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嵩山的寺廟建筑群 歷史精華文明標志

2014/9/16 17:55:07 點擊數: 【字體:

    古建筑是各國、各民族、各地區的歷史精華、文明標志。嵩山歷史建筑群,除占有全國之“最”的漢代三闕、元代觀星臺和古塔群等磚石建筑外,還有范圍廣、規模大、別具風格的古代寺廟(含宮、觀、庵)建筑群84處,占登封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97處的43%。
  
    登封的寺廟古建筑,時代跨宋至清,建筑結構多為磚木結構,個別也有石雕裝飾。其中禪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廟是中原地區最大的古建筑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法王寺、永泰寺、會善寺和省級保護單位清涼寺、龍泉寺、南岳廟、城隍廟是嵩山地區較大的古建筑群。
  
    少林寺宋代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現存最古的木石結構建筑,其屋頂結構、建筑特征,特別是石雕裝飾,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史的珍貴資料(詳見本報2007年9月12日7版《初祖庵大殿的建筑藝術》一文);少林寺最后一進殿宇為建制七間的毗盧殿(千佛殿),明代末年創建,以殿內供放毗盧舍那佛(即抱身佛,釋迦牟尼佛傳法顯現的三種身份之一)而得名。此殿高20余米,殿內磚鋪地面上有48個少林拳的“站樁坑”,殿內東、西、北三壁上有明代無名氏畫家繪制的大型彩色壁畫《五百羅漢朝毗盧》,面積約300平方米,畫面分三層,自上而下的背景分別為山林、風云、水浪。在各層的背景上,繪制彩色羅漢。整個畫面設計大膽,結構嚴謹,線條細膩,色調古樸。
  
    中岳廟多為明清建筑,現存規制,是清代乾隆年間按照北京皇宮的布局重修的。廟院占地面積100679平方米。走進廟院,首先可見氣勢巍峨的天中閣,此閣原為中岳廟大門,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改建此門,形制和北京天安門相似,均為皇宮式建筑。據《說嵩》所釋:“嵩高(嵩山)正當天之中”,故名“天中閣”。閣房建筑在高7.36米、面積為298平方米的磚砌墩臺上,是一座建制5間,精致秀麗的重檐歇山式綠琉璃瓦房,閣坊兩側砌有登閣梯道,閣臺上四周砌有一米多高的女兒墻,以供憑扶,居高凌空,可以環視周圍諸山,眼觀中岳全景。
  
    雄偉的中岳大殿(峻極殿)在中岳廟“廣庭”大院(即皇宮大殿院),形制和北京故宮內的太和殿相似,據《嵩岳廟史》記載:峻極殿增修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現在殿內光滑的石砌地面和石刻透花復盆式柱礎等,應為宋代原物。金代重修時,沿襲舊制,仍為北宋皇宮建筑風格。明代毀于火,清代多次重修。1986年4月至1987年7月,政府對該殿進行全面勘查,精心設計,科學施工。整修后的梁架結構,基本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風格。該殿面寬9間,進深5間,共45間,約920平方米,為嵩山最大的一座古建筑,也為中原祠宇之冠。殿頂為重檐廡殿式、黃琉璃瓦覆蓋,雙檐下分別施華麗的彩繪斗拱(由斗形木塊和拱形肘木層疊構成的支撐構件),殿內頂棚鑲有繡繪精美的游龍天花板,正中嵌有盤龍藻井(古建筑頂棚上的凹面裝飾,此為昂首下垂、龍須卷揚的盤龍雕刻),殿內中間有一座雕刻華麗的大神龕,殿外有高約3米、裝有石雕欄桿的石砌大月臺。整個殿宇高大雄偉,金碧輝煌,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藝術上的聰明才智。
  
    在中岳廟還有一些門、坊、亭、廊、建筑,也為中外游客贊為“巧奪天工,玲瓏秀氣”。如峻極門(將軍門)創建于金世宗大定年間,后于清乾隆年間重修,面寬5間,進深6間,單檐歇山式,有前后檐柱和中柱支撐,檐下施斗拱裝飾,彩繪棟梁,綠瓦蓋頂,氣宇軒昂,是典型的清代宮式建筑;峻極門后的嵩高峻極坊,又名“迎神門”,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曾在此建“降神殿”,清代重建為四柱三樓式牌坊建筑,額題“嵩高峻極”,傳為康熙御書。坊的正樓和次樓分別施彩繪斗拱,黃瓦蓋頂,雕梁畫棟,是清代建筑的精細作品;此坊之后兩側,各有一座清代乾隆年間建造的八角重檐、攢尖頂、黃琉璃瓦亭,均高約10米、圍26米,造型秀麗,比例適度,檐坊彩繪,檐角翹飛,精靈剔透,素雅大方。因亭內分別立有乾隆游中岳時的書法碑刻,故名“御碑亭”。
  
    位于登封市區西南20公里的龍泉寺,為少林寺下院,寺內千佛殿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一座面寬5間、進深3間的硬山式、灰筒瓦頂建筑,檐下置斗拱,殿內施石柱12根,梁架為三梁起架,即用梁和短柱重疊裝成,以承托橫檁,尤其殿內墻壁鑲嵌有高26厘米、寬20厘米的磚雕佛龕373個,各龕均置佛一尊,雙臂下垂,端坐于蓮座之上。
  
    嵩山歷史建筑群中,時代較早、也是省內較早的還有金、元時期的建筑。如位于登封市區西南大金店鎮的南岳廟內正殿府君殿,是一座前有月臺、面寬、進深各3間的單檐歇山式灰色筒瓦房。此殿內前、后各減去兩根金柱(即明柱),梁架與殿頂木架為金代構筑,對研究早期木構建筑,有一定歷史價值;再如清涼寺大殿,重建于公元1215年,殿宇大小、殿頂梁架結構同南岳廟,而且脊飾花草、蓮花等浮雕圖案。會善寺大雄寶殿則是元代建筑的范例,此殿面寬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筒瓦頂,面積240平方米,殿檐下斗拱構件碩大、樸實,梁架帶有宋代月梁的做法,但表面雕飾粗糙,好像剝了皮的原木,經簡單加工使用上去的,檁柱也有同樣特點,不如宋代木料構件細致。殿內前、后也各減柱兩根。墻壁上原砌有并列的佛龕40個,前壁裝飾雙龜背式門窗,這種建筑藝術在嵩山是唯一的,在省內也是少見的。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原網-鄭州日報( 2007-10-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