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安陽袁林(上)北洋鼻祖魂歸洹上

2013/7/19 10:24:24 點擊數: 【字體:

 
    安陽袁林是民國風云人物袁世凱的墓地,其建筑不但沿襲了明清皇陵建筑風格,也采用了歐美的構筑手法,袁氏墓冢就是仿照美國第18任總統格蘭特瀕河廬墓修建,為我國陵墓建筑史上的一大創舉。袁林在竭力彰顯皇家氣派的同時,又區別于帝王陵寢。凡此種種,揭示了袁世凱在這個風起云涌的歷史舞臺上的多變身份。

    ●“洹上寓公”

    6月25日上午,在安陽市區洹河北岸的樹蔭下,幾位老人在此悠閑地釣魚。

    而在100多年前的1909年至1912年,個子不高,年過五旬的袁世凱,就經常在這里垂釣。那時,看似悠閑的“洹上寓公”,卻難掩其勃勃野心。

    1859年9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項城的袁世凱,是個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親袁保中系地方名紳,袁世凱自幼過繼給叔父袁保慶為嗣子,袁保慶官至江南鹽巡道。

    甲午戰后的天津小站練兵,成為袁世凱政治生涯的轉折點,他從此青云直上。戊戌變法第二年,袁世凱擢升為山東巡撫,后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進入了大清朝廷的權力中樞。

    1908年,是清廷的多事之秋。這一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駕崩。緊接著,攝政的醇親王載灃,又解除了袁世凱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等一切職務,令其“回籍養疴”。

    當時,袁世凱選擇了河南彰德(今安陽)的洹上村作為歸隱地。

    幽居三年之后,袁世凱重新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1911年辛亥革命發生后,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913年10月,經南北議和,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

    1916年年初,袁世凱恢復帝制。在各地的反對聲中,他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當了83天“洪憲皇帝”的袁世凱病死中南海。

    洹河水依舊流淌不息,而往昔的那個“洹上寓公”,也已經成了古人。

    幾位垂釣者身后的不遠處,便是袁世凱的葬身之處,這里被人們稱為“袁林”和“袁墳”。

    如今,袁林的展廳里記錄了袁世凱最為風光的北洋歲月和生命的黯然隕落。

    ●魂斷帝王夢

    作為清末民初的風云人物,袁世凱身后極盡哀榮。

    袁世凱死后的6月17日,繼任大總統黎元洪發布命令,讓國務院參照中外典章,為袁世凱實行國葬。

    在當時的民國,沒有國葬的規格和定制,于是就辦了一場“集古今中外皇庶官民新舊典章于一舉”的盛大葬禮。

    1912年至1928年,是一個重要的北洋時代,卻鮮有精彩的影像記錄。而“秦風老照片館”珍藏的袁世凱葬禮照片,再現了那些歷史片段。

    經過21天的停靈后,80人的黃杠抬著袁世凱的靈柩,從中南海新華門緩緩出發。除了黃杠,還有黃繩、黃墊,靈柩上扣大黃云緞的官罩一卷,罩片上繡有彩色云水龍紋圖案。

    靈柩經過的地方,路兩旁均有左臂佩戴黑紗的士兵列隊致哀。

    讓人大開眼界的還有,演奏喪樂的不僅有中式樂隊,也有西式樂隊;有傳統儀式,也有新軍儀式;有挽聯,也有花圈等。

    袁世凱的靈柩到達北京前門西火車站后,從這里裝上火車運抵安陽。

    此時,袁世凱生前釣魚的洹上村,正在大興土木。

    袁世凱病逝后,北洋政府根據其“葬吾洹上”的遺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趕赴安陽負責督建。

    袁的靈柩被安葬后,經過兩年多的時間,河南方面終于建成了這座南北長1200多米,占地約140畝的袁林,共耗資75萬銀元。

    ●洋式墓冢

    袁林的建筑,既彰顯“皇帝”氣派,又區別于帝王陵寢。

    矗立在最南端的照壁,是進入墓區的標志。照壁呈八字形,大屋脊,青磚硬山,綠琉璃瓦頂,正面墻上刻有圖案。

    據袁林景區講解員介紹,照壁長66.75米,高7.79米,這是全國現存的規模最大、紋飾最為精美的一座照壁。

    沿照壁北行,穿過一孔石橋,便是一座華美別致的牌樓,這是袁林具有鮮明個性的建筑之一。

    牌樓檁椽等為中國傳統的木構,綠琉璃瓦覆頂,額枋上雕刻有龍、雉雞、牡丹等精美圖案,各柱及額枋等卻采用了鋼筋和水泥等現代建筑材料。這樣的建筑,在中國現存的牌樓中實屬罕見。

    牌樓往北是一條神道,東西兩側排列著6組由望柱、石馬、石虎、石獅和武將、文官組成的儀仗。儀仗神態豐滿,線條明快,雕工精湛。

    其中,漢白玉制作的望柱,高一丈五尺左右,柱身六面,滿飾民國大勛章“十二章紋”圖案。而武將著民國軍服,文官著洪憲朝服,全國僅有。

    神道盡頭北端是一座碑亭,內置高達5.5米的墓碑,碑上雕有蟠龍數條。碑亭面寬6.66米,寓意袁世凱病死的日期——1916年6月6日。

    碑亭以北為堂院,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堂院大門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兩扇紅色木門各有七排七列的銅門釘,低于帝制的“九橫九縱”級別。

    堂院后是大殿,穿過大殿便是袁世凱的墓冢。此處盡顯西洋風格,墓前是鑲嵌在羅馬式白石柱間的德國鑄造的“山”字形鐵門,門上飾以鋼雕“十二章紋大勛章”。

    袁世凱墓為圓丘形,以青石砌成,高8米,周長60余米,周圍有十二尊石獅環繞,沒有地宮,為內包水泥、外砌石墻的歐式風貌。墓冢上邊的寶頂,墓草萋萋。90多年來,陪伴著袁世凱的是一歲一枯榮的草木。

    ●獨有的裝飾

    獨具匠心的建筑裝飾圖案,彰顯著袁林獨特的文化內涵。

    袁林的建筑構件有石雕、磚雕、木雕、水泥仿木雕和鐵藝五種,做工精良,構圖新穎,為民國官式建筑藝術構件中的精品。

    在這里,人們能品味到它們的古風流韻。

    裝飾圖案則采用了古建筑官式彩畫中廣泛使用的旋子彩畫,而民國時期的“十二章紋大勛章”、“嘉禾勛章”圖案又出現在彩繪中,勛章圖案在建筑中的運用是袁林的首創。

    民國元年,袁世凱頒布命令設立十二章紋大勛章和嘉禾勛章,而袁林的照壁、望柱、建筑彩畫、墓前鐵門等處,皆舉目可見十二章紋大勛章和嘉禾勛章圖案。

    尤其是望柱圓形柱首,雕刻著嘉禾圖案,柱身主體是以十二章紋圖案出現,這樣的裝飾圖案組合為袁林所僅有。

    另外,袁林建筑的顏色,以紅色和綠色為主調。

    袁林內的碑亭、三進門、堂院、主殿景仁堂以及配殿等建筑,均仿清代宮殿建筑風格,紅墻綠瓦,彩繪房梁,遠遠望去金碧輝煌,盡顯帝王氣象。

    整個袁林建筑,既采用傳統皇陵體制,又吸取歐美建筑風格;既用大木巨石,又用鋼筋水泥。是一處獨特的中西合璧式的陵墓建筑,也是河南省僅存的少數幾個官式建筑群之一。

    早在1986年,袁林建筑群被列入“省保”名單。今年5月初,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單位。【原標題:安陽袁林(上)北洋鼻祖魂歸洹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3-7-3 作者:殷曉章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安陽袁林(下)袁林深深迷霧幾重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