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蘇”(蘇軾、蘇轍)墓地歷史上有多種說法,眼下在郟縣“三蘇園”景區發現的一通元代古碑,再次成為“二蘇”葬郟的史證。
據查,此碑是郟縣1984年維修三蘇祠、墓時,在一無名古建筑遺址地基深處挖出來的一塊基石,雖知其為古碑,但因難識其文,遂棄于石堆之中,此碑碑面刻字245個,其中99個字殘缺難辨,碑陰刻字73個,其中殘缺34個。經中國國學研究會國學家、中國孔廟保護協會理事孔令公多方考究,碑面殘缺之字補上86個、碑陰殘缺之字補上27個后,現碑面、碑陰刻字內容均一目了然。
碑面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對“二蘇”先生的景仰和對“二蘇”墳慘遭破壞的惋惜之情。碑陰文字“坡仙不祿潁濱亡,千載寥寂夢子香。再拜苑陵兩英骨,舉杯三酹重彷徨。”則為時任南陽府郟縣達魯花赤(元代監臨官總轄官)代管本縣諸軍的忽欲里赤憑吊祭拜“二蘇”墳時所寫的一首感懷詩。
原來的“二蘇”墳怎樣成了“三蘇”墳,是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郟城縣尹楊允到蘇墳拜謁,遂置蘇洵衣冠冢于兩公冢右,才稱“三蘇墳”。記者聶世超通訊員李朝鋒王自行【原標題:發現元代古碑史證“二蘇”葬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