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了一些弟子,粗算有六十幾個。但大多是俗家弟子,因為一個出家了的弟子跟他學好了功夫就還俗開武館去了。這讓他有些不安,他覺得自己對不起老佛爺。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情再發生,他發誓不再收真正的弟子,而只教人武術,學會了愿意走就走,誰也不欠誰的。
少林寺這些年的對外交流非常多,因此,行慈多次被任命為團長帶隊出發。對此,他還是樂于去做的,一則是寺院的指派,二則,這也是渡眾生的一個機會。他說,國內除了新疆和西藏,都去遍了,國外也去了很多地方。
除了這些必須的外出,剩下的時間他天天都在看殿,自然對信徒看得很清楚,他說:“來拜佛的人很多,真正用心來拜佛的人就不是特別多了。我發現,有些來拜佛的人往往是有所求,把拜佛當成一種交易,往功德箱里扔點錢,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老佛爺的保佑,這是很多人拜佛的心理。說白是拿‘一件事’來拜,而不是用你的真心。我覺得,只有在無所求的情況下,佛才會保佑你。要求得太多了,我想佛也會不高興的……”
他的禪房中有一幅未經裝裱的字:“何處無清風明月”,線條靈動,氣勢如虹。我看著,連稱好字。他問我,這當什么講?我一愣,稍后表達了自己的理解:您住的地方盡管簡陋了些,可是由于有您這樣一位高僧大德在,所以也成了清風明月一樣美好的道場。
他笑了,說,解釋得真好,不過,我可不是什么大德。
臨別,他拉著我們的手說,你們來少林寺做這樣的采訪,連年都不過了,讓人欽佩。你們做這樣的事情,宣傳少林寺,按佛教說法,你的功德是無量的。這件事老佛爺知道,他老人家給你記下來了。【原標題:釋行慈:三顧少林寺,看殿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