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25日,該舊址被公布為全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1日,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正式對外開放。館內設立文物陳列室,展出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歷史圖片200余幅,文獻資料180余件,其他珍貴文物176件。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是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公社成立于1958年4月20日,當時叫“嵖岈山衛星集體農莊”。1958年6月底,按譚震林副總理指示,正式更名為“嵖岈山人民公社”。嵖岈山人民公社成立不久,即1958年6月7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報道了嵖岈山“率先放出中國北方糧食低產田高產衛星”的消息,稱遂平縣衛星農業社5畝小麥平均畝產2150斤。事隔幾天之后,6月12日人民日報和河南日報頭版頭題位置又報道了嵖岈山“發出第二顆衛星”的消息,稱衛星農業社二畝九分小麥畝產3530斤。衛星社的兩顆“衛星”轟動了全國,震驚了世界。一時間國內和國外的參觀者前來參觀,最多時一天達3萬人之眾。
1958年11月13日,毛澤東主席在遂平火車站接見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帶頭人蔡中田、陳丙寅。在嵖岈山燃起的人民公社星星之火,不到一年時間里,人民公社這一組織形式,便普及到了除西藏、臺灣以外中國所有的地方。
1983年,社改鄉后,原嵖岈山人民公社辦公樓停用。這處舊址先后被公布為縣保、市保和省保單位。
現存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東西長172米,南北寬162米,占地面積27.864平方米。舊址辦公樓僅次于舊址中部,始建于1958年10月,樓房為雙面二層磚木結構,坐北朝南,東西長43.10米,南北寬12.70米。墻體上保留有建房時書寫的標語“人民公社萬歲”及毛主席語錄、毛主席頭像。辦公樓東西兩側各有4排附屬建筑,每排9間,為當時機關食堂和工作人員住房。上世紀70年代,在舊址東部建大禮堂1座和用于公社招待所的兩層磚混樓房3座。舊址建筑物總面積達3.051平方米。
據該展館文史研究員周留栓介紹說,作為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在歷史上的長河中,寫下了重要的一頁,是一筆非常重要的歷史遺產,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開館以來,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除國內游客外,就連來自法國、俄羅斯的游客也慕名而來,已接待游客2萬多人次!驹瓨祟}: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榮登“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