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安陽——尉氏——開封劉青霞瑰麗傳奇的人生軌跡(2)

2014/1/7 15:59:34 點擊數: 【字體:

    走進古宅,我仿佛走進了清末那個陌生的年代里,這些建筑物就是那個時代的雕像,是那個時代政治、經濟、民俗、審美、文化的集中體現。深入這些表象的內部,我似乎能夠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置身其間,不難找出馬氏莊園的主人馬丕瑤四子三女個個成才的原因。

    馬丕瑤三女兒馬青霞曾經在馬家繡樓居住多年。走進馬家繡樓,迎面可以看到墻上并排懸掛著馬青霞和秋瑾的遺像,遺像的上邊是孫中山題寫的“天下為公”。陳列柜里陳列著魯迅于1918年9月26日題贈馬青霞的“才貌雙全”書法條幅。端詳著馬青霞端莊秀麗、氣宇軒昂的面容,透過她那剛毅、果敢的眼神,當年馬青霞宣讀她撰寫的《告四萬萬男女同胞書》,大膽地向世俗挑戰、向壓迫抗爭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依然是那樣蕩氣回腸、催人淚下、清晰可辨。

    追溯劉青霞的一生,有其不幸的一面,也有其幸運的一面,而且幸運占主導地位。不幸的是劉青霞丈夫早亡、膝下無子(馬青霞嫁到劉家7年之后,丈夫因病去世),25歲的劉青霞成了擁資千萬的富孀。命運多舛、郁郁寡歡之際的劉青霞,不僅沒有得到劉氏族人的同情,反而遭到劉氏族人的嫉妒、謾罵,甚至要將她“掃地出門”。究其原因在于封建傳統觀念作祟,更主要的是她一次又一次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教育事業及革命大業捐獻巨款,激怒了劉氏族人。他們先告她“私通革命黨”,再告她“明為捐款修筑鐵路,暗為支持國民黨反對北洋政府”。結果劉青霞兩次被清朝政府及袁世凱北洋政府逮捕入獄,皆由其兄馬吉樟從中周旋,鼎力相救,方得以脫險。幸運的是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劉青霞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毅然追隨兄長馬吉樟東渡日本,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獻身革命,矢志不移。難能可貴的是劉青霞自小受家父家兄樂善好施的影響,毅然決然把巨財捐獻給社會、捐獻給民眾、捐獻給革命,并捐資辦學校、辦報刊、修橋補路、拯救難民,為辛亥革命籌措經費。馬吉樟高度稱贊妹妹:我家小妹名青霞,不讓須眉比女俠。平生慷慨不吝金,百萬白銀為中華。孫中山為劉青霞題寫“天下為公”、“巾幗英雄”,贊揚她的愛國之舉。

    1922年年底,劉青霞離開尉氏縣,回到了闊別20余年的娘家——馬氏莊園。看著家鄉的一草一木,劉青霞頓時淚流滿面。回想自己20多年的奔波,心中的酸楚又有誰能夠理解呢!曾經的萬貫家財已經化為輕煙,留給世間的一段段佳話卻永遠長存。由于多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回到蔣村老家不久,劉青霞便一病不起。未及數日,一代巾幗英雄與世長辭,年僅46歲。

     劉青霞,一位赫赫有名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辛亥革命女志士,她在《祭秋瑾文》中曾動情地寫道:“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女杰為救國而死,死得悲壯,死得其所,壯哉!壯哉!”言為心聲。這里豈止是在祭秋瑾,難道不是在祭她自己嗎?這不正是劉青霞的人生寫照和畢生追求嗎!

    尉氏師古堂

    2011年隆冬時節,我又一次走進尉氏縣縣城內的師古堂,走進劉青霞故居。師古堂是劉青霞生前居住的地方,原為三進院。現存的主院內三面是樓,有房36間,是一個全部使用水磨磚、砌有廊廈的天井院。檐下透雕花磚裝飾,青瓦高疊脊出獸,下層木柱出檐一周,大亮窗,室內雕花木隔扇,中間樓梯可直蹬上層,是清末時期北方民居四合院式建筑和當時衙署建筑格式的混合體,是劉家莊園中最好的一個小建筑群。這個小建筑群也可以視為清末民初建筑風格轉化時期的典型之作。

    師古堂內,劉青霞親自栽種的一株蠟梅,分外招人喜愛。巧合的是,開封劉青霞故居院中也有一株劉青霞親自栽種的120多年樹齡的海棠樹,至今長勢旺盛。我還聯想起尉氏縣實驗小學——劉青霞創辦的河南當時第一所女校華英女校舊址,在校史館看到的從老房子“觀花亭”(1902年建)上拆下的透雕荷花圖案屋檐。據劉家后人劉鵬齡介紹,劉青霞平生喜愛荷花,當時劉家花園的南院就是一個占地3畝的荷花池,包括亭臺樓榭上的圖案多以荷花為主。荷花是純潔、祥瑞的象征,與劉青霞慷慨大義、愛國救民、勇破舊勢力的精神渾然一體。可以想見,當年劉青霞徜徉在荷塘邊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她邊欣賞荷花,邊思考如何像荷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沖破封建牢籠,奔向民主、自由的世界。這里有一首她特意為華英女校的題詩為證:“莫憐舊時花枝敗,但求自由花常開。愿君不辭勞素手,育得群芳天下栽。”從一個人的愛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追求。蠟梅、海棠與荷花,都是劉青霞喜愛的花卉,它們無不象征著劉青霞冰清玉潔的高貴品質與英氣勃發、清新靚麗的光彩,也見證了劉家宅院的興衰。

    修葺一新的

    開封劉青霞故居紀念館

    從尉氏縣劉青霞故居歸來,我又一次走進修葺一新的開封劉青霞故居紀念館。這座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的傳統四合院式民居,距今已經132年,保存完整,是清末民初中原地區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活標本,保留了歷史的真實性。開封劉青霞故居與尉氏縣劉青霞故居都屬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沒有想到的是,開封的劉青霞故居規模如此之大,展出內容如此豐富,楹聯、匾額如此新穎別致,每副都出自大家之手。策展人別具匠心,將劉青霞瑰麗傳奇的人生軌跡和開封的辛亥革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不僅使劉青霞的辛亥義舉有了堅實可靠的歷史基礎和厚重的歷史背景,而且讓開封的辛亥義士第一次有了棲息之地,大大豐富了館藏內容。尤其是劉青霞生活起居的實物展覽,使觀眾更直觀地了解了劉青霞、認識了劉青霞。

    劉青霞雖為女兒身,卻有男兒氣概;雖擁資千萬,卻不甘做守財奴;雖偏居一隅,卻胸懷天下。她給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人生啟迪。她瑰麗傳奇的人生軌跡完全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對于當代社會仍然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我相信:通過宣傳,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尉氏、開封、安陽劉青霞故居,走近劉青霞,回溯歷史,銘記先烈,豪情滿懷,走向未來。【原標題:安陽——尉氏——開封劉青霞瑰麗傳奇的人生軌跡】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汴梁晚報 2012年1月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