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保護和恢復歷史文化遺跡理應尊重原貌,大興土木后的臥龍崗不僅無法給游客真實的歷史體驗,反而會讓人對諸葛亮當年“躬耕南陽”的歷史記載產生懷疑。如此斥巨資打造出來的“臥龍崗”,還是當年諸葛亮躬耕地的幾間茅草屋嗎?
回訪時間:10月26日
根據規劃,經過3至5年的精心打造,南陽市城區以臥龍崗為中心的方圓10平方公里內,臥龍古鎮、漢代文化苑、影視基地等一批人文景觀將開門迎客。如今,這一備受爭議的項目進展如何?口碑如何?
26日,記者來到南陽市。在臥龍崗景區門前,一位來自寧夏的游客正與門前的停車收費員爭吵:“停車5分鐘不到收取10元。”收費員回敬:“沒有錢就不要來這里玩!”
按照規劃:一期工程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到2010年完成。但記者在景區沒有發現任何動工跡象。值班人員告訴記者,自己沒聽說過要建設,“市里公布的那些東西好像沒有”。
記者又來到距此不遠的南陽漢畫館。此處也是一片寂靜,院子里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見不到任何游客。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里就是重點開發建設的“仿古歷史街區”。
按照公布的規劃,該館旁還將建設占地500畝的“南都創意谷”和“仿古歷史街區”。但附近村民告訴記者,只是在報紙上看到過要拆遷,沒有任何通知。
不過,村民張如意認為:“附近多是臥龍崗街道辦事處彭營、張莊等村的地,住著幾百戶居民,想拆遷并不容易。”不少村民表示,“我們這做啥事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都是給外地人看的,你們外地的記者不必當真!”
帶著疑問,記者找到負責項目具體實施的“臥龍崗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籌委會”。
這個由南陽市主要領導牽頭負責的數十人的機構,竟無人愿意接受記者的采訪。有的推托“新局長未到任,主管副局長到重慶出差了。”
記者通過當地宣傳部門聯系到了該籌委會項目部工作人員李斌,他明確表示:目前所有工程仍停留在規劃上,“沒有達到年初的預期目標。”
據他介紹,主要原因有二:土地方面,規劃許可正在等省政府審批。招商引資方面,工作尚未完成。同時,涉及到居民區拆遷和破產企業的職工養老等問題,項目進展難度比較大。
“開工不是為了和外省‘搶人’,停工也不是因為外界質疑。年初公布的規劃是由省發改委定的,與現實情況有很大出入,實際操作不僅要根據招商情況而定,而且根據施工情況還要調整規劃。”此外,李斌還表示9億元這個數字也不太科學,“至于什么時候才能動工建設,我現在也說不準。”他說,樂觀估計,也要10年。不樂觀的話,“15年也不算長”。
“規劃建設要與老百姓的期望結合起來,真正使文化薈萃之崗活起來,而不能僅是幾個專家跑跑轉轉寫寫看看、幾個領導一拍板就可以的。”早在今年初,當地作家二月河在參與規劃評審時曾如是說。【原標題:河南南陽“臥龍崗文化”:“最貴茅廬”還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