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只漂亮的“獅子”踩著繩子,小心翼翼地爬到十幾米高的木桿上,進行各種姿勢的表演,你見過嗎?今年春節期間,來自鞏義小相村的獅鼓隊就在春節中原文化廟會上向人們展示了這項絕技。2月18日,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將“中原第一獅”的稱號授予了他們。
鞏義市魯莊鎮小相村的獅鼓表演從清朝嘉慶年間開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該村的“獅子”是以羊皮制作而成,既保留了獅子雄健威猛的形象,又極具民間色彩。經過時代的變遷,小相獅鼓表演從最初的“地攤獅子”演變成“高臺獅子”,最后變成今天的“獅子上牢桿”。“牢桿”是一根高十余米的木桿,頂端放椅子,周圍用六根大繩加固,玩“獅子”的人就沿著繩子爬到“牢桿”頂端表演。這絕活是小相“獅子”的獨家絕技。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小相“獅子”參加過多次省和國家的重大慶典活動,使小相獅舞聞名全國。
今年春節期間,為了向省會人民獻上春節的祝福,小相村共派出了500多人、18只“獅子”的龐大表演隊伍開赴鄭州,在2005年春節中原文化廟會上精彩亮相,贏得觀眾的無數喝彩聲。在得知榮獲“中原第一獅”稱號后,小相“獅子”的領頭人李金土說,我們今年計劃把小相雄獅高空表演節目推向全國,爭取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表演。【原標題:鞏義小相村:舞出“中原第一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