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傳統文化記憶 ——訪沁陽市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黨委書記魏振江
2012/3/14 16:46:3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記者:前來神農山的一路上,我心中總有一種莫名的情緒在涌動,我想這種情緒因這個山名而起。
魏振江:神農山,顧名思義,和炎帝神農氏有關。據專家考證,神農山是炎帝部落活動最頻繁、最集中的地方,神農氏曾在這里嘗百草、辨五谷、設壇祭天,神農山也因此得名。中國人對炎黃二帝的情結是深埋在潛意識中,融貫于血液里的。
記者:所以,“神農山”這個名字本身就具備了極高的品牌價值。
魏振江:很多游客是被“神農山”這個名字吸引來的,我們目前工作的首要著眼點和落腳點,都是致力于打造好神農文化,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追憶先祖,澤被后世,以更高的價值回饋游客的期望和信賴。
記者:“神農嘗百草”是打造神農文化很好的依托。
魏振江:“神農嘗百草”婦孺皆知,它所代表的養生文化是中國特有的,也是近來新興的旅游熱門,以此為切入點打造神農文化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更希望通過打造神農文化,向社會傳達一個觀點:神農氏是部落首領,人文始祖,神農文化是千百年歷史文化積淀的成果,內涵十分豐富,應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并非個人功績。所以,我們應該把精力用在如何完成文化的傳承,而不是為了文化起源于何處無休止地爭論。
記者:神農山是如何喚醒人們對神農文化的記憶的?
魏振江:近年來,沁陽市提出了叫響神農山文化名山的品牌旅游戰略。神農山主峰紫金頂海拔1028米,號稱“中天玉柱”。位于峰頂的神農祭壇以其海拔之高,時間之久而被文物專家譽為“天下第一祭壇”。與之呼應的“炎黃子孫祭祖壇”已成為炎黃子孫拜謁炎帝神農的圣地。每年持續半個月的三月三古廟會,是神農山所特有的;每年春天、每逢節假日,還會舉辦炎帝神農公祭表演以及不同的道場活動等。群眾對這些活動的廣泛參與強化了民眾對神農文化的記憶。對中國人文“童年”的追溯和回憶,能夠幫助人們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方向,獲得勇氣。
記者:說到勇氣,神農山是在大平原上拔地而起的絕壁峭巖,要想征服,的確需要勇氣。
魏振江:神農山屬于太行山系,是典型的南太行自然景觀,以奇峰、異嶺和峽谷為特色,奇特的地貌讓她躋身世界地質公園。大平原和大絕壁的強烈對比,給人以心靈的震撼。我們目前對旅游的理解過于強調享受,而克服困難,磨礪意志,感受大自然的卓絕,同樣是旅游的目的和功效所在。登上千米絕峰,看似征服的是大自然,實際征服的是自己。
記者:從山體到文化,從身體到心靈,神農山傳遞的都是壯闊的美。
魏振江:山體的壯闊是太行山共有的,而“龍脊長城”的壯闊是神農山特有的。白松嶺是這里最具代表性的地質景觀,由于它酷似一條昂首的巨龍,而石灰巖構成的山體又像人工堆砌的長城,地質專家送 給它一個形象的名字——“龍脊長城”。這里是中華民族龍的圖騰,龍的崇拜也從這里開始。壯闊之中也有柔美。在海拔500米至1500米之間的懸崖絕壁上,生長著1.6萬余株體態婀娜的白皮松,如身著雪紗的仙女散落山間。它們在這種嚴重缺土少水的環境中頑強地生長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被人們疼愛地稱為“森林里的白雪公主”。壯闊柔美,艱苦卓絕,都是大自然托付神農山帶給人類的啟示。(原標題:喚醒傳統文化記憶 ——訪沁陽市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黨委書記魏振江)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