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神秘的應國

2013/12/7 15:02:02 點擊數: 【字體:

 
    應國,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古國;應國,一個原本消失于歷史深處的周代封國。應國墓地發現之前,有關她的歷史,在古代史書典籍中的記載十分有限,有關古應國歷史的研究基本上是一個空白。因為1979年底,河南省平頂山市發現了一個包裹于秀美山水里的墓地,而漸漸浮出水面,顯露于世人面前。

  立國時代可追溯到夏末商初

  史傳,古代北方有一強大的氏族叫應龍氏,由一支以鳥為圖騰的雁氏東夷族和北炎帝族中的一支句龍氏聚居結合而成。

  在黃帝時代,應龍氏族就是一個比較強大的部落,英勇善戰,并在黃帝氏族聯盟中舉足輕重,成為聯盟首領黃帝統一戰爭的重要力量。曾在黃帝大破蚩尤的涿鹿、阪泉之戰中,立過赫赫戰功。到了大禹時代,應龍氏族又是治水先鋒,佐助大禹打通阻塞,疏浚江河,導水入海,成就了千秋偉業。爾后,便定居在今山西省應縣和代縣的雁門山一帶(北有龍首山,南有雁門山)。

  他們就是古應國的先民,何光岳先生認為,古應國國都在今山西省長子縣的應城。今山西省應縣的得名,可能正源于應國古地名所遺留。

  史籍殘存史料和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考古研究發現,古應國的立國時代可追溯到夏末商初。

  馬世之先生考證:“商代已有應國”。《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史記》等書注中都提到“汲郡古文”,“殷時已有應國”。今本《竹書紀年》載,“盤庚七年,應侯來朝”。

  商代中葉,商王盤庚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與應國相鄰,且同源于以鳥為圖騰的東夷族,因而雙方關系十分密切。應國國君被稱為“應侯”、“應王”,古應國成為護衛商王的較為強大的屬國。商紂王末年,周文王滅去耆國,后又打敗古應國,周武王繼而滅殷商。

  周初,為防范殷民群起叛周,周成王特封邘、晉、應、韓四國(皆為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共同監督殷商遺民。封為應侯的是武王四子姬達。后來,姬達更名為應叔,字儒林。由于在古應國的故地上重新分封,沿襲舊國名,仍稱應國。從此,應國也就成為姬姓諸侯國。

  曾經的小國,卻是地位顯赫的強國

  應國,盡管是一個姬姓諸侯小國,但應國貴族墓出土的諸多青銅器和玉器,足以證明當年應國的富庶顯赫,以及在周王室中的顯赫地位。

  1979年以來,平頂山應國墓地發掘應國貴族墓42座,出土文物4000余件。有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與工具等。隨葬的銅樂禮器有鼎、鬲、簋、壺、盤、尊、爵、編鐘等。這些器物制作精細,造型優美,裝飾花紋華麗考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器物內還鑄有珍貴的銘文。

  在應國墓地,還出土了很多玉器。它們中有琮、璧、璜、圭、戈,殮玉有握玉和含玉等。這些都反映出,應國貴族墓主人生前披金戴玉,滿身珠光寶氣。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應國精湛的青銅器制作技藝和雄厚的國力。

  《逸周書·王會解》載:“成周之會,以天子南面立……內臺西面正北方應侯、曹叔、伯舅、仲舅”,孔晁注:“內臺,中臺也;應侯,成王弟;曹叔,武王弟。”可見,應侯在周王室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对娊·大雅·下武》也記載了周成王與應侯的關系:“媚茲一人,應侯順德”。這是歌頌周成王的詩,但也寫到應侯能夠尊愛其兄,敬事成王,因而受到成王的嘉許;同時也歌頌了應侯順應天理,協助平定叛亂的功德。

  西周早期第一代應侯曾被晉升為應公。學者認為,“公”是一種尊稱。周初,能被稱“公”者,必定是功高位顯,且在周王室中任有要職,對周王室有過特殊貢獻的諸侯,其地位要略高于一般的諸侯國國君。應侯在周王室內兼任要職,可能與應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顯赫的地位有關?脊虐l現,昭王時周王率諸侯南征,因賞識應侯,臨行前舉行隆重的移封典禮,并在鎬京附近鑄“應侯鐘”以作紀念。據金文記載,西周中期的應侯見工,與西周晚期的應侯吾接連受到周王之命,為周王朝征伐淮河流域的南淮夷,大都取得重大勝利,不斷受到周王賞賜。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應國是西周王朝舉足輕重的軍事強國,忠實地執行周王室“肅清南方之敵”的使命,為維護周王朝的統治地位立下汗馬功勞。應國在周王朝中的地位顯而易見。

  周康王末昭王初,殷遺民勢力漸弱,已不能對周王朝構成威脅,南方的淮夷與楚國則相對強大起來,屢屢侵犯周王朝南部地區。周王室為遏制南淮夷和楚國勢力向北擴張,便調遣應國南遷于今河南省平頂山(即今汝河以南,襄城、郟縣、寶豐、魯山、葉縣、平頂山市區一帶),以抵抗防御南侵之敵。應國在西周王朝的整個時期,均是軍事強國,肩負著“周王朝南部屏障”的神圣使命。西周后期,隨著周王室的衰微,應國的地位也相繼減退。春秋之后,強大起來的楚國不斷向北擴張。曾顯赫一時的應國,突然在史籍記載中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應國自周成王始封以后,應叔等先祖們英勇善戰,頑強拼搏,歷經350余年的治國安邦,創造了西周時期應國的輝煌歷史,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都城在平頂山市滍陽古鎮

  據考古專家考證:平頂山市西郊的白龜山水庫,沉睡著一座古代城堡,它是西周時期周武王兒子姬達的封地——應國都城(從前叫滍陽鎮)。

  沙河(古滍水)北岸的原滍陽鎮因位于滍水之陽而得名。據當地的老人說,在民國以前,滍陽鎮一直是一個繁華熱鬧、人口眾多的城鎮,因處于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四方商賈進行貿易的主要場所。當時,城墻很高,富含軍機,藏寓兵術,象征古老、尊嚴、雄偉,素有“固若金湯”之稱的古城恒和鑲嵌著名家精書、自具別趣的古城樓保存完好。城門上有石刻題名:東門為“迎旭”,南門為“望楚”(楚國),西門為“古應”(應國),北門為“通寶”(寶豐縣)。曾經,東滍村還有一通形石碑,其上鐫刻有豎款單行銘文“應國”字樣。而西滍村有一塊方形石碑,碑刻銘文中也有“古應國”字樣。據說,這些石碑都是當地村民在1964年前后,因修水庫而從原滍陽鎮撤離時搬運上來的。專家認為,這是原滍陽鎮舊址,或其附近可能就是應國古都應城所在位置的證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永康日報 2012-12-05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平頂山驚現西漢“亭長”墓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