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原陽縣大賓鄉馬頭村村民挖出兩塊石碑,碑文記載馬頭村乃官渡之戰的遺址。當地農民和政府都想以此為資源,開發旅游產業。原陽縣“古官渡觀光園”更是多次宴請專家到當地,以證實馬頭村的地位。而中牟縣“官渡鎮古戰場旅游區”十幾年前花了2300萬元,至今破敗不堪,荒草一片。(詳見昨日本報09版)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唐人李華如此描述古戰場。顯然,真正的古戰場遺址,未必都適合做旅游景點。現代人要開發古戰場的旅游價值,只有走人工景觀的路子。由此可見,原陽官渡與中牟官渡,誰更好看更好玩,與其是否為正宗的古戰場并無必然聯系。
前幾年,湖北宜昌建造了一個“三峽集錦”景區,號稱世界最大的人造縮微景觀群,耗資4000萬元;就官渡古戰場來說,上世紀90年代初,中牟縣為開發旅游,花了2300萬元,建了“官渡鎮古戰”;原陽縣馬頭村兩塊石碑出土后,僅開發籌備工作,當地已花了40多萬元。而今,“三峽集錦”正在拆除,4000萬元打了水漂,全國一片喊打追責之聲;中牟縣官渡景區遭受冷遇,荒草叢生;原陽縣馬頭村的這個官渡戰場,其前景還難預料。
事實上,能吸引游客的旅游景點,要么有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要么有原生態的民俗古物。各地互爭遺址正朔、大建“古跡”之后,為賺錢,只能靠娛樂項目掏游人腰包,導致景區失去其標榜的歷史厚重感和膜拜價值,進而景區同質化、低端化、可替代性泛濫。如果不走出這樣的窠臼,花再多的錢,占再多的地,到最后也只能像中牟縣官渡古戰場景區一樣,“破敗不堪,荒草一片”。
旅游是朝陽產業,如何開發利用旅游資源,是一個大問題。如果投資不當,不但帶不來經濟的發展,反而會成為一個“問題”景點。對中牟縣來說,官渡古戰場之名早已有之,旅游經濟卻并沒有因此得到發展。有中牟縣的官渡景區殷鑒在前,希望原陽方面能做出明智的決策,即使將來原陽官渡古戰場之名被證實,如何開發利用也需慎重。【原標題:官渡古戰場開發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