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五顏六色狄仁杰”系列之三 “和平演變”大周王朝

2012/4/5 9:49:48 點擊數: 【字體:


    “若非狄仁杰,唐室絕后裔。”這話出自舊時與《三字經》、《增廣賢文》等并列的蒙學讀物《五字鑒》,是當時的孩子們背誦得滾瓜爛熟的一句話。
        
    革移大唐九鼎的,是武則天;恢復李唐社稷的,是狄仁杰。由是觀之,武則天與狄仁杰似乎是水火難容的一對冤家。但歷史上,他們兩人,一個皇帝一個宰相,和平共處,攜手把中國推上通往“開元盛世”的金光大道。   
  
    武則天最終能還政李家,是因為她的武家全族之中,沒有一個人有她的一半智慧、一半個性、一半政治才能。對此,狄仁杰看得清楚明白。狄仁杰想“演變”大周王朝,聰明絕頂的武則天不會蠢到看不出狄仁杰葫蘆里裝的什么藥,“每屈意從之”只能說明武則天是在假裝糊涂,也因此,“和平演變”大周王朝是武則天與狄仁杰共同導演的歷史杰作。  

    在中國歷史上,亂世英雄燦如銀河中的星斗,但治世英才卻少得可憐,這也正是狄仁杰歷來備受史家贊譽的原因所在。

    為國為民狄仁杰  

    若非狄仁杰,唐室絕后裔。中宗復為帝,人道再出世。  
      
    《五字鑒》里的這話,教育了我們的先人幾百年,當時的每個孩子都明曉它說的什么意思,沒什么歧義,但我總感到它話里有話———不知道它是在罵狄仁杰呢,還是在贊狄仁杰。《五字鑒》教育我們說,武則天時代是個非“人道”時代,而給武則天當宰相的狄仁杰,在非“人道”的大道上走得很好,但為什么他沒有被后人罵為貳臣呢?狄仁杰實在是個為國為民的人,說他是貳臣,實在不像話,所以古人給他立的碑是“有唐忠臣狄梁公墓”,雖然避諱了他和武周王朝的關系,也還湊合著看得過去,因為這符合歷史事實。但看看1993年我們今人給他立的碑“大唐名相狄仁杰之墓”,就實在是胡說八道不尊重歷史不尊重武則天了———狄仁杰只做過武則天的大周宰相,何時曾做過大唐朝的宰相呀!  
        
    因為武則天是個女人,她做了皇帝,就叫“牝雞司晨”,但在雄雞不能一唱天下白的時代,牝雞司晨難道就是越位嗎?宋代不是還有楊門女將嗎?花木蘭不是還替父出征嗎?  

    看來問題的關鍵是女人可以服務于男皇帝,但不能做女皇帝。“我看狄仁杰和武則天合作得挺好的,狄仁杰并沒有感到別扭,他的思想比我們還要解放。”白馬寺和尚釋普法對記者說,“他們兩個人是那個時代最杰出的人,如果他們倆鬧起別扭,天下不知道會亂成什么樣子,人民不知道會遭多大的殃,‘開元盛世’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女皇的戰略伙伴  

    據說武則天做女皇是“天之所命”。唐太宗當政時,民間有種神秘的說法:“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聽到這種說法后,唐太宗詢問太史令李淳風,得到的答復是:“這個人已經在宮中,30年后當有天下,殺李唐子孫殆盡,其征光已成。”唐太宗大驚失色,準備盡殺可疑的人。李淳風說:“天之所命,人不能違,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以后30年,其人已老,或者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天如果把她殺掉,上天或者更生出一個年輕力壯的來,肆其怒毒,恐怕那時陛下的子孫更加無遺類了啊!”  

    英武絕倫的唐太宗曾懷疑日后的“女主武王”就是他眼前的武則天,于是他盡可能地限制武則天的地位和權勢,甚至令其出家為尼,但并未因懷疑就濫殺無辜。唐太宗都在順應天命,狄仁杰自然也只能好好地做他的“貳臣”了。  
       
    武則天第一次入宮時剛剛14歲,身份是太宗的小女人(才人),若按“級別”分,她應排在30位以后;第二次入宮,她已31歲,比她小4歲的高宗在她到來的第二天便冊封其為昭儀,在后宮是排名第6的人物!高宗有子八人,前四子出自后宮其他妃嬪,后四子則全系武則天所生。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高宗對武則天有多么寵愛。高宗去世后,武則天立她的兒子李顯為皇帝,她自己仍臨朝稱制。不出兩月,她又廢李顯為廬陵王,而另立兒子李旦為帝,自己稱制如故。公元690年,武則天“革唐命”,登洛陽則天門(今應天門遺址)詔告天下,改國號為“周”,稱“圣神皇帝”。705年李顯復辟,是為中宗。中宗復辟5年后,據說為他的皇后韋氏所弒。李旦于710年復位,是為睿宗。李顯與李旦,中宗與睿宗,俱是武則天的兒子,而且此后唐朝其他15個皇帝也全是武則天的孫輩和后裔。所以雖然武則天的頭銜后來被一改再改,但她仍是后面的唐朝皇帝的祖先。以一個篡位而顛倒朝代的人物,又在太廟里千秋享配,這令史家很為難———他們既不敢褒也無法貶,如此一來,很多傳聞就被混為史實了。  
       
    武則天在她的私生活與接班人問題上能聽狄仁杰的意見,由此可以看出她與狄仁杰非同一般的“戰略伙伴關系”。狄仁杰逼著武則天撤除穢亂深宮的“控鶴監”后,還硬著脖子對武則天說:“臣過去請撤‘控鶴監’,不在虛名而在實際,今天‘控鶴監’的名雖已除去,但二張(指張昌宗、張易之,都是武則天的面首)仍在陛下左右……”對狄仁杰的指責,武則天沒有大怒,反而拐彎抹角地加以解釋:“我早已知道你是忠正老臣,所以把國家的重任委托給你。但這件事情你不宜過問,因為我寵幸二張,實際是為了保養身體。我過去躬奉先帝,生育過繁,血氣已竭,因而病魔時相纏繞,雖然經常服食參茸之類的補劑,但效果不大。沈南璆(御醫)說:‘血氣之衰,非藥石所能為力,只有采取元陽,以培根本,才能陰陽合而血氣充足!’我原也以為這話虛妄,試行了一下,不久血氣漸旺,精神漸充,這決不是騙你的,我有兩個牙齒重新長出來就是證明。”不可一世的女皇武則天張大了嘴巴向狄仁杰逼來,但狄仁杰仍不屈不撓地說:“游養圣躬,也宜調節適度,恣情縱欲,適足貽害,希望陛下到此為止,以后不要再加添男寵了。”武則天和顏悅色地說:“你講的是金玉良言,今后我一定會有所收斂的!”朝堂之上,君臣以這樣的語言爭論男寵的事,可說是千古少見的妙事,武則天能夠如此,也足見她對狄仁杰倚重與信任。  
        
     武則天貴為皇帝,在最敏感的問題上卻能以一種比較公平的態度來對待狄仁杰的意見,就不只是個“虛心”的問題了。關于選擇接班人的問題,狄仁杰向武則天進言說:“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應把皇位與天下傳給他的子孫。高宗皇帝把他的兩個兒子托付給陛下,陛下現在準備把這個基業移給別人,這不合乎天意啊。況且姑侄關系與母子關系相比,哪個更親?陛下立兒子做接班人,那么千秋萬世后,您還能配食太廟,承繼無窮。但臣從來沒有聽說過侄子當了皇帝后,會在太廟中祭祀姑媽的!”武則天于是決定立李家子嗣為太子,就這樣,武則天和平地把她的大周演變為李家的大唐。  
       
    狄仁杰面折廷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她常稱狄仁杰為“國老”而不直呼其名,并且阻止狄仁杰向她行跪拜之禮,說是“見公拜,朕也身痛”。武則天還告誡朝中官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狄仁杰)。”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故,武則天罷朝三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  
      
    恢復李唐王室,狄仁杰居首功,但這頭等大事是離不開武則天的配合的。李唐王朝通過武周一代武則天、狄仁杰的鋪陳,由“貞觀之治”和平地進入“開元盛世”。盡管其間神都洛陽也有血風腥雨,但天下并沒有發生大的動蕩,唯留下駱賓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的名句。  
      
    狄仁杰雖為處廟堂之高的巨儒名相,但佛家講狄仁杰“全人名節,成就功業”的故事,道家說狄仁杰“望云思親”的故事(北京白云觀“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狄仁杰有一天出外巡視,途經太行山,就登上山頂向下看云,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云底下。”狄仁杰徘徊了很久,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贊曰: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儒家、佛家、道家都拿狄仁杰作榜樣,狄仁杰做人做到這個份兒上,也算是千古少有了。但這還不算完———在對狄仁杰大唱贊歌的人群中,除了中國的儒家、佛家、道家,還有西方人的身影。西方人對狄仁杰的“崇拜”一點也不比中國人差,不過他們是把狄仁杰視為中國的“智者”、東方的福爾摩斯,這皆緣于荷蘭人高羅佩的英文系列小說《狄公案》對狄仁杰的詮釋或戲說。(原標題:“五顏六色狄仁杰”系列之三 “和平演變”大周王朝)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我的搜狐 作者:我是小兔子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