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嵩縣境內的陸渾水庫是“洛陽大水缸”,近日,一名13歲男孩在陸渾水庫溢洪道里發現了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的桃花水母。據了解,這是陸渾水庫周圍有文字記錄以來首次發現桃花水母,是對陸渾水庫水質改善的一個有力的證明。
驚奇:少年游泳發現“水中小傘兵”
13歲的申啟航和堂哥申航航是這些桃花水母的發現者,他們住在陸渾水庫附近的田湖鎮,村里的孩子常到附近的水邊玩耍。
申啟航說,一周前的一個下午,他和村里孩子們在陸渾水庫溢洪道里游泳,發現水里有不少透明的小東西在水中上下浮動,像小傘一樣一張一合,還有長短不一的觸手,十分美麗。孩子們用手觸摸,有絲滑感覺。幾個小伙伴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水中小傘兵”,都很驚奇。
25日下午,申啟航在洛陽上高中的堂哥申航航回家后,他把這事告訴了堂哥,并帶著堂哥來到水庫邊。“我一看就驚呆了,桃花水母!跟《洛陽晚報》以前的描述和圖片一模一樣。”申航航說,他們隨后小心翼翼地用瓶子裝了兩只。
26日上午,我們跟隨兩兄弟來到陸渾水庫發現“水中小傘兵”的地方。“不知道這會兒還能不能看見。”申啟航脫下衣褲,走進水中。仔細搜尋了幾分鐘后,他雙手一合,從水中捧出了三四個玲瓏剔透的小生物。
透過清澈的水,記者看到,這幾只全身透明的小精靈,小的只有小拇指指甲蓋大小,大的有一元硬幣大小,柔軟如綢,一張一縮地在水里浮游,像一頂頂小小的降落傘,又像飄落水中的桃花。
“我一看,還真多。”申啟航說,估計有近百只“水中小傘兵”。
專家判定:屬信陽桃花水母
為了進一步判定這“水中小傘兵”是否為桃花水母,我們將樣本帶到了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該學院教師朱文文是我國著名的桃花水母研究專家和振武的學生,她對桃花水母也有研究,見到我們帶去的樣本后,她欣喜地說:這就是桃花水母。
據朱文文介紹,桃花水母是一種瀕臨絕跡、古老而珍稀的腔腸動物,是地球上最低等級的多細胞生物之一,活體罕見,極難做成標本,它主要在溫度適宜的春秋季節出現,其珍貴度可與大熊貓相媲美,其中的兩種已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
隨后,朱文文通過對樣本的觸手和生殖腺等方面進行初步檢測,判斷我們采集到的是信陽桃花水母,且判斷樣本應為雌性。
印證:陸渾水庫水質明顯改善
朱文文表示,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它只能生活在無污染的水域,同時對酸堿度和溫度都有極嚴格的要求,少許的污染或水質變化都可造成區域內桃花水母的死亡甚至絕跡。她分析,桃花水母出現在陸渾水庫溢洪道,說明陸渾水庫的水質好,酸堿度合適,再加上現在氣溫適宜,所以出現了桃花水母。
據嵩縣環保部門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嵩縣加大了環保綜合整治力度,使伊河和陸渾水庫的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他們掌握的資料顯示,陸渾水庫水質一直符合規劃的Ⅱ類水質,這次出現在陸渾水庫溢洪道里的桃花水母,是陸渾水庫周圍有文字記錄以來首次發現桃花水母,也是對陸渾水庫水質改善的一個最好的證明。(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申利超 見習記者 蔣穎穎 實習生 孫曉茹/文 記者 高山岳/圖)
相關鏈接:
桃花水母又稱“桃花魚”,是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其生命周期由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階段組成。它棲于淡水中,故英文直譯名為淡水水母。它是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有極高的要求,水質不能有任何污染,被國家列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極危生物”。【原標題:桃花水母再現洛陽 暢游陸渾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