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武帝陵“鳥鳴柏”探秘
2012/4/6 17:38:0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漢光武帝陵南依邙山、北臨黃河。陵園中松柏蒼翠,有1458棵,千百年來為觀者稱奇樂道,其中“鳥鳴柏”最為奇特,鳥柏樹下雙手擊掌,就能聽到鳥鳴陣陣,但樹上一只鳥也沒有,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聲學現象呢……
漢光武帝陵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陵墓,建于公元50年,位于河南省孟津縣白鶴鎮鐵榭村,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光武帝陵南依邙山,北臨黃河,分陵園、光武祠兩大部分。陵園呈長方形,占地6.6萬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園正中,為夯土丘狀,高17.8米,周長487米。光武祠位于陵園西側,為光武帝的祭祀祠院,面積兩萬平方米。
光武祠門口附近的三棵柏樹,名叫鳥鳴柏。站在鳥鳴柏下拍手擊掌,便會傳來清脆的鳥鳴聲,如果是眾人一起拍手,則如群鳥歡唱。
2008年10月下旬,斜陽下的柏樹林中,81歲的鐵謝村村民秦有德及十多個同伴,又一次來到陵園祠門處。鳥鳴柏下,眾人站立,將雙手舉過頭頂,擊出“啪啪”的聲響。仰頭,“啁啾、啁啾”的鳥鳴聲傳來,像畫眉的叫聲一樣好聽。
秦有德繼續拍著手掌,“啁啾、啁啾”的鳥鳴聲隨著他擊掌的節奏傳來,其他老人也紛紛打著拍子擊起掌來,百鳥合鳴的聲音隨之在耳畔響起,但此時,樹上一只鳥都沒有。這樣的場景,在秦有德小時候就經常出現了。現在,時常會有游客專程趕來體驗這一奇觀。
很多游客在體驗之后驚奇的說:“這應該是回聲,和圍墻有一定關系吧。” 孟津縣文物管理局局長楊長生說,漢陵鳥鳴柏發出的鳥鳴聲其實也是一種聲學現象。人們可以注意到,鳥鳴柏右側不遠處是光武祠的拱圓形大門,靠近墓冢入口,大門兩側是高高的圍墻,拍手與墓中構建產生共鳴,聽起來像鳥叫聲。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的梁二軍教授解釋說,鳥鳴柏能發出聲音是由聲波共振引起的聲學現象,擊掌聲傳到建筑上后,傳回的過程中波長和頻率發生了改變,因為波長不同,被吸收得只剩下一部分,因此聽到耳朵里的只剩下鳥鳴或蛙鳴聲了。
梁二軍教授說,很可能的一個原因是,由于經歷了千百年風雨,這些古柏的樹干已經空了,這就形成了一個諧振腔,碰觸時只對部分聲波發生共振,而其他聲波則被完全吸收掉了,傳出來的就只剩下鳥鳴聲了。(原標題:漢光武帝陵“鳥鳴柏”探秘)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