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向保護區“征地”
據悉,預計總投資47億元的宛西電廠項目已經被列入南陽市“十一五”重要發展項目。
2005年12月,在南陽市《“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里指出,積極做好宛西電廠等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十一五”期間開工建設,建成河南省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
其中,第一期工程規模為2×600MW超臨界國產化燃料發電機組,項目建成后,按年利用5000小時計算,年發電60億度,年售電量57億度,年產值16億元。而據測算,該項目可以促進5000人轉移到非農產業上,可以帶動西峽縣工、商、運、建、服全面發展,由此實現的附加產值可達5億元。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不能輕易錯過。”西峽縣政府一名人員說,必須創造有利條件促進項目盡快實施。
今年3月,西峽縣政府委托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河南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規劃調整”的可行性報告,雙方并簽訂協議。在協議于3月25日生效后,項目組人員根據協議書的內容要求和具體情況,分四個階段完成任務。
據知情人透露,后來出臺的“自然保護區西峽盆地部分功能區與范圍調整綜合論證報告”、“自然保護區西峽分地部分功能區與范圍調整后總體規劃”的內容與當初協議的“內容要求和具體情況”基本是吻合的。
4月,宛西電廠籌建辦向省國土資源廳提交報告,申請主管部門對自然保護區范圍重新認定。電廠選址區域被后來列入申請調整出保護區。
“調整保護區的目的,就是確保上馬電廠項目。”9月22日,一名參與論證自然保護區調整范圍的地質專家告訴本報記者。
專家學者各抒己見
關于論證這次調整的原則,《關于調整河南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和范圍的請示》里說:“擬按照最新劃定的西峽白堊紀盆地邊界,把保護區內非白堊紀地層及無保護價值的地區調整出保護區。”
據此標準,宛西電廠擬選地——陳河坡等地也因此被調整出保護區。
白堊紀,是西峽恐龍所處的時代,距今6000多萬年。據此推斷,在西峽盆地,凡是發現白堊紀地質的區域,就可能有恐龍活動的痕跡,其留下恐龍蛋化石的可能性就增大。
“實際上,我們考慮的就是有沒有恐龍蛋化石群。”參與此次論證過程的省地質調查員周世全說。
周世全,地質礦產高級工程師,從1974年開始從事恐龍蛋化石方面的研究,積累了西峽盆地恐龍蛋化石群豐富的資料,對恐龍蛋化石群保護的現狀非常擔憂。
他認為,陳河坡一帶恐龍蛋化石群稀見,而且根據地質年代推測,這里屬白堊紀邊緣,將此調出保護區是一種可行的方案。
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王德有教授并不認同這種做法。
“在這些地方,恐龍蛋為什么會減少?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秘密就藏在這些地層里。”王德有說。
他說,根據研究資料和實地考察,西峽盆地的恐龍蛋化石分布從西北到東南成帶狀分布,在菊花崗、陳河坡一帶是恐龍蛋化石遂漸稀少的地方。研究這個區域的化石和地層剖面,對揭開古氣候變化狀況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必須保持一個完整的地質體系。”王德有說,無論是保護恐龍蛋化石,還是保護地質體系,都不應該將這些地方調整出保護區。
申請保護區應回歸理性
為項目讓路而申請將自然保護區進行調整,在西峽并非第一次。
2004年,修建312國道斜穿過自然保護區,在向有關部門申請后得以通過。
“在申請保護區方面,我們需要回歸理性。”西峽縣發改委一名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當初設立保護區時,沒有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的情況,當時只是想到越大越好,能夠爭取一些資金,專家論證也不是很嚴密,缺乏科學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在自然保護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這名負責人表示,由于在規劃保護區時經驗不足,故在劃定保護區范圍時不適當地予以擴大,極大地限制了西峽縣域經濟發展,也嚴重制約了在保護區內原有的廠礦企業、學校正常工作、交通建設等項的順利開展,使西峽縣域經濟損失在30億元以上。
《條例》第二十七條還規定,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
而事實上,西峽盆地內人口眾多,丹水、陽城、回車、五里橋、丁河、重陽、西坪等7個鄉鎮分布在自然保護區,居住人口約為20萬人,面積約57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涉及兩縣5個鄉鎮。
這種狀況造成的尷尬局面是,反而無法執行《條例》,難以對自然保護區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
化石群保護現狀堪憂
6月,王德有以個人的名義向有關部門遞交一份書面說明,反對建設電廠。他認為,一旦電廠開工,就等于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以后或許會接著上馬更多的不合適項目。這將給恐龍蛋化石群和珍貴的地質體系帶來災難。
事實上,如何保護恐龍蛋化石群一直是個難題。
7月1日,位于丹水鎮三里廟的西峽恐龍遺跡園試營業,向外界開放真實的恐龍蛋化石群。在這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Janosc h e k博士和Komoo教授表示,這是他們所見到的最好的恐龍蛋化石博物館。
但一個細心的游客卻發現,有些恐龍蛋化石竟然是濕的。水源來自化石周圍的巖石滲水,從而導致化石被水浸。
巖石滲水、濕度過大、通風條件不好給該園恐龍蛋化石的保護帶來巨大挑戰。
發現這種情況后,工作人員立即采取措施,他們在裸露的恐龍蛋化石表面上涂抹硝機漆,據說這是從美國進口的清漆,能使表面固化,防止氧化。
工作人員還在遺址上部的山坡上,鋪設兩層保護膜,保護膜上面填土,然后栽種植被鞏固。在山坡上打通截水通道是防止高處的水往下滲漏的又一方法。為保持通風,還開挖了三個通風道和一個通風煙囪,配備軸流風機,保持空氣暢通。
此次險情給恐龍蛋化石群的“原地開發”敲響警鐘。
西峽恐龍蛋化石群管理局李國旺說,西峽縣境內的恐龍蛋化石群有兩種保護辦法,一種是原地開發,將化石裸露,建館保護,供游人參觀;另一種是打擊性保護,嚴厲打擊私自盜挖行為。
但據記者調查,即使在核心保護區內,一些地方恐龍蛋化石群保護仍然疏于管理,民間盜挖和黑市交易仍然存在。
9月21日上午,記者在趙營村采訪時,偶爾聽到幾聲悶響。“山那邊又在挖蛋了。”村民們說,這是放炮的聲音。
恐龍下蛋時,往往會形成一個窩,但經過數千萬年的地殼運動后,蛋會傾斜呈直線狀分布在某一地層中,要挖完一窩恐龍蛋化石,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挖一個洞,然后找出這窩蛋的分布直線,順著這條線挖過去。由于土層堅硬,通常使用炸藥來進行作業。
“顯然,恐龍蛋化石群的保護需要一個更加可行的方法。”周世全說。他認為,大而全的保護區反而讓恐龍蛋化石群變得無法保護,這也是他積極參與調整保護區的理由。
不過周世全明確表示,他并不支持在調整出的地區建電廠,“因為這避免不了會產生污染。”【原標題:巨額火電項目與南陽恐龍蛋化石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