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山文化著述
2012/3/14 15:40:0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自20世紀90年代以后,有志于研究及宣傳當地歷史文化研究的文化工作者或愛好者,如原史志辦主任辛文映、原商業局局長魏汝珍(筆名曲河)、檔案史志局副局長王保成、焦作市文化局二級編劇馬敏學、縣殘聯工作人員薛小戰等,深入研究,埋頭筆耕,先后編撰(或創作)并出版了《云臺山的傳說》、《青龍峽的傳說》、《修武風情》、《修武通史演義》、《云臺山》、《修武旅游》、《修武旅游》、《竹林七賢》、《云臺訪古》、云臺文化書系(之一《九朝詩人頌云臺》、之二《云臺山與歷代名人》、之三《云臺奇觀八大景》、之四《云臺山考探》)等書籍;縣委宣傳部、縣政協文史委、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等部門配合云臺山的開發建設與宣傳促銷,先后組織編撰了《修武攬勝》、《云臺贊歌》、《云臺山歷史文化研究》叢書、《竹林七賢與魏晉文化》和《修武旅游》等著述。
文藝著作
【云臺山的傳說】
1991年初,時任修武縣志辦主任辛文映為配合云臺山景區的宣傳開發工作,在查閱大量史志資料的同時,深入城鄉山村搜集民間傳聞,經過近半年的創作,編寫了《云臺山的傳說》一書,并于1992年4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包括故事21篇,內容包含云臺山的各主要自然和人文歷史景觀。在自然山水景觀方面,突出了云臺山大瀑布、小寨溝龍鳳壁、丹崖奇峽溫盤峪等;在人文歷史景觀方面,反映了云臺山作為中華道教名山的圣頂淵源,百家巖作為中國山水文化發源地的文化積累,以及盛極一時的當陽峪絞胎瓷的興衰傳說等。該書出版后,極大地促進了云臺山的開發宣傳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焦作日報》曾選擇重點篇目進行了轉載,焦作電視臺也作了專題報道。
【青龍峽的傳說】
在2001年的青龍峽最初開發宣傳階段,時任修武縣文化局副局長的辛文映搜集整理有關史志資料和民間口碑文學,于當年6月份開始編寫《青龍峽的傳說》,8月底即完成初稿。2002年8月以《焦作歷史名人名勝傳說》叢書第一輯《青龍峽的傳說》的形式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共收有傳說故事19篇,內容包含青龍峽景區的各個主要自然和人文歷史景觀。在自然山水景觀方面,突出了三官洞、二仙洞、王榮瀑布、耬斗山等;在人文歷史景觀方面,有青龍洞、影寺、摩崖佛銘等。
【修武通史演義】
2001年,時任修武縣檔案史志局史志辦主任王保成根據多年史志研究心得,以宣傳當地的歷史文化為己任,從3月份開始創作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修武通史演義》,5月份寫出初稿,7月份寫出二稿,9月份由天馬出版社出版。本書采用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形式,以修武的演變發展為主線,以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以著名人物活動為情節,尊重史實,合理構思,在描述修武的古老文明和燦爛文化的同時,突出其名人輩出、群星閃耀的特點,詳細刻畫忠奸正邪種種人物形象,從而繪就了一幅宏大真實的修武三千年歷史的立體畫卷。全書共三十六回,15萬字。時任中共焦作市委常委、焦作市人民政府黨務副市長侯趁意和中國作協會員、全國著名青年散文作家喬葉分別為本書作序。本書出處后,縣政府曾將它作為重要禮物饋贈給當時參加青龍峽開景儀式和全國旅游地質年會的專家、領導,受到廣泛好評,時任中共焦作市委書記秦玉海稱其為“具有修武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
【嵇康與山濤、向秀的故事】
由馬敏學編著,2002年8月作為《焦作名人名勝傳說》的第三輯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共分為嵇康篇、山濤篇、向秀篇,分別對嵇康、山濤、向秀三位先賢的基本情況和生平主要事跡、迭事進行了簡要介紹,后附“竹林七賢”生平大事年表,使廣大讀者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整個故事的時間脈落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云臺贊歌】
《云臺贊歌》系列叢書――《散文游記卷》、《詩詞歌賦卷》、《民間傳說卷》由中共修武縣委宣傳部部長李天會主編,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云臺贊歌》系列叢書作為大型旅游文化叢書,收集了從古到今有關云臺山的詩歌、散文、游記、民間故事等作品,共850余頁,近70萬字。這些詩文歌賦、游記傳說與秀美的云臺山水相得益彰、珠聯璧合,進一步豐富了云臺山水文化的內涵,大大地提高了云臺山水的文化品位和美譽度,必將把更多的游人吸引到這方山水來。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由國家二級編劇馬敏學編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全書共七十二回、四十多萬字,是一部為竹林七賢立傳的長篇巨著。此書傾注了作者極大的熱情,生動的描繪了在黑暗動蕩的歷史背景下,中國歷史上和文學史上頗負盛名的竹林七賢各自不同的正直傲岸的人格、狂放不羈的性情、斑斕錦繡的文采、奇絕動人的琴技以及浪漫超俗的愛情。人物性格鮮明,充滿了傳奇色彩,讀了蕩氣回腸。其中,對中國的酒文化和琴文化的展示和描寫尤為精彩。
研究著作
【云臺文化書系】
《云臺文化書系》由年過七旬的修武縣山區辦離休干部魏如珍(筆名曲河)編著,2002年出版了《九朝詩人頌云臺》,2003年又出版了《云臺山與歷代名人》。2008年3月趁再版之機,又寫出了《云臺奇觀八大景》和《云臺山考探》兩書,形成系列,對云臺山的歷史淵源和秀美景觀作了全面介紹。之一《九朝詩人頌云臺》共收集了包括84位歷代文人歌詠云臺山及其輻射景觀的詩文共158篇,修武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韓達為其作序,遠方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發行。之二《云臺山與歷代名人》共收錄了“與云臺山有關的170余位歷史名人,其中世界文化名人3人,帝王21人,宰相17人,將軍30人”(注:引自該書前言),中共修武縣委書記魏豐收為其作序,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發行。之三《云臺奇觀八大景》將云臺山景物按類劃分為奇山、秀水、名峽、奧洞、天險、地書、古寺、怪石八類,以對景觀方位、特色介紹為主,力求匯地質科普、歷史佚事、生活情趣于一身,供游客、讀者旅途的閑暇參考。之四《云臺山考探》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云臺山歷史中個別久遠疑難問題,如劉邦(劉協)后裔今何在、白鹿山“白鹿”之謎、詩圣杜甫與云臺山的情結以及玄元廟等九個問題;二是當今個別有保存價值的史料,如報社、電臺發表的有關云臺山的第一篇文稿,修武縣委、縣政府有關云臺山發的第一份文件,以及山區辦有關開發云臺山向縣委匯報的第一份文字資料等。其目的是想幫助游客了解一些有關云臺山古今歷史中個別的趣聞佚事,以增加旅游的樂趣。
【云臺山歷史文化研究】
《云臺山歷史文化研究》系列叢書是修武縣政協提案文史委員會和修武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編輯出版的系列叢書。該套叢書共三輯,由修武縣政協副主席石振聲主編,共收文80多篇,近50萬字。其中2003年研究、撰寫出版的《云臺山歷史文化研究》第一輯以云臺山百家巖景區為重點,以“竹林七賢”、王烈、孫登、稠禪師等歷史人物為主線,挖掘了百家巖景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并就如何開發利用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提出了近三十條建議。2004年研究、撰寫出版的《云臺山歷史文化研究》第二輯以萬善寺——茱萸峰——子房湖這個大三角區域為重點,以寧封子、尹壽子、張良、孫思邈、王維、韓愈、元好問等歷史文化名人為主線,挖掘了這個大三角區域的宗教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并就如何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提出近六十條建議。2005年研究、撰寫出版的《云臺山歷史文化研究》第三輯在前兩輯研究的基礎上,將目光瞄向云臺山茱萸峰景區以西的其它景區,關注新的景區和景點,并在已經研究過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中,拾遺補缺,進一步加深開拓,有了新的認識和發現。
【竹林七賢與魏晉文化】
《竹林七賢與魏晉文化》由中共修武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天會和《尋根》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副主編鄭強勝主編,大象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2006年10月29日-31日,來自國內各知名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的50余位專家學者,應邀參加了在云臺山腳下的中州賓館召開的首屆中國·修武云臺山竹林七賢學術研討會。期間,與會者不但進行了理論研討,而且對竹林七賢遺址――百家巖進行了實地考察,為修武縣下一步打造竹林七賢文化品牌,促進旅游經濟快速發展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了使與會專家、學者所提供的寶貴理論研討成果更好地得到學習和利用,也為了進一步叫響竹林七賢文化品牌,豐富云臺山旅游文化內涵,推動修武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出版了這本論文集。本書分為會議剪彩、領導講話、學術論文、專家建議四部分,共33萬余字。
綜合著述
【修武攬勝】
《修武攬勝》由石振聲主編,該書分為名勝古跡、古文化遺跡、歷代名人三部分,有神奇的傳說,有精美的游記,有豪放的詩作,全面介紹了云臺山景區的秀美風光和悠久文化。其中名勝古跡部分主要收集了云臺山景區開發建設初期多位領導、作家、詩人、記者登云臺山后所寫并在《人民日報》、《中國旅游報》、《中國青年報》、《人民政協報》、《河南日報》、《河南農民報》、《焦作日報》等報刊上發表的詩歌、散文、游記、傳說及歷朝歷代名人所作的有關云臺山的文章186篇,共18萬字。古文化遺跡部分介紹了漢獻帝陵、當陽峪、李固、郇封、京里村等遺址情況。歷代名人部分介紹了竹林七賢、王烈、孫登、劉協和孫思邈等人的情況。
【云臺山】
《云臺山》一書系焦作旅游叢書的第一部,由焦作市風景名勝區協會常務會長兼秘書長徐玉迎主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編云臺攬勝,扼要介紹景區、景點和旅游服務景觀;第二編云臺概論,簡明闡述云臺山科學之旅、文化之旅;第三編云臺詩文,主要收錄古代詩文名作,兼收當代少量新作。在內部設計和體例上,為了融知識性、可讀性、資料性相統一,該書采取了圖文結合,正文簡約加附注這種形式,便于讀者檢閱。在篇目設置上,為了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引導青少年學科學用科學,特別開辟了“科學之旅”等章節,使游客在領略綺麗風光之外,探求大自然的科學奧秘。
【走進云臺山深處】
薛小戰編著,2005年4月由旅游出版社出版。本書共分“云臺山從歷史中走來”、“誰開創了云臺山”、“地名•神話”、“名人軼事”等六個部分。此書在引領讀者品味云臺山歷史文化、感受山水詩情的同時,還將筆觸探向當代云臺山人的心靈世界,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開發云臺山的動人事跡,使八方游人在飽覽山水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云臺山人昂揚向上、艱苦創業的精神。此書具有一定的資料性、教育性和趣味性。
【修武旅游】
《修武旅游》由修武縣政協提案文史委副主任辛文映主編,他根據長期從事修武文史工作的體會及相關知識,本著服務發展修武大旅游的動機,把云臺山現在的11個景點增至15個(含漢獻帝陵、影寺、云臺溶洞、修武城)進行介紹,并將其已經正式出版過的《云臺山傳說》、《青龍峽傳說》兩本書的作品一并輯入,將云臺山各景點的地質地貌、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文化及傳說等方面內容分章劃節,對云臺山旅游資源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綜合反映。
【云臺訪古】
由縣檔案史志局副局長王保成編著,2008年6月出版發行。全書共分五個部分,收錄文章近百篇,為作者幾年來的研究心得和整理成果,為作者長期從事文化研究工作的集大成,幾乎涵蓋了修武歷史文化的方方面面。第一部分為“竹林遺夢”,收錄作者關于竹林七賢的研究文章16篇,并附錄有“竹林七賢詩文選”和“歷代文人關于竹林七賢及其遺跡的詩文選錄”;第二部分為“文公辨疑”,收錄作者關于韓愈故里在修武的研究文章7篇及關于韓愈故里在修武的物證、書證材料3篇;第三部分為“譜牒尋根”,收錄作者關于當地的大姓、特色姓氏的研究文章24篇;第四部分為“史海覓珍”,收錄作者關于修武包括云臺山的歷史文化研究文章22篇,并附錄有作者懷古散文1篇;第五部分為“掌故拾零”,收錄作者自己撰寫及重新整理的民間故事19篇及新及搜集整理的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兒歌13首。全書約25萬字。(原標題:云臺山文化著述)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云臺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