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顏六色狄仁杰”之二 古碑作證 墓屬狄公
2012/4/5 9:35:12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狄仁杰被林語堂稱為“一代巨人”,他巧妙地安排接班人張柬之等沿著他鋪就的道路,促成武則天“和平”讓位于李唐,避免了武則天身后可能出現(xiàn)的政局混亂,不但讓大唐得以中興,還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代———開元盛世儲備了一批居廟堂之高位的精英人才。
■其實狄仁杰在歷史上的地位決不亞于諸葛亮、包公等,只是小說《狄公案》把他寫成了一位“斷獄如神的父母官”,百姓家喻戶曉的,也就只能是狄仁杰斷案這一小小的側(cè)面了。
■“一代巨人”狄仁杰的靈魂附會于薛懷義淫骨上的說法,無疑是很傷我們感情的一大猜想。這猜想站得住腳嗎?
求證:此處長眠狄梁公?
繞過1993年為吸引旅游者而立的“大唐名相狄仁杰之墓”碑,再往南走,才能到達坐北朝南的狄仁杰墓的正面。不高不大的圓形土冢上長滿了荒草,一棵小樹在墓冢的正前方倔強地成長起來,它之下,就是“狄梁公墓”的墓碑。墓冢的兩側(cè),是青翠的柏樹林,它們?nèi)缬徐`魂似的,低頭向著墓冢,護衛(wèi)著“狄梁公墓”。“狄仁杰和薛懷義的封號都是梁國公,但這墓冢自古以來的名字就很明確,它不是‘梁國公墓’,而是‘狄梁公墓’。‘狄梁公’顯然指的是狄仁杰這個梁國公,而不是薛懷義那個梁國公了。”洛陽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物管理所前所長徐金星研究員說,“把‘梁國公墓’與‘狄梁公墓’混為一談的說法,是沒有根據(jù)的,把狄仁杰墓說成是薛懷義墓自然也就是沒有道理的。”
但徐金星同時也承認,把薛懷義墓附會成狄仁杰墓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但這種可能性不大。把其他人的墓附會在狄仁杰身上,也不是沒有可能。但要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光靠現(xiàn)在的資料還不行。“狄梁公墓”墓碑東南、西南約10米處,分別設(shè)有碑亭,亭內(nèi)的古碑刻記無疑是當今最為可靠的資料。東南碑亭內(nèi)的石碑高2.5米,寬0.95米,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個大字,該碑為明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重立。據(jù)說,早在宋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龍圖閣大學士、西京(洛陽)留守范致虛就曾在這兒為狄梁公仁杰建祠、刻石、表墓。
西南碑亭內(nèi)的石碑,是塊詩碑和記事碑。該碑高1.43米、寬0.70米,不大,但內(nèi)容豐富。碑上有元代洛陽安撫使完顏綱的“七絕”曰:神器旁遷幾不留,曾將忠義破陰謀。淡煙衰草平林月,猶帶當年社稷愁。還有明代洛陽知府虞廷璽的和詩:牝雞司禍國難留,閣老孤忠為國謀。今日荒墳臨古寺,西風落木使人愁。該碑的下部,是虞廷璽在明朝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所作的序文:(白馬)寺東百余步,則唐宰相狄文惠公(狄仁杰的又一封號)墓存焉。墓前有神道碑,臨于古路,屹立穹然。見者思其忠義,無不景仰。碑前又一小石碣,上有元安撫使完顏綱所題絕句一章……歲久仆墜,過客忽略,多不注目……
為使狄仁杰“不唯發(fā)泉壤之幽光”,虞廷璽遂請工匠把自己的詩和他的領(lǐng)導、朋友的詩以及元安撫使完顏綱所題絕句重新刻石,并作序記下了這件事情。另外,據(jù)清代黃易《嵩洛訪碑記》云:昔(不知道明確的時間)狄梁公后人訪問祖墓,于洛城東道旁得一石,題為“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即以此處為狄梁公墓之所在。徐金星說,他還沒有在《舊唐書》或《新唐書》中查到有關(guān)狄梁公所葬之地的記載。既然宋人以為白馬寺的這個墓是狄梁公墓,那可信度還是很大的,因為宋朝距唐代不遠,唐代的事情大都以宋人的說法為準,《新唐書》就是宋人歐陽修編著的。徐金星還說,狄仁杰死于洛陽,這沒有什么爭議,他雖然不太喜歡佛教,但也沒有激烈反對過,算平常心對待佛教吧,他的父輩和祖輩葬于白馬寺西北3公里處,他隨葬在這兒,是不奇怪的。
“就是有人說這不是狄仁杰的墓,也只能是一種說法,不能為大家接受的。我們要接受的,是現(xiàn)實。”徐金星說,“如果沒有特殊的需要,是不可能打開墓冢的。大多數(shù)墓冢里面不一定有墓志銘,打開了也解決不了問題。名人墓就更麻煩,也不敢發(fā)掘。”他還舉例說,大家都認為現(xiàn)在的關(guān)林是葬埋關(guān)羽首級的地方,但根據(jù)歷史資料記載,關(guān)羽的首級可不是葬在現(xiàn)在的洛陽城南3里,而是漢魏洛陽城南3里,而漢魏洛陽城在白馬寺的東面呀!能較真嗎?不能!能打開關(guān)羽墓嗎?也不能!要是真的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這個關(guān)羽墓不是真的,咋辦?你怎么能再給我找出個真的來?對待名人墓,不能太認真,“這就叫接受現(xiàn)實”。也就是說,狄仁杰墓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反正不是我們這一代人造假與附會的,“如果沒有大的需要,沒有必要非認定個真假出來”。
白馬寺的東面和西面,有兩個和尚墓區(qū),薛懷義墓可能在那兒,但現(xiàn)在還沒有發(fā)現(xiàn)。狄仁杰死時,舉朝震動,轟轟烈烈;薛懷義死時很慘的,如喪家之犬。狄仁杰下葬時,當是萬人空巷,當時人們應(yīng)該知道他葬身的地方,附會是不行的;薛懷義估計是草草掩埋的,恐怕連個墓碑也沒人給他立,他的墓大家都搞不清,怎么會把狄仁杰附會在他的身上呢?中國人是善惡分明的,就是附會,古人也不會把狄仁杰附會在薛懷義的身上。徐金星說:“對這個問題還真的沒有好好研究,如果把各種資料整合一下,也許會有個結(jié)果。”
故事:狄公婉拒美少婦
白馬寺住持釋印樂對記者說:狄仁杰是個有慧根的人,他的“全人名節(jié),成就功業(yè)”的故事也是我們出家人經(jīng)常講的故事,他葬在白馬寺是我們佛家之幸,沒什么不合適的。狄仁杰少時文采過人、俊朗出眾。在前往京城考試的路上,投宿于旅店,卻不料年輕新寡的店主人對他萌生愛意。狄仁杰聽了她的傾訴,對她說:“你這樣年輕與嬌俏,在夜深人靜時對我娓娓訴說你的心事,難免會使我怦然心動。幸好以前有位老和尚曾經(jīng)提醒過我‘不可貪色犯淫’,我始終牢牢地把它記在心里,才能在這種情況下,謹守禮節(jié)”少婦問仁杰老和尚說的是些什么話,能使人在緊要關(guān)頭克制自己。
仁杰答:“老和尚說,從我的相貌推斷,將來定是名冠天下,富貴顯達之人,但切記‘戒之在色’。既然老和尚已經(jīng)提示過了,我怎能如此冒險,以一生的前途去換取片刻即逝的男女欲樂!當時,我又請教老和尚:喜歡佳人美色乃人之常情,色欲這種事,事前人人都知自愛,事后也知追悔,但是當欲火熾盛的時刻,則一切后果都會拋諸腦后,以為‘偶爾無傷,下不為例’,每一次均作如是想,就會沉淪下去。到底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澆熄愛欲之火?“老和尚告訴我,見到女的,就作不凈觀想:美女的薄皮底下, 是一團模糊的血肉、筋脈和骨頭,體內(nèi)是尿屎膿血,淋漓狼藉,七孔流出的是垢汗涕唾與污穢的大糞小便,宛若薄皮花瓶內(nèi)盛腐物,誰還喜歡?病時,臉黃皮皺,頭發(fā)零亂;死時,面目青黑,不數(shù)日,就蛆蟲遍體爬鉆,臭爛惡心。
“說到這里,此刻的我,見到你的嬌美,心里想的是:你也不過是枯骨之外,包著層層肥瘦之肉,所以什么念頭也沒有了。方才聽你提到,你曾打算為夫守節(jié),見到我才改變初衷,我認為你這是迷戀我的容貌和斯文的外表。如果我現(xiàn)在滿面是黃色的膿、痰、涕、唾、眼屎……你還會有愛欲的想法嗎?”這戒色的故事,儒家講來有儒家的意思,佛家講來也還滿有佛家的味道。只是故事講完了,墓的歸屬還沒有個最后的說法,這也就只好留給斷案高手狄仁杰自決了。按佛家的說法,眾生皆平等,死去的人化為黃土,那就更平等了,也就無所謂什么狄仁杰的忠骨薛懷義的淫骨了。既然佛家沒意見,狄仁杰對佛家也懷有平常心,這墓就判給老狄了。當然,這不是記者胡亂行事,它是歷史結(jié)出的果,是專家的意見。
狄仁杰與薛懷義的糾葛,無論附會也好不附會也罷,這都是大歷史中不能再小的細微枝葉。“一代巨人”狄仁杰是如何轟轟烈烈地創(chuàng)造大唐輝煌的?明日請看“五顏六色狄仁杰”系列之三。(原標題:“五顏六色狄仁杰”之二 古碑作證 墓屬狄公)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