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夢山中先秦遺跡耀春秋 淇水河畔群賢畢至論古今
——由中國民協、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鶴壁市委市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鬼谷子文化節在淇縣云夢山景區舉行
5月9日,由中國民協、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河南省鶴壁市委市政府主辦,淇縣縣委縣政府承辦的首屆中國鬼谷子文化節在淇縣云夢山景區開幕。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楊,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趙鐵信,中國先秦史學會秘書長宮長為,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會長房立中,河南省文聯副主席何白鷗,中國民協副主席、河南省民協主席夏挽群,河南省民協副主席程建君、喬臺山,鶴壁市政協主席張俊成,鶴壁市副市長高雅玲等領導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當地群眾共30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羅楊、張俊成在開幕式上講話。《智圣——鬼谷子》個性化郵票在開幕式上首發。
淇縣古稱朝歌,是河南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云夢山擁有豐厚的鬼谷文化遺存。作為戰國時代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不僅為后人留下了傳世名作《鬼谷子》,而且培養了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對當時社會及后世產生重大影響。
本屆文化節期間舉辦了鬼谷子文化大講堂、特色工藝品展示交流會、鬼谷子收徒傳藝故事實景演出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為弘揚鬼谷子文化,1994年和2001年,該縣先后舉辦了兩次鬼谷子研討會。2009年8月27日至29日,該縣成功舉辦了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三次全國鬼谷子研討會。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軍事、外交、文化、旅游、新聞、史學等領域的150余名專家學者就鬼谷子其人其書、鬼谷子與區域經濟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還結合近年來鬼谷子學術研究方面新的發現、鬼谷子思想與現代社會應用等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全國掀起了鬼谷子研究的熱潮。
叩開鬼谷子的智慧之門
羅楊
淇縣是個神奇的地方,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孕育和造就了眾多震撼歷史的風云人物,而最為神秘莫測的鬼谷子就是其中之一。他和他的《鬼谷子》一書以獨特的謀略和思想不僅在中國古代哲學和政治思想領域獨樹一幟,也是戰國時縱橫家的鼻祖。他培養出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一大批出將入相的杰出人才。他的智慧被歷代中國人從不同角度加以解讀和運用,在古今中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鬼谷子的智慧逐漸被內化為中國人的思想意志和文化精神。
今天的淇縣,鬼谷子的種種痕跡仍隨處可見,鬼谷子的民間傳說仍老幼咸知,鬼谷子的“非遺”文化價值不僅惠及淇縣,同時也成為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雖然鬼谷子其人其書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但是不可否認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豐厚文化遺產。這些遺產所留給我們的不是單純的知識,也不是瞬間即逝的刺激,而是生存的智慧、做人的勇氣、處事的才能。鬼谷子所給予我們的智慧不是外在的東西,而可以激發我們內在的東西噴涌而出。
鬼谷子雖然距今兩千多年了,但凡是集萃人類生命體驗的優秀智慧都永遠不會衰老。就像今天的人讀《詩經》仍然會有大別于前人的新體悟和審美體驗,讀《論語》仍然會得到新的發現和啟迪。即使人類進入高科技時代,古老的飛天神話傳說也會與宇宙飛船遨游太空的景觀同在;即使高清彩電全面普及,人們依然會不惜奔波之勞去實地領略民間藝術的風采。這就是文化遺產的魅力,鬼谷子當然也是這樣。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需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任何時候,繼承和學習好代表自己文化傳統的遺產都是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必要方式。只有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文化的精華融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出為后世驕傲的新文化。
人類的精神洪流,從穿越巫術活動、圖騰崇拜、原始宗教等藝術活動,到自覺創造有確定形態的文化活動,是一個由自發文化到自覺文化、再到文化自覺的過程。讀懂一位古人,也許能得到一個啟迪;讀懂一本古書,也許能開啟一個智慧。研究鬼谷子,可以使個人轉變氣質;傳承鬼谷子,可以使社會轉變風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讓一個民族站在巨人的肩上高瞻遠矚、特立遠行。
開創鶴壁文化發展新局面
張俊成(鶴壁市政協主席)
五月鶴壁,魅力無限。在這生機盎然的美好季節里,我們相聚在淇水之濱,舉行首屆中國鬼谷子文化節,這是鶴壁社會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在此,我謹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界人士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多年來關心支持鶴壁發展的友好人士、各界朋友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鶴壁相傳因“仙鶴棲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美,人杰地靈,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獨具特色。近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的要求,奮力進取,克難攻堅,實現了鶴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淇縣古稱朝歌,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曾為殷末四代帝都和衛國國都。縣內人文景觀眾多,民俗文化獨特,自然風光奇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云夢山擁有豐厚的鬼谷文化遺存,是我們進行學術研究和軍事研究的難得場所。目前,淇縣云夢山已成為中華第一古軍校遺址所在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南省文明風景旅游區。
近年來,淇縣縣委縣政府對鬼谷子文化做了大量的研究、搶救、發掘工作。專門成立了鬼谷子文化保護工作、鬼谷子故事及傳說搶救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鬼谷子文化研究、鬼谷子故事及傳說的收集、整理、出版等工作。尤其是從1994年開始,淇縣連續召開了3次全國范圍內的鬼谷子學術研討會,并在河南省鬼谷子研究會的基礎上,成功申報并獲批成立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今年1月份,淇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鬼谷子文化圣地”,這不僅提高了鬼谷子文化研究的規格和檔次,也更加奠定了淇縣在全國乃至國際上鬼谷子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地位。
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動力。作為先秦文化的一朵奇葩,鬼谷子學術思想在當今仍具有重要價值和借鑒意義。舉辦首屆中國鬼谷子文化節,對于進一步挖掘、整理和傳承鬼谷子文化,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發揚光大,進一步提升淇縣乃至全市的文化競爭力、促進中原文化崛起,都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既是對我們舉辦首屆中國鬼谷子文化節的大力支持,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認真汲取專家們的真知灼見,進一步挖掘鬼谷子文化,開創鶴壁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新局面。衷心期盼各位領導和專家今后能繼續給予淇縣關心和幫助,并在文化旅游事業發展方面加強溝通與支持。
文化圣地 中華瑰寶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并立,戰事頻仍,涌現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張儀、茅蒙、徐福、毛遂等一大批燦若星辰的軍事家、縱橫家、外交家,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寫下了極其絢爛的篇章。人們更應該記住的是,這些軍事家、縱橫家、外交家便是鬼谷子王禪的弟子,王禪隱居講學之地就在淇縣境內的云夢山中。
淇縣地處豫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曾為殷末四代帝都和衛國國都。淇縣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云夢山曲徑通幽,山勢峻峭,溪流淙淙,野花漫山,乃鬼谷子聚徒講學之地。
云夢山現存元、明、清及民國年間的摩崖題記200余處,其中大量文字記載了鬼谷子曾隱居云夢山。大元大德三年,負責編撰國史的王惲在云夢山寫道:“徘徊讀盡摩崖記,卻笑無能繼后蹤。”明代龍門通判竇文的摩崖題記“水簾洞,鬼谷先生隱處”赫然醒目。舍身臺處的明代摩崖題記中記述:“戰國孫臏到云夢山投師于鬼谷子……”明代《淇縣志》中也記載:“云夢山乃鬼谷先生仙棲之處。”清代文學家何士琦在云夢山留下碑刻:“水簾一洞,尤極幽玄,乃鬼谷先生仙棲之處。”
云夢山水簾洞,乃鬼谷先生隱居之所。水簾洞高10米、寬6米、進深80余米,是一天然洞穴。水簾洞內,場地開闊,冬暖夏涼,洞頂的鐘乳石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洞內兩道深深的車轍和牛蹄印跡十分明顯,傳說這是當年鬼谷子乘坐牛車出入其間而留。水簾洞的盡頭有一仙水泉,夏秋季節泉水上升每每溢出洞外,形成一道飛瀑,勢不可擋,嘯聲沖谷,涼氣襲人,蔚為壯觀。瀑布注入映瑞池,流經清溪,滋潤著山外的大地。
“何處大演兵,中原西麓太行東。六韜三略誰為用,軍爭。八陣九遁血腥腥。天地序云風,龍虎鳥蛇歸和平。掌上三千六百陣,何傾?揮手全拋云夢中。”
鬼谷子的學術思想博大精深。其傳世之作《鬼谷子》是一部奇書,由捭闔、反應、內揵、抵戲、飛鉗、忤合、揣篇、摩篇、權篇、謀篇、決篇、符言、轉丸、胠篋14篇以及“本經陰符”7篇和“持樞”、“中經”組成。這部奇書篇篇高深,字字珠璣,被廣泛運用到政治、經濟、外交、軍事、養生等領域并收到奇效。
例如,利用鬼谷子的雄辯術,可以改善談判環境;利用鬼谷子的揣摩術,有利于使對方吐露真情;運用鬼谷子的忤合術,有利于幫助確定進退去路;而運用鬼谷子的飛鉗術,可以取得談判上的主動權。時至今日,鬼谷子文化早已跨出國門,成為美、日、法、德和東南亞各國競相研究的對象。《鬼谷子》一書被認為是關于國際交往謀略最早的典籍,眾多的政界人士、學界人士、商界人士都從鬼谷子處吸取謀略智慧,應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社會。
在淇縣,不管男女老少,提起鬼谷子,都極為熟悉,鬼谷子的謀略和智慧也在無形中提高著人們的素養、豐富著百姓的生活、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淇縣——“中國鬼谷子文化圣地”名副其實。
挖掘和傳播鬼谷文化,對于淇縣旅游、經濟、文化及各項事業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淇縣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強力打造旅游名縣,把研究、搶救、發掘鬼谷文化擺上了重要日程,成立了河南省鬼谷子研究會、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編制了《云夢山景區總體發展規劃》,對景區內摩崖石刻、古代碑刻、牌坊等反映鬼谷子文化的遺址和文物進行保護,云夢山摩崖石刻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堅持人文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大力實施荒山綠化工程,增加植被和森林覆蓋面積,改善了云夢山生態環境。
為擴大云夢山的知名度,深挖鬼谷文化的思想內涵,淇縣召開全國鬼谷子研討會。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親自到云夢山參觀、考察,并題詞:云夢鬼谷,中華瑰寶。2003年,河南電視劇制作中心拍攝了大型歷史連續劇《鬼谷子》,使鬼谷子文化大放異彩。2004年以來,淇縣累計投資1.5億元,對中華第一古軍校遺址進行全面建設和保護,為弘揚鬼谷子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智圣鬼谷子,一代世外高人,他的遺跡被視為瑰寶,他的故事代代相傳。
踏上朝歌這片熱土,走在云夢山上,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時代,眼前重演著那段輝煌而又榮光的歷史,鬼谷子文化宛若無窮寶藏,讓我們從中汲取營養,增添智慧、寬廣胸懷。
繼承寶貴的文化遺產——專家探討鬼谷文化
5月9日,中國鬼谷子文化大講堂在淇縣開課。講座由中國民協副主席、省民協主席夏挽群主持,中國民協副秘書長趙鐵信,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會長房立中,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淇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鵬飛,縣政協副主席燕昭安等出席,淇縣縣委宣傳部、文物旅游局、文廣局、衛生局、環保局、工商局、教體局等20多個單位的300余名鬼谷子文化研究愛好者聆聽了講座。
房立中以及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就鬼谷子文化的傳承過程、鬼谷子文化在全國乃至世界的應用分別進行了闡述,并結合近年來鬼谷子學術研究方面的新發現及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趙鐵信就如何弘揚鬼谷子文化,如何處理好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弘揚鬼谷子文化是時代的要求,是民族發展的需要,淇縣在此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近年來與臺灣在鬼谷子學術研究方面的溝通交流,架起了海峽兩岸相互聯系的紐帶和橋梁。他希望與會專家要深刻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要重視創意,重視人才,重視挖掘名人文化和自然資源,充分利用文學作品、文藝作品、電視、電影、攝影報道等多種形式宣傳鬼谷子文化,為推動淇縣旅游產業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近3個小時的講座中,專家們的精彩演講引起了聽眾們的強烈共鳴,現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使我們對鬼谷子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下一步我們一定要把鬼谷文化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更好地發揚光大。”講座結束后,與會聽眾們說。
(王慧 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