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考古人員對河南省平頂山市蒲城店遺址發現的兩座古城址經過兩年的發掘研究,目前被考古專家分別確定為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早期,兩座古城址的位置、規模、時代、城垣與城壕結構等已初步查明。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此次發掘的魏興濤介紹說,蒲城店遺址龍山文化晚期城址的發現,為中原龍山文化增添了新的城址,是中原地區發現的早期城址之一,位于豫中南部,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原地區最靠南的城址之一。城內房址、陶窯、窖穴、圓形建筑基址、甕棺葬的發現,向人們初步展示了這座古城內部的布局和豐富內涵。房址外活動場、陶窯工作面與燒灰坑等的發現,使更加全面地復原古人活動場景成為可能,為研究我國早期城址發展史及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資料。
據了解,位于蒲城店遺址的東北部崗地上龍山文化晚期城址,大致呈東西向長方形,現存東、西、南面城墻,北面是湛河故道,西墻(含城壕)殘長124米,南墻中東部向北轉折后又向東延伸,南墻全長246米。現存城墻由主體墻和兩面護坡組成,墻外緊接寬而深的城壕。城墻夯土多為水平夯層,推測筑墻的夯具以石頭為主,壕底部出土有不少石塊,疑系筑完城墻后被棄入城壕的石塊夯具,城址的時代為龍山文化晚期。
位于遺址西南部的二里頭時期文化城址,保存較好,略呈東西向長方形。城址(含城壕)東西長約260米、南北寬204米。筑城時特意先把擬建城墻之處的原有雜土挖出,再填以較純凈土并經夯打以使城墻地基堅實。在現存城墻上發現有一木板痕,一端厚一端薄,可見城墻的地表以上部分當是采用板筑法筑成,該城址的年代大致為二里頭文化早期。
蒲城店遺址面積15萬平方米,1963年被認定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含新石器時代以及夏、商、周、漢等時代的古代遺址。(完)【原標題:河南蒲城店遺址新發現兩座古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