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城址大致呈方形,南北稍長、東西稍窄,年代為龍山文化時期。
龍山城址四面城墻的位置現已基本探明。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在東、西兩個分別寬3米、長30米的探坑內,已經出土的器物有鬲、陶等。另外,在探坑內發掘出的還有水井、灰坑等,采用夾板方塊疊筑的城墻外側和城墻內側局部傾斜的堆筑墻體,在現場清晰可見。
據專家介紹,龍山城址的范圍比春秋戚城城址略小,且二者并未完全重合,但其范圍、形狀與后者大致相同,可以表明春秋城址是在早期龍山城址的基礎上建設的。
戚城遺址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戚城古城垣周長1520米,城內面積14.4萬平方米。戚城是豫北地區保留的年代最久、延續時間最長的古代聚落城池,它地下依次疊壓著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商、西周、春秋、漢等文化。該城始建于西周后期,以后歷代多有增建。
目前,對該城址的發掘已經歷時兩個多月,考古工作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