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釋永信:城市佛道教文化該如何生存立足(2)

2014/1/3 11:21:14 點擊數: 【字體:

    三是由于傳統文化的回歸,傳統宗教信仰全面復蘇,信仰佛道教或認同佛道教文化的人群快速增加。為解決佛道教寺觀少的矛盾,部分信仰佛道教的民營、個體業主利用自有的房舍,設立念佛堂、禪堂,成立居士林或念佛小組,開展宗教活動。這樣不利于正法正道的弘揚,也為一些非法教會的滋生提供了條件。

    三、建議

    中國傳統宗教一個突出的歷史特點是重視個人修行,佛教追求解脫生死,道教以致逍遙無為,從而達到精神上的自在。同時影響民眾行善積德和道德教化,把去惡為善放在宗教教義與宗教活動的首位,作為宗教的主要精神方向。給予傳統宗教相應的自由發展空間,讓他們更多地進入民眾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促進宗教和睦,社會和諧,有利于實現中國文化戰略。

    一、將城市佛道教寺觀布局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城市化的結果是城市越來越多,城市人口比重越來越大,城市的功能越來越齊全。城市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有1300萬人口從農村轉入城鎮。中國傳統宗教經過60多年的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已不再僅僅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更是一種傳統文化模式、傳統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已成為社會主義的組成部分。在城市化進程中,合理規劃佛道教寺觀,給傳統宗教文化提供生存空間,不但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在設區的市,每區都應規劃有傳統宗教寺院或道觀。社會主義社會是人民選擇信仰最自由的時代,滿足信教群眾和傳統文化愛好者要求,有利于保持信仰多元化生態的平衡,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

    二、將佛道教寺觀房產,落實給佛道教界。《中央辦公廳調查組關于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及有關問題的調查報告》中發〔1985〕59號文件指出:“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已長期被國家機關、軍隊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使用;或者房屋早已倒塌、拆除,經政府批準地基已被公用的,都不在列入落實佛道教房產政策范圍。”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一政策的出臺,對全面落實國發〔1983〕60號文件精神,保持佛道教領域穩定,適應改革開放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無疑是正確的。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國家的政治環境、經濟條件、城市規模、信教人數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對佛道教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定位,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再者,一些城市建國前的部分佛道教寺觀目前還保存的相當完好,山門、大殿、寮房都還存在,但卻由文物、文化、旅游、農業、林業、教育等部門占有使用,而群眾自發的宗教活動仍在進行,游離于宗教事務管理之外,造成了一定的混亂現象。在新的落實佛道教房產政策出臺之前,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管理使用權交給佛道教界正式登記開放,既能滿足群眾宗教活動需要,也納入了宗教事務部門的統一管理。

    三、降低城市佛道教活動場所審批登記開放的門檻。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落實,信仰佛道教和認同佛道教文化的人群越來越多,城市登記開放的寺觀有限,而民間自發組織的念佛堂、學佛小組已有一定的數量和規模,他們利用自有或租賃的祠堂、空閑廠房、民居開展宗教活動,傳播宗教文化,這樣做雖然不符合《宗教事務條例》規定,但也是對寺觀不足的有益補充。臺灣各種寺廟、精舍2000多處,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在民宅中。對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念佛堂、學佛小組,只要有相對固定的場所,不擾民,符合城市管理規定,愿意服從政府管理,經所在社區同意,由城市辦事處審批登記開放,報區級宗教部門備案,可以允許其開展宗教活動。

    四、讓佛道教文化進社區。改革開放不僅會帶來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給群眾帶來實惠,也會帶來困惑或扭曲。社會風氣低俗,見利忘義,造假售假,強買強賣,坑蒙拐騙,賭博吸毒,貪污腐敗,行賄受賄,不守誠信,違法犯罪等丑惡現象成為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的“毒瘤”。這時候,需要用傳統的優秀文化去充實社會主義文化內容,而佛道教文化便是促進社會穩定,維護良好道德風尚的重要精神力量。優秀的傳統文化回歸人們的日常生活,支持思想行為,金錢至上和欺詐犯罪的現象就會減少,社會沖突也容易和解,才能從根本上抵御境外宗教滲透,制止邪教傳播。讓傳統宗教文化讀物進社區圖書閱覽室,進文化活動中心;有條件地開展傳統文化講座;傳播傳統文化養生保健功法;組織信教群眾開展助學扶貧捐贈、義務勞動等公益活動。對遵紀守法,勤勞致富,樂于助人,品德高尚的信教群眾予以宣傳表彰,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作者:釋永信【原標題:釋永信:城市佛道教文化該如何生存立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禪露》 2013年05月30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