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鄢陵花木何以甲天下

2012/4/11 16:07:08 點擊數: 【字體:

 

    一枝“鮮花”,“行銷”半徑1000多公里,“芳香”區域27個省(區、市)。提起鄢陵花木,可謂名滿天下。鄢陵縣栽培花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有1300多年的歷史。1996年,鄢陵縣花木的種植面積只有1.8萬畝,目前發展到58萬畝,14年間擴大了30倍,形成了一個綠化苗木、盆景盆花、鮮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2400多個品種,年產值30億元的大產業。鄢陵縣有4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后承擔了兩個國家“863”計劃項目和10多個省、市級科技攻關項目,完成了蠟梅、櫻花等40個品種的組培技術研究和組培苗的工廠化生產。一個有著當地農民植花種草的傳統的豫中平原農區,緣何闖出一條以花卉特色產業引領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之路?近日,記者到鄢陵進行了探訪。

  1  由起初的庭院種植發展到“中國花木第一縣”,鄢陵縣的決策者們功不可沒

  談起鄢陵的“種花史”,不能不提該縣柏梁鎮的姚家村。該村黨支部書記姚永振這樣描述:姚家村舊稱“姚家花園”,相傳為唐代三朝名相姚崇所建。1959年,北京林學院陳俊愉教授帶領師生104人,來到姚家村考察實習,以姚家村花卉栽培技術為基礎,編著《鄢陵園林植物栽培》一書。

  在姚家村,花木經營管理不僅是一項養家糊口的技術活兒,更成為一種烙印在人們心里的地方文化。

  “村里無論老人還是年輕人,人人都有一手嫻熟的花木嫁接技術,閉著眼也知道該怎么做。”姚永振說,“起初,村民惜地如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的空閑地侍弄花草,除了美化環境,還能賺個油鹽錢。”姚永振認為,當時村民種花的目的很簡單。

  由庭院經濟起步,進而發展到大田連片種植,姚家村2700多畝地全部種上了苗木,部分村民還在外承包土地 5800多畝種苗木。該村1800多口人,身份實現了“三級跳”: 花農—花工—花商。

  “沾花即富。”姚永振列出這樣一組數據:村里現有30多家園林綠化公司,每年承攬綠化工程的收入近3000萬元。全村有各類轎車、工具車210多輛,手機1000多部,98%的農戶安裝了程控電話、有線電視,一半以上的農戶用上了電腦。

  自上世紀90年代,鄢陵縣的決策者們敏銳地捕捉到了大力發展花卉產業的市場機遇,果斷確立了“依花富縣,以花名縣”的戰略,充分發揮了鄢陵縣在花木種植地理上和傳統、技術上的優勢,把花木產業放在突出位置強力推進。該縣投資10億元,對花木生產區的公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水平進行提升;投資5億元打造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中原花木博覽園;派出150多名機關干部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習,使政府對花木生產的管理、指導、服務更加科學。同時,采取訂單、專業市場、農民經紀人等市場銷售流通手段,建起輻射全國的花木銷售網絡。通過“花博會”等大型“花事”活動,為花木進軍國內外市場架起“金橋”。

  20年的傳承,鄢陵縣花木產業“綠色接力棒”,在一個“地上無山水,地下無資源”的平原地區創造出讓國際專家都為之贊嘆的“生態奇跡”。目前,該縣花木面積已發展到58萬畝,年產值30億元,花木主產區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086萬元。鄢陵由此奠定了“中國花木第一縣”的霸主地位。

  2  “二次創業”,花木生產、生態旅游、新農村建設“三篇文章”一起做

  “伴隨著花木生產規模化發展和市場競爭加劇而來的是,一家一戶分散種植標準不統一、外部資本難以進入等瓶頸制約問題,越來越清晰地擺在了我們的眼前。”該縣縣委書記張海濤說,“鄢陵花木產業向何處去,成為縣委、縣政府議事日程上的重要課題。”

  鄢陵縣委、縣政府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讓花木改善生態、讓生態承載旅游、讓旅游激活三產,將花木生產、生態旅游、新農村建設“三篇文章”一起做。

  2007年8月15日,鄢陵縣出臺《關于建設鄢陵縣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的意見》和《關于成立縣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建設指揮部的通知》。大手筆勾畫出涵蓋縣城以西、陳化店鎮以東、311國道以北的區域,涉及柏梁等4個鄉鎮42個行政村,面積80平方公里,面積10萬畝的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的規劃藍圖。

  在土地規模流轉方面,鄢陵縣的做法同樣新穎:農戶與村委會簽訂土地流轉委托書,委托村委會統一與企業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除每年一畝地700元左右的土地租金(園區內的土地租金每4年上浮5%)外,群眾還可以通過在園區打工,每人每天獲得30元到50元不等的工資。鄢陵縣陳化店鎮伍子村婦女主任趙水英說:“土地流轉了以后,年輕人可以外出務工賺錢,年齡稍微大一點兒的也可以到園區內打工,每人每天也可以掙三五十塊錢。群眾都說,這比咱一家一戶種地劃算。”

  占地4000畝的河南龍源花木有限責任公司、占地1萬畝的天億林牧公司萬畝櫻花基地等紛紛落戶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目前,入駐園區的花卉企業達到127家,其中3/4是外地企業,總投資達7億多元。

  鄢陵縣本土企業也紛紛入駐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林海園花木有限公司租了700多畝土地發展花木產業。總經理李玉良這樣評價入駐園區的好處:“原來的老客戶來到新園區看到公司規模大了,供貨量足了,知名度也高了,他們也更愿意和我做生意了。”

  這些公司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行立體化種養模式,在百里花鄉形成了“林下種牧草—牧草養畜禽—畜禽糞便做苗木肥料”的良性生態循環產業鏈,掀起了新一輪花木發展的熱潮。

  3  施行標準化生產,不斷科技創新,鄢陵花木成為國內花木市場的風向標

  日前,鄢陵縣彭店鄉花農劉永德指著田間的大片花木對記者說:“兩年前我培植了6500株香花槐,現在胸徑都達到4厘米至4.5厘米,樹冠在2.5至6米之間,被一浙江花商全部買走。”劉永德手里,拿著一本叫《花卉苗木等級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的小冊子,里面有44項產品等級標準和16項生產技術規程。

  鄢陵曾經有過部分花木產品不符合生產標準,原本已經到手的訂單而被退回的慘痛“記憶”。他們認識到,如果不搞標準化生產,損失的不僅僅是幾張訂單,更重要的是將徹底失去市場競爭力。

  鄢陵縣的決策者們認為,必須推行標準化生產,對傳統花木生產方式進行徹底改造,重點抓好“六大體系”建設。即從基礎工作抓起,建立和完善花木標準質量體系;從生產基地抓起,建立花木標準化生產示范體系;從改造生產加工企業入手,建立花木產業加工體系;從銜接產銷入手,建立健全營銷網絡體系;從改善檢測設備入手,建立花木產品質量認證和監測體系;從提高服務水平入手,進一步完善花木信息服務網絡體系。此外,鄢陵縣還組織12名農業專家制定了《蠟梅產品標準》、《盆景產品標準》等40多項花卉產品標準化生產指標,使千家萬戶分散的小生產融入國內、國際生產標準化體系之中。該縣還向上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請建立花卉標準化示范區,使鄢陵縣花卉標準化示范區列入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計劃。短短幾年時間,鄢陵縣擁有了“苗木栽培”、“花卉種植”等3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6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個市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

  依靠科技創新,提升花木產業發展的支撐力。鄢陵縣與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等30余家高校、科研機構“聯姻”,建立長期的協作關系,重點推廣組織培養、現代溫室、冷藏、保鮮、基因控制等先進實用技術,同時還聘請50余位知名花木專家、學者組成了花卉顧問組,在技術培訓、良種繁育、新品種引進等方面“共商大計”。全縣先后引進荷蘭郁金香、巴西木、美國凌霄等100多種國外名優花木,引進總量近千萬株。

  如今,在全國花木市場上,平均兩株花木中,就有一株來自鄢陵縣。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營銷商云集鄢陵縣大大小小1200多家花木交易市場。由于良種繁育、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和采后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獨到創新,“鄢花”、“鄢草”、“鄢苗”品質明顯提高,鄢陵花木已成為國內花木市場的風向標。

  4  種花木,“售風景”,不但改善了生態環境也為鄢陵帶來了滾滾財源

  花木種植改善了鄢陵的生態環境。據權威專業機構檢測,該縣花木主產區森林覆蓋率超過80%,空氣中負氧離子的含量每立方厘米1.6萬個,全年空氣質量Ⅱ級以上的天數達320天,達到國家優質空氣質量標準,被譽為“天然氧吧”、“中原之肺”。

  花為媒,辦會展,興旅游。2002年,鄢陵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旅游業、加快建設生態游大縣的決定》,明確提出建設“省會鄭州后花園”的目標;2005年,鄢陵喊出了打造“北方江南、中原綠洲”的口號……

  從2001年起,一年一度的花博盛會使鄢陵縣擁有了一張精美的生態名片,吸引了全國各地客商的目光。“花博會”不僅成為鄢陵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的平臺,還衍生出會展經濟、旅游房產等新的經濟增長點。

  “鄢陵歸來不看花。”據鄢陵縣旅游局負責人介紹,該縣已形成“一廊二區十大精品園林”的花卉旅游發展格局。“一廊”是311國道兩側長達20公里的花卉長廊,“二區”是傳統花木觀賞區和名優花木科技園區,“十大精品園林”是AAAA級中原花木博覽園、鄢陵花木盆景園、中國蠟梅園、鄢陵檜柏藝術造型園、許由玫瑰園、河南龍源世紀園花木園、鑫地園林、華通園林、澤域園林、新科園林。

  生態旅游龍頭高昂。“花博園”先后摘取“首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4A級景區”的桂冠,在賺盡人氣、商氣的同時,催生出花都溫泉度假區等一批旅游項目。花都溫泉度假區集花文化、水文化、溫泉文化、曹魏文化于一體,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花園式露天溫泉度假區。中原花木博覽園、萬畝花卉游覽區、彭店生態農業觀光區等20多個景區(點)串珠成鏈,發展生態旅游業,形成了迷人的“長藤結瓜”現象。該縣全年承辦國內各類會議280場次,鄢陵已成為區域性的會議展覽中心。

  從賣花木到“售風景”,鄢陵給城里人送去了大自然的靈氣,也為自己帶來了滾滾財源。今年1~5月,該縣共接待游客13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20%。(原標題:鄢陵花木何以甲天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 作者:孫曉飛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