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的墻,紅色的門,妻子站在丈夫的身后,拉著丈夫的胳膊,連連擺手,將送禮人拒之門外……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想象這幅色彩艷麗、筆法夸張的《賢內助》作品出自農民之手。近日,記者在漯河市舞陽縣走訪時發現,“八項規定”為地方帶來的清新風氣,已悄然體現在農民畫家的畫作之中,該縣紀委借助這些農民畫作打起“廉潔文化牌”。
據悉,舞陽農民畫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傳承歷史、描繪民俗、謳歌生活,入選了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舞陽縣因此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農民畫的獨特之處在于農民按照自己的美感意象運用色彩,追求艷麗、強烈的效果,以夸張的手法描繪農村的新生活、新氣象。”舞陽農民畫院院長、農民畫家周曉松說,農民畫家的靈感均來自于日常的生活,不同時期的不同社會現象都會成為創作之源。
“你們看到的這幅《賢內助》是這個時期社會風氣的一種體現。”周曉松指著畫作介紹說,“‘只要心里有,畫筆從心走’是農民畫的精髓,老少爺們對村里村外的事兒看多了聽多了,自然會記在心里,進而會反映到農民畫作中。這也是去年以來廉潔畫作比以往都多的原因。”
在舞陽農民畫院的展示廳內,《打鐵還要身板硬》《一人不廉、全家不圓》等一幅幅優秀農民畫作被收藏起來對外展示。而舞陽縣紀委則利用這些日漸增多的反映廉潔的農民畫作,在各單位辦公電腦上制作了廉潔屏保,并在縣區的主干道及單位的顯要位置設置廉潔農民畫宣傳牌和燈箱,籌備廉潔農民畫版面“一條街”展覽活動。
舞陽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翟建鵬表示,將以廉潔主題農民畫為載體,在全縣搭建特色教育平臺,增強廉潔文化的滲透力,豐富廉潔文化內涵,拓展廉潔文化領域,使廣大干部和群眾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熏陶,營造崇廉尚廉、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