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洛浦公園景點

2012/4/9 11:32:40 點擊數(shù): 【字體:


 
    洛浦公園是洛陽市委、市政府為古都人民建造的一項大型公益工程,該公園沿著穿越市區(qū)的洛河兩岸而建造,全長16公里。現(xiàn)在北岸景區(qū)長約10公里,寬為90米,北岸景區(qū)是整個游園的重點,以大面積草坪為主,建設有30個活動內廣場、14個歷史文化廣場、10個植物專類園及其他建筑小品等。南岸景區(qū)寬為70米,主要以植物造林為主,將來適當布置園路、休息廣場及園林小品。洛河水面規(guī)劃為四道橡膠壩。水面寬度為600-800米,可開展全國性的賽艇比賽,河中適當位置布置小島、半島并點綴園林小品,形成一個水上樂園。     

     洛浦公園是依洛河而建的洛陽市跨世紀生態(tài)工程,是洛陽市的城市生態(tài)帶,也是洛陽市的東西軸線.洛浦公園橫跨洛河兩岸,縱貫洛陽市五個區(qū),總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集河堤、階堤、灘塘、河道為一體,融園林綠化、園林建筑、園林景觀、園林文化為一爐,為規(guī)模宏大的開放性公園,除滿足市民游憩、觀賞、休閑、晨煉等功能要求外,也是人們進行科普教育、環(huán)境和綠化意識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對防洪排澇,調節(jié)城市氣候,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     
       
    洛浦公園種植各類喬木近200個品種30余萬株,灌木200余萬株,牡丹300余個品種20余萬株,綠地230多萬平方米,使洛浦公園形成了北岸景區(qū)、南岸景、河道水面景區(qū)。大面積綠地與寬闊的水面自然融合,呈現(xiàn)出了碧水藍天,綠樹成蔭,花艷草綠的自然生態(tài)效果。     
     
    北岸景區(qū):西苑橋西兩公里處至東段廛河口共計14公里,先后建成了45米寬綠地,3米寬綠化帶,15.5米寬坡段綠地和15米寬綠化隔離帶;14公里長、8.5米寬防汛路、12公里長防浪墻、30多公里長的內游園路、10余條入園路;建設了供水、供電、照明、排水、通訊設施.在西苑橋至洛陽橋段,用現(xiàn)代造園手法建設了30個適應青少年、兒童、老年人等不同年齡段市民活動的廣場,30組亭子廊架,10個植物專類園,諸多園林小品:六座形態(tài)各異的公廁和管理房;西入口建設了巨型飛鳥造型的洛浦公園西大門,如翱翔搏擊的大鳥,寓意著洛陽經濟的騰飛;西入口有內外廣場及游園組成,總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在洛浦公園澗河入口處建設了長225米,寬72米的彩虹橋—座;在洛陽橋西邊建設了洛浦公園西苑橋至洛陽橋段東大門及3萬多平方米的內外廣場,內廣場建有音樂噴泉,花崗巖燈柱,夏夜在此納涼,可一邊欣賞五光十色的噴泉水姿,一邊聆聽悅耳的音樂。東大門的雄姿已成為洛陽市一個標志性建筑.     
     
    洛陽橋至廛河口為北岸景區(qū)東段歷史文化區(qū),在該區(qū)建有河圖洛書、夏都斟尋,商王祈雨、會盟史話、定鼎九州、洛神廣場、東漢太學、張衡三儀、蔡倫造紙、建安風骨、洛陽紙貴、四夷里館、李杜相會、雕版印刷等反映洛陽13朝古都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14個歷史文化廣場,用園林小品和鋪裝、雕塑、碑刻展示了洛陽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實現(xiàn)了園林藝術與歷文化的完美結合。同時建設了洛神苑、曉月園,九州星宿廣場、上陽宮游園、秋風園。北岸景區(qū)整條綠帶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對比強烈,季相變化豐富,具有優(yōu)美韻律的帶狀園林景觀。    
     
    南岸景區(qū):建設了12公里長40米寬綠地,以常綠和落葉喬木片植密林為主,以200米至300米植物群落組團,形成了大組團,大色塊,高低錯落,富有自然野趣,天際線變化豐富的綠化效果。同時,依洛浦公園南岸建設了西起牡丹橋、東至洛陽橋,北起洛河南堤、南至洛宜路的千畝國花園,一個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牡丹千姿百態(tài),植物高低錯落,山巒奇石疊翠、亭臺樓榭成輝的國花園,為洛浦公園南岸景區(qū)增添了美麗的景觀.     
       
    河道水面景區(qū):經過對河道的疏通、治理,先后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4年建成了上陽宮、同樂園、洛神苑和周山四級橡膠攔河壩,使600米--800米寬、面積達900多萬平方米的四級水面形成了洛浦公園碧水藍天的美麗景觀,對調節(jié)洛陽市的氣候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洛河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洛浦公園的建成,使昔日的垃圾場、“排污河”變成道路通暢、綠樹成蔭,芳草鋪地、天藍水清、萬羽競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園林風光帶,再現(xiàn)了“天下名園重洛陽”的盛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被洛陽人民稱之為“民心工程”、“功德工程”,每閂有成千上萬的市民到此娛樂、休閑、鍛煉、垂釣。洛浦公園工程構筑了我市的綠色心臟,架設了綠色通道,形成了城市生態(tài)軸線,帶動了城市結構的大調整,目前洛陽已形成以洛浦公園為軸線,南北兩岸對稱發(fā)展的新格局。我們相信,洛浦公園產生的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將促進洛陽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公園利用自身優(yōu)勢,可對外承接綠化工程,節(jié)日大型慶典彩化,花卉租擺等業(yè)務,歡迎聯(lián)系洽談業(yè)務。    
     
    洛浦公園的西入口由內、外廣場及游園組成,總面積為3萬余平方米,可舉行大型集會。這里是第一個園內廣場-玉蘭廣場,廣場平面為玉蘭花型,周邊植木蘭科植物,同時也是專類植物區(qū),有白玉蘭、紫玉蘭等。在北堤每200米左右布置一個小廣場,供們休息、晨練等,每一公里建設有一座公廁及管理房。    
     
    上陽宮游園,規(guī)劃占地73畝,因地處武則天建的上陽宮遺址而得名,園內分為牡丹觀賞區(qū)、銅匭展示區(qū)、水面景區(qū)等。由橋向東800米即為洛浦公園第一道橡膠壩-上陽宮水面,冬季蓄水期有大批候鳥在此越冬。   

    洛浦公園內最高的建筑物為洛陽電視發(fā)射塔,處于城市中軸線上,塔高200余米,被稱為“洛浦明珠”,塔中間高有旋轉塔樓,可供人們在此購物、鳥瞰洛浦美景及市區(qū)全景,下部將是與洛浦公園融為一體的文化廣場。過了電視塔,映入人們視野的是同樂園水面,再向東行,有一座斷橋,洛陽人俗稱“老吳橋”,此橋為軍閥吳佩孚駐扎洛陽時所建,解放前被炸毀。     
       
    洛浦公園的東入口處,與西入口一樣也由內外廣場及游園組成,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東大門已成為洛陽的一個標志性建筑物,內廣場建有音樂噴泉,花崗巖燈柱、花壇。夏夜在此納涼可一邊欣賞噴泉的水姿,一邊聆聽悅耳的音樂,下部游園由洛陽八大景之一的“天津曉月”而取名“曉月園”。

洛浦公園景點
 
    出東大門,北邊是定鼎立交橋,南邊為洛陽橋。跨越雙橋,便可游覽洛浦公園北堤的歷史文化區(qū)。該區(qū)的入口廣場-河圖洛書廣場,據(jù)考古發(fā)掘及史料記載證實,洛陽從夏朝開始,歷史上先后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建都史長達1529年。是我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長最早的城市。    
         
    出了“河圖洛書”廣場,進入的是“夏都斟郇”廣場,根據(jù)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掘,斟鄩都城就在洛陽,其具體位置在今洛陽偃師二里頭村,所以稱為二里頭遺址,它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的中心遺址,內廣場以1號宮殿總平面圖為載體,展示夏文化豐富的內涵,洛陽一帶是夏民族活動的中心,大禹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分為九州,洛陽稱為豫州。傳說大禹為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里塑有根據(jù)傳說而制作的代表大禹治水的浮雕。    

    公元前十六世紀,商湯滅夏桀,建立商朝,偃師商城遺址是商滅夏后所建的最早的都城,被學術界定為夏商分界的界標。廣場以考古發(fā)掘商都西亳為依據(jù),著重突出商城“大城套小城”,以兩四邊形相套,寓意城中城,居中為“商王祈雨”雕塑。關于湯王祈雨之事,《淮南子》等古書有記載。千百年來,湯王舍身求雨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為了紀念這位古代明君,在這里塑了一尊“商王祈雨”雕像,廣場由此命名為“商王祈雨”廣場。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八百諸候會盟,這里有根據(jù)此故事而設的會盟臺,該廣場取名為“會盟廣場”,該臺由臺階分隔為八個斜面,線雕八組故事,反映了八百諸候齊聚孟津,廣收人才,積聚糧草,打造兵甲,練兵布陣,制作舟船,臺面由800塊青石板鋪砌,中央的青銅器是依據(jù)洛陽出土的西周文物而放大制作的“爵”,在此利用有限的空間再現(xiàn)武王伐紂、定鼎頰辱的壯舉。轉過土丘,就是“定鼎九州”廣場,廣場以《周官考工記》所載“三禮”圖為蘭本鋪砌,表示東周王城,中宮置周鼎一尊,表示王權。自周平王東遷洛邑至郝王建都長達500余年,東周為諸候紛爭,百家爭鳴的年代,發(fā)生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由此廣場內還塑有大型群雕,如“蘇秦邊縱”及戰(zhàn)國七雄“秦齊燕趙韓楚魏”和“孔子入周問禮”等雕塑。     
       
    此外,還有一處廣場即“洛神廣場”。洛河在華夏文化的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自然也有著美麗的傳說。據(jù)說,掌管洛河水印的“洛神”是位仙女,人們都認為她是伏羲氏的女兒宓妃,后來有人說她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后,這主要是曹植《洛神賦》的影響,堤下為“洛神苑”分設洛神觀賞游覽區(qū),古代科技與兒童游覽區(qū),曹魏文化區(qū)和河洛傳說區(qū)。   

    張衡在洛陽發(fā)明了候風儀、渾天儀、地動儀。“張衡三儀”廣場中有太陽、月亮、和云形園路,中間一塊代表靈臺,靈臺是東漢時最大的天文臺,東漢偉大的科學家張衡親自主持領導靈臺的天象觀測和天文研究,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地動儀。(原標題:洛浦公園景點)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園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