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郭家天下傳柴氏子孫 “后周皇陵的重與輕”系列之四

2013/7/11 15:38:45 點擊數: 【字體:

 
    為爭奪皇帝的寶座,兄弟父子之間相互殺戮,相煎太急,這是家天下時代的常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的寶座會把人變成魔鬼,曹家兄弟的相煎實在算不了什么,更為殘忍的還有楊廣弒父、李世民殺兄、武則天“食子”……為了皇帝的寶座,人做出什么非人的事來,似乎都能被歷史所稀釋、為后人所諒解。

  如果這些偉大人物的所作所為能被視為家天下時代的常態,那么郭威把帝位傳給柴榮這樣一位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者,那絕對是家天下時代的非常態。

  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歷史中,這種非常態是非常罕見的。

    先送美人 再贈江山

  緊靠嵩陵的西側,是條深約3米、寬有6米的大溝。“原來這兒是條大路,路邊有條排水的小溝,后來大路被廢棄了,溝越沖越大,就成為現在的樣子。”在郭店鎮高村嵩陵西南300米處,村民組組長劉現民回憶說。

  登上嵩陵冢頂,四周是翻滾的麥浪,麥浪之中點綴著三五成群、六七成堆的石碑,新碑上刻著“千古流芳 先考先妣某某某……”之類的文字。郭威的嵩陵沒有像柴榮的慶陵那樣得到當地政府的整修,只是立有兩個不同年代的“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其現在的“待遇”低于柴榮,但高于符皇后的懿陵和柴宗訓的順陵。懿陵、順陵旁什么也沒有,它們被遺忘著。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網站上介紹“后周皇陵”時是這么說的:“后周皇陵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區北18公里的郭店鎮附近,是五代?穴公元907年~960年?雪時期中原唯一保存下來的較為完整的陵墓群。現存陵墓包括嵩陵、慶陵、順陵和懿陵……(它們)為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皇陵中不可缺少的實物例證。”

  嵩陵的東、西兩邊數百米的地方,各有“自然堤堰”,這堤堰一直延伸到3公里以外的慶陵。慶陵的東面是陵上村,北面是陵后村,南面是開闊的陵前曠地,西面是陵崗村。“西面原來是個大土崗,一直向南延伸,我小的時候它還很高,現在基本上平了。”河南大學教授胡振亞說。

  滄海桑田,排水的小溝沖壞大路,把大路變成了大溝,但千百年來,“緣平生好儉素,只令著瓦棺紙衣葬”的周太祖郭威,對盜墓賊來說并沒有什么吸引力。倒是歷史推進到1997年,郭威的嵩陵被盜墓賊給盯上了。

  “大年初一,我們發現了盜墓賊從嵩陵水溝一側挖的洞;正月十六,我們又發現從洞里挖出的新土。我們向上邊報告,上邊來人把洞封上了。有沒有盜走東西,我也不知道。”劉現民對記者說。看來,現在的盜墓賊連“瓦棺紙衣”而葬的郭威也不肯放過,甚至在大年初一還要來打攪他。“瓦棺紙衣而葬,至于陪葬有什么東西,文獻上沒有記載,推想應該是些速朽的東西,不會有金銀玉器之類。”鄭州大學升達學院教授郭殿忱說,“如果有千古不腐的東西,那就有悖于郭威節儉的本意,那樣的話,柴榮就等于違反郭威的遺詔了。”

  柴榮的姑母是郭威的圣穆皇后,他“以謹厚見愛,太祖遂以為義子”。柴榮的夫人符皇后被郭威收為義女的故事則更為傳奇。當初符氏的老爹———后晉節度使、魏王符彥卿把符氏嫁與李崇訓時,便有相面者說她將來“貴當為天下母”。相面者的這句話害得她公公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想入非非:兒媳尚且能母儀天下,我這當公公的豈不是更加貴不可言!于是,李守貞起兵造反,想撈個皇位坐坐。后來,李守貞兵敗,自焚而死。符氏的丈夫李崇訓不愿被俘受誅,遂殺了自己弟妹,又來殺符氏。符氏不想死,就藏在帷幕之中。李崇訓倉促之間找不到符氏,只好先自行了結了。

  此時亂兵擁入,符氏卻毫無懼色,從幕后從容步出,安坐堂上,厲聲道:“吾父與郭公乃結拜兄弟,爾等不得無禮!”這位郭公,就是此次討伐李守貞的將領、后來的周太祖郭威。符氏處變不驚的氣度,顯然給郭威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郭威收符氏為義女。數年后,柴榮鎮守澶州時,夫人死了,郭威就撮合“義子義女”完了婚。郭威去世、柴榮即位后,符氏被冊封為皇后,果然母儀天下。符皇后與柴榮一同征討淮南時身染重病,后病逝于開封,終年26歲。符皇后病重期間對柴榮說:“我最不放心的就是3歲的兒子柴宗訓,望陛下收我二妹為妃,在我死后,讓二妹代替我把宗訓撫養成人。”符皇后死后,柴榮娶了符皇后的妹妹為皇后。

  當年郭威病重期間,任命晉王柴榮為開封府尹兼侍中,掌內外兵馬事,郭威的外甥、后周名將李重進同時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使。郭威又任命王溥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命他起草詔書,并囑托說:“晉王榮可于柩前即皇帝位。”郭威還讓李重進對柴榮跪拜,以定君臣的名分。

  郭威有兩個兒子,但都死于非命。他沒有把帝位傳給與他有著血緣關系的外甥李重進,而是傳給了毫無血緣關系的義子柴榮。柴榮登基后,既沒有改國號,也沒有改年號,直到柴宗訓退位時,年號還是“顯德”。相對于一個皇帝就換幾個年號的情況來說,后周的三個皇帝共用一個年號在中國歷史上十分罕見。

   “雙子星座” 光耀青史

  在五代亂世,有兩位并肩開拓天下的年輕人,他們一先一后光耀史冊。這兩位年輕人就是柴榮和趙匡胤。柴榮是郭威的義子,趙匡胤據傳是柴榮的義弟。公元950年,23歲的趙匡胤結識了29歲的柴榮,遂投于郭威帳下。南征北戰中,柴榮和趙匡胤建立起兄弟般的情義。

  因為姑母嫁給了郭威,所以柴榮很得寵信,他24歲拜將,33歲稱帝。公元957年,柴榮下詔拆毀開封城內的所有違章建筑,并將墳墓遷往城外重新安葬,讓死人為活人騰出地方。他的這一舉措遭到了非議和唾罵。大臣向他匯報民間的怨言,柴榮苦笑著說:“朕怎能不知會招來萬民怨言?只是隨著國家的發展,這樣的事總得有人來做———現在你們都認為沒必要如此擾民,但它的好處你們幾十年以后會看到……不妨讓朕來做一個植樹者,所有的非議由朕來承擔,讓后人來乘涼吧!”

  自公元955年開始,柴榮先后疏浚了汴河、五丈河等,“導河流達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五代以來,由于藩鎮割據,戰火連綿,隋唐大運河航運已不能通航。柴榮疏浚漕運水路,對后來趙匡胤用兵南方、統一中國具有重大軍事意義,對于宋王朝定都開封也影響至巨。趙宋王朝統一天下后,看到開封已經具備擔當起國家首都的責任,盡管曾動議遷都洛陽,但最后還是沒舍棄這個已經成形的都城。

  不唯柴榮,他的后代也對宋王朝影響很大。據傳,著名的楊門女將、楊六郎的妻子柴郡主就是柴榮的女兒;而柴榮的后代小旋風柴進,則成為水滸英雄的保護傘。

  在統一中國的問題上,“先南后北”本是世宗柴榮的既定方針,但在公元959年,柴榮沒有遵循這一戰略,他在得到南唐淮北之地后毅然揮師北上直取契丹,志在奪回被后晉“兒皇帝”石敬瑭出賣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領,已成為他們進攻中原的基地)。在這次征伐中,趙匡胤領兵隨行。開戰僅42天后,后周就占領了燕南各州,然而在后周軍隊前鋒直指幽州時,柴榮猝然病倒,大軍被迫班師。后世有人認為,世宗敢與強敵相抗,雄才大略,英明果決。趙匡胤則一直采取“先易后難”即世宗的“先南后北”戰略,雖削平了各方的割據勢力,但是終其一生未能奪回燕云十六州,造成了北方少數民族長期威脅中原的惡果。這個“歷史問題”直到朱元璋時期才解決掉。

  周世宗堅毅果敢,宋太祖穩健現實,他們統一中國的方法當然不盡相同。后人說,世宗姓柴,他不能攻打燕云十六州,因為“燕”乃“煙”也,“柴”遇燕云十六州就會化為“煙”,柴榮天命如此云云。這當然是用宿命的方法解釋世宗的滿腔遺憾,不足為信,但世宗的遠見卓識與壯志雄心,確實令后人贊嘆。

  公元954年,柴榮登基不久,北漢國主劉崇就勾結契丹直指中原。此時,大臣皆以“陛下剛剛即位,人心容易動搖”為由,勸柴榮不要親征。柴榮說:“劉崇趁我剛遭喪事,欺我年輕,想吞并中原,我必須親自征討他。”

  世宗率軍至高平,劉崇看到周軍人少,驕傲地說:“早知這樣,何必借兵契丹!這次我不但要打敗周軍,還要讓契丹人看看我的厲害!”兩軍交鋒,世宗躍馬入陣,率親兵50余人直沖劉崇軍帳,趙匡胤趁此對諸將說:“皇上如此危急,我們怎能不拼死殺敵!”周軍奮勇沖殺,劉崇兵敗將亡,狼狽逃竄。

  高平會戰之時,柴榮、趙匡胤雙星閃耀。在中國重新走向統一的道路上,這場戰斗的影響不亞于“陳橋兵變”。五代以來將領驕橫跋扈,打仗時倒戈相向、望風逃跑的事常有發生。在高平會戰慶功宴會上,世宗出其不意地指著在戰場上逃跑的樊愛能、何徽諸將說:“你們都是幾朝老將,不是不會打仗。這次臨陣脫逃,不過是想把我當作奇貨,賣給劉崇罷了!”說罷,他命令行刑壯士把這幾人斬首示眾,并說:“兵在于精,不在于多。現在100個農民還不能養活一個兵,百姓的血汗不能養無用的兵丁!”柴榮指派郭威的駙馬張永德及自己的義弟趙匡胤等負責整軍工作,自此,一支強大的、把中國引向統一的精銳之師逐步被建立起來。

  高平會戰歷史性地把統一中國的大任壓在了兩個年輕人的肩上。這次會戰不但樹立起33歲的世宗的威望,更讓年輕的趙匡胤步入了后周的權力中心……

  柴榮在位6年,于39歲病逝;柴榮的義弟趙匡胤“黃袍加身”時,與柴榮稱帝時的年齡一樣,也是33歲。

  柴宗訓在柴榮與趙匡胤之間,他的順陵訴說著周、宋之變。而今被盜,還露著天的順陵,該誰來“蓋棺”?

  在“后周皇陵的重與輕”系列文章刊發期間,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駐鄭單位)第一研究室原主任、高級工程師祝志平致電本報。祝先生說,他2000年12月5日拜訪后周皇陵時“很愜意”,還寫下兩首小詩;2004年4月29日,他再訪后周皇陵,看到新立的石碑錯訛迭出,頓時目瞪口呆。祝先生認為,“國保”之前不應存此“千古笑柄”。請看“后周皇陵的重與輕”系列外一篇:《敷衍“國保”留千古笑柄》。【原標題:郭家天下傳柴氏子孫  “后周皇陵的重與輕”系列之四】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4-06-08 作者:于茂世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