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和平鴿,敲響祈福鐘,潑墨畫中國……9月12日上午,中岳廟迎來了全國道教界“祈福中華論道中岳”盛典,這是五岳及全國道教界首度聯手,以道教傳統的祈福方式喜迎新中國六十華誕。
盛會:中岳廟中五岳同輝
12日上午的登封城一派節日氣氛,位于嵩山腳下的中岳廟顯得格外壯觀,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登封市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的“祈福中華論道中岳”系列文化活動在這里拉開帷幕,活動主題為“五岳同輝祝福祖國”。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全國人大常委、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劉懷廉,省人大副主任儲亞平,省政協副主席鄧永儉,以及知名道教高真共300余位嘉賓參加了祈福大典。
上午9時,領導和嘉賓們來到中岳廟廣場前通道入口處,頭戴金冠、身著華服的古裝禮儀小姐為他們每人獻上一條象征生生不息的青絲巾。在禮儀小姐的引導下,嘉賓們緩步通過由道教旗幡組成的旗陣。在舒緩悠揚的道教音樂中,兩側400名小道士手持竹簡朗聲誦讀《道德經》。
“人民幸福、社稷平安、國運昌盛……”在天中閣,千年古廟山門洞開,中岳廟道長黃至杰身著彩色道袍致《開啟山門辭》,并向主要領導、嘉賓贈中岳廟鎮廟之寶——《五岳真形圖》,寓意五岳同心。
在崇圣門和化三門之間舉行的是象征和諧之義的“三生”(放生、養生、護生)儀式,幾百只和平鴿“撲棱棱”從道路兩旁交替放飛,形成一道流動的鴿子橋。
隨后舉行了“五岳同輝”儀式,幾百名身著彩衣的道士合唱《五岳同輝》,來自其他四岳的道教代表分別在中岳廟四岳殿門前撒下不同色澤的土,寓意五岳同心同力,祖國和睦太平。
法會:五岳同祝祖國昌盛
典禮的高潮部分是“五岳同祈法會”,該法會都壇設在中岳廟峻極殿前,在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同時設立有分壇。北京白云觀、上海城隍廟、西安八仙觀、武漢長春觀、蘇州玄妙觀等全國道教知名宮觀也在同一時間“祈禱國泰民安,祝福和諧昌盛”。
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共同撞響象征和平與吉祥的祈福鐘,6聲鐘聲響過,任法融代表全國道教界致詞,他說:“這是全國道教界喜迎新中國六十華誕的文化活動,我們將為構建和諧社會、祖國繁榮富強作出積極貢獻。”
祈福法會上,300余位知名道教高真登上都壇,同誦“五岳同祈祝愿文”,祝愿“舉國上下,萬眾一心,華夏精神,天長地久”。
觀點:嵩山是“中華文化圣山”
除“五岳同祈法會”外,在為期兩天的“祈福中華論道中岳”文化活動中,活動承辦方還舉行“中和之道”道教學術研討會和“丹青頌中華”道教書畫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動。
在研討會上,專家認為,嵩山地區是華夏文明的中心,嵩山被稱為“萬山之祖”、“中華文化圣山”。道教文化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的理論基石五行、八卦、陰陽、黃老、方仙學說都是在中岳嵩山形成的。“祈福中華論道中岳”系列文化活動對提升嵩山的文化影響力必將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為國祈福是道教的傳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說,歷史上的道教祈福法會體現了道教對國計民生和社稷安危的關懷,這次“祈福中華論道中岳”文化活動,體現了道教界對祖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期盼與祝福,表達了華夏兒女普天同慶新中國六十華誕的真摯情感。
花絮:洋道士遠道來赴會
“祈福中華論道中岳”文化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道教界人士,其中幾位著長袍戴道帽的洋道士格外引人注意。
“在西方,很多傳統文化遺失了,中國不要讓好的文化習俗消失。”墨西哥道教協會會長景威說,他這次率領17名男女洋弟子專程前來參加典禮,“我感覺道教文化很深奧,因為不了解,我才來中國探尋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