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日本奈良飛鳥館“小石器的宏大故事”展覽上展出的河南許昌靈井出土的細石器圖片引起了參觀者的好奇:怎么和日本東北地區被稱為“荒屋類型”的細石器驚人地相似?8月2日,記者采訪了許昌靈井舊石器遺址發掘領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占揚。
靈井許昌人遺址2005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因2007年12月17日在遺址下層發現距今約10萬年前的古人類頭骨化石而聞名于世。近年,遺址上層出土大量精美的細石器和國內發現時代最早的立體雕刻鳥,引起國內外有關考古學家的高度重視。這次展出的圖片共23幅,內容包括遺址上層出土的細石器、赭石染料、牙器和立體雕刻鳥等。
李占揚研究員認為,靈井細石器屬東北亞細石器的最南代表,距今約1.3萬至1.5萬年。日本東北地區“荒屋類型”細石器和中國河南靈井細石器,應該共同起源于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西伯利亞的細石器在距今約3萬年前,由這一區域內的石葉文化演化而來。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約2萬年前),西伯利亞地區的獵人攜帶細石器向低緯度地區大規模遷移,以避突如其來的寒冷天氣。
李占揚分析說,當時遷移的路線大體有三條:一路經庫頁島向南進入日本北海道,進而向南擴充到日本東北部和中部地區。一路經中國的寧夏進入華北的山西、河北等地,形成非常發達的細石器文化。之后繼續向南,越過黃河,使之延伸到河南中部和山東泰山以東地區。另一路經白令海峽進入北美地區。日本“荒屋類型”細石器和許昌靈井細石器由于同源的關系,因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相似的器物有雕刻器和琢背小刀等。張體義【原標題:日本東北、中國許昌細石器驚人地相似 同出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