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周公廟里話“蔣公” 周公廟之夢與風流系列之二

2013/7/22 10:13:49 點擊數: 【字體:

 
    1991年整修周公廟定鼎堂時,有施工人員敲打東墻墻壁,“嘭嘭”直響,感到里面是空的。好奇之下,挖開墻壁,結果在壁龕內發現了周公長子、第一代魯國公伯禽的彩色塑像。

  “伯禽彩塑當是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季陶1932年在周公廟定鼎堂辦公時藏起來的因為墻體厚度不夠,手腳難以埋藏,就把塑像的手腳給廢了。”周公廟暨洛陽都城博物館館長韋娜對記者說,“據專家考證,這是一尊明代彩塑,在周公廟,它是最具歷史價值的藝術作品。”

  如今,站在定鼎堂周公坐像右下方的伯禽披著一件粉紅色外罩,顯得“特立獨行”。

  戴季陶在周公廟辦公的大背景是1932年國民政府遷都洛陽。

  1932年l月29日,也就是“一·二八事變”的第二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政府倘不遷移,隨時受威脅,將來必作城下之盟。”國民政府“以國家之不可無陪都也”為借口移都洛陽。年底,鑒于形勢變化,國民政府還都南京。還都時,戴季陶以蔣介石的名義重修周公廟后,于1933年的春天勒石紀念。但這個“重修洛陽周公廟碑”后來不知所終。

  2001年拆除周公廟內的違章建筑時,在舊房基下發現了“重修洛陽周公廟碑”。該碑現在被立于定鼎堂前。“重修洛陽周公廟碑”說,國民政府移都洛陽,是欲效法周公東征,打敗倭寇。“民國二十年九月,倭寇起,政府師公(周公)成規,以洛陽為行都,凡百執事咸景從。前國民政府主席蔣公既至洛陽,過周公廟曰:嗚呼!此吾國文化之基而四方之民觀瞻所系也。因而新之,責在吾黨。乃謀于考試院院長戴公、副院長鈕公,重葺定鼎堂,祀公……”“(周公)行天之罰以東征者,此則蔣公等重修(周)公廟,大聲疾呼于國人之前,同投袂而起以赴國難之微旨也。”定鼎堂上掛的匾額,也系戴季陶所書。

  嗚呼哀哉!戴季陶之與蔣介石,如張永通之與王世充乎!

  但周公東征所建立的高山仰止般的千秋偉業,又豈是他們能夠相提并論的?

  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即位后,周公成為武王的助手,地位和老臣姜太公相當。公元前1046年,周公輔佐武王統師于盟津(今孟津)渡過黃河,在牧野誓師,誓詞就是《尚書》中的《牧誓》,系周公所作。《牧誓》痛斥商紂王只聽婦人(妲己)的話,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暴虐百姓,天怒人怨,申明武王躬行天罰,并鼓勵戰士勇猛殺敵。牧野之戰,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對于如何處置殷商奴隸主和上層貴族,武王征太公望姜尚的意見,姜說:統統殺掉,不留后患。周武王問周公,周公說:就地安置殷人,并爭取殷人中有影響有仁德的人。

  周公這種給降者以生路、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贊許。這措施的宗旨是反殷紂之道而行之,給受殷紂殘害的人平反昭雪。為了爭取殷人之心并加強對商王朝過去直接控制的地區的統治,武王把殷之故地(大都在如今的河南境內)分別封給殷紂王的兒子武庚、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

  日夜操勞,武王身染重疾,不幸于克商的第二年病故。成王即位時,還是個10多歲的小孩子,而面對國家初立的復雜局面,周公只好攝政。然而受封在東方監視武庚的管叔和蔡叔,對周公攝政很不滿意。按照兄弟間排行,管叔行三,周公排四,管叔是兄,周公是弟,不論是繼承王位,還是攝政,管叔都比周公有優先權。管叔不服。蔡叔雖然行五,但他的態度是支持管叔。他們散布謠言,說周公“將不利于孺子(成王)”,想謀害成王,篡奪他的王位。

  滅商后的第三年,管叔、蔡叔鼓動商朝舊勢力的代表武庚和他們一起反對周公、發動軍事叛亂,響應的有東方的徐、奄、淮夷等幾十個原來同殷商關系密切的大小方國。周王室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面對國難,周公首先穩定內部,保持團結,并說服太公望和召公。周公說:“我不回避困難而主持政務,是擔心天下背叛周。否則,我無顏回報太王、季王、文王。三王憂勞天下已經很久,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過早地離開我們,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為了成就周王朝才這么做的。”周公統一內部意見后,第二年舉行東征,討伐管、蔡、武庚的叛亂。出征前,他講了一番話:“殷人剛剛恢復了一點兒力量,就想乘著我們內部的混亂,起來造反,重新奪回他們已經失掉的權位,說什么他們‘光復舊業的機會到了’,想讓我們成為他們的屬國。這是白日做夢!我告訴大家,殷人里頭有一伙人,愿意出來幫助我們,有了他們的幫助,我們一定能夠平定叛亂,一定能保住文王和武王的功業。”又說:“我們小小的周邦,是靠了上天的保佑才興盛起來的,我們承受的是天命。為了這次出征,我又占卜一次,卜兆表明,上天又要來幫助我們了,這是上天顯示的威嚴,誰都不能違抗,你們應該順從天意,幫助我成就這個偉大的事業!”這是動員,也是命令,臣子們聽了,眾志成城,隨同周公一起東征。周公的這番話,史官記了下來,這就是《尚書》里的《大誥》。

  周公東征是一場很艱苦的戰爭,是武王伐紂之戰的繼續。這次戰爭歷時三年,終于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聯合發動的武裝叛亂。武庚、管叔被殺,蔡叔被流放。周公討平管、蔡之后,乘勝東進,消滅了參與叛亂的50多個大小方國。

  周公東征,不但平定了武裝叛亂,也把周朝的統治地區延伸到東部沿海。

  周公在兄弟毀謗、侄子誤解、民間閑言四起的艱難處境下,負起繼絕存亡的重擔,平定管、蔡、武庚之亂。為根絕叛亂再起,周公將一群桀驁不馴的所謂“殷頑”,集中在伊洛,自己直接統轄。周公在洛陽攝政七年,閑言毀謗從沒停息。攝政七年后,周公還政于成王。“下野”后的周公,只好在流言中逃亡到了楚國。【原標題:周公廟里話“蔣公” 周公廟之夢與風流系列之二】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3-06-12 作者:于茂世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