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一場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第二屆中國(洛陽)周公文化節暨紀念周公營建洛邑3054周年活動”在河南洛陽周公廟博物館舉行,周公后裔代表聲情并茂地朗誦《周公賦》,一場起源于西周的音樂海神樂,讓現場觀眾看的如醉如癡。
管、笛、笙、二胡、云鑼、云板、木魚、碰鈴等20余種樂器此起彼伏,現場演奏十余首曲目。據洛陽海神樂團負責人郭鴻運介紹,武王伐紂統一中國建立周朝,在洛陽大封天下,受封者除內陸諸侯外,還包括遙遠的東西南北四海之神,宮廷每年都隆重祭海(神),于是便產生了配合祭海的音樂,這種音樂就是洛陽海神樂的源頭。
周公主張禮樂治理天下,他們選擇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海神樂也是為了再現當時的盛世景象。
本次活動由全球周公后裔聯誼總會、洛陽周公廟博物館等發起舉辦,是融紀念、文化、學術、經科貿于一體的大型節慶活動,旨在紀念周公對人類文化的杰出貢獻,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據組委會相關負責人姬利鋒介紹,在洛陽舉辦周公文化節,具有特殊的意義。以后每年都會舉辦,希望這個節日成為中華文化影響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平臺。
周公營建的洛邑即今洛陽,是中華儒學的創始地和發源地,通過舉辦周公文化節活動,打造禮儀之邦,倡導誠信理念,將加強與海內外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共謀發展,提高中華民族在世界的影響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促進世界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