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喜歡墳墓,盡管它是每個人的最后歸宿。人的一生,或轟轟烈烈,或平平淡淡,最終都要走向終點——寂寞的墳墓。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墳墓不僅濃縮了一個人畢生的精華,還吸引了眾多歷史文化旅游愛好者的眼球。且不說國外的莫斯科新圣母公墓、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也不說國內的秦陵、十三陵,在許昌大地上矗立數千年三國名人之墓,同樣吸引著熱愛歷史的游客去憑吊游覽,發古之幽思。
一座墓,就是一段歷史。
八龍冢
八龍冢是東漢名士荀淑墓冢,位于許昌市城東北,周圍原是一片田野,寂靜而又安詳,現在已被喧囂的城市包圍,冢頂上原有八株翠柏,傳為荀淑的八個兒子所植,歷經1800多年,翠柏仍在,雖然不是郁郁蔥蔥,但仍挺拔蒼勁,舉目可見。清乾隆許州知州甄汝舟曾賦詩:“荀氏門庭瑞氣濃,高陽才子繼芳蹤。千年不朽惟名耳,馬鬣何曾系八龍。”
荀淑(83—149年)字季和,潁川潁陰人(今許昌人),系戰國時期思想家荀況的十一世孫。學識淵博,品德高潔,鄉里稱其為“智人”。漢安帝時曾征拜郎中,遷升當涂長。建和元年(147年),在對策中譏諷以大將軍梁驥為首的達官顯耀而遭忌恨,被貶為郎陵侯相。后棄官還鄉修身養性。建和三年(149年)卒于許昌故里。淑有八子:儉、緄、靖、燾、汪、爽、肅、敷。八子皆有名望,人稱“八龍”。弟兄八人死后,相繼葬身父親墓旁,俗稱“八龍冢”。
據有關史志記載,荀氏家族,書香門第,官宦世家,英才輩出。其中,曹操的重要謀士荀彧,即是荀氏后人。
王允墓
大司徒王允是美女貂蟬的義父,他無疑是東漢王朝的忠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悲劇人物,他已接近成功的曙光,卻因自己的性格葬送了自己,也毀滅了東漢王朝奪回權利的最重要的機會。他的墓就在許昌市北郊清河的西岸,墓前有一通碑,書“王允墓”,是許昌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允(136—192年)山西太原人,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官至漢司徒。初平三年(192年),他智設“連環計”,和呂布一起共同誅殺董卓。董卓死后,他本應安撫董卓的部下,穩定局勢,卻急于求成,激怒李榷、郭汜二將。李、郭將王允、漢獻帝圍在宣平門喊道:“董卓乃社稷之臣,王允設計謀而殺,特來報仇,但見王允,便退兵。”王允對漢獻帝說:“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廢國家,臣請下見二賊。”王允遂向漢獻帝行禮后,走下城樓,當場被李榷、郭汜斬殺。
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念其忠貞,遷葬許都。后人有詩贊曰:“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心懷國家恨,眉鎖廟堂愁。英氣連霄漢,忠誠貫斗牛。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張潘二妃墓
張潘二妃是漢獻帝的心愛女人,她們的墓就在許昌縣張潘鎮的西門外,與漢魏故城遺址遙遙相望。張潘鎮也因此得名。
漢獻帝劉協與張潘二妃可以說是患難之交,自由戀愛。相傳,張潘二妃是洛陽人,公元198年,董卓之亂,漢獻帝被挾持長安,六年后返回東都洛陽。當時,洛陽一片瓦礫,眾官員靠挖野菜度日。一天,劉協在郊野看見一株桑樹,樹上結滿了紫紅的桑葚,但劉協卻無力采摘。此時,兩個挖野菜的十六七歲的姑娘看見劉協渴望的眼神,便上樹摘下桑葚送給劉協。劉協感慨萬分,暗暗記住這兩個年輕的姑娘,這就是后來的張潘二妃。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后,在兩位妃子的倡導下,種桑養蠶,造福人民。
董妃墓
在許昌所有的三國名人墓中,董妃墓修得最為漂亮。董妃墓位于許昌迎賓館的東側,花木環繞,清泉水流,目前已是有名的街頭花園,市民健身的好去處。
然而,董妃是不幸的,她死于三國時著名的“衣帶詔”案中。
董妃也是漢獻帝的妃子,董承的妹妹。《三國志·武帝紀》載:“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董承向漢獻帝進言謀殺曹操,帝允,并手書詔書藏于袍帶中。董承出宮后,遂與王子服等人密謀行動,后因家奴告密,事發。董承等被腰斬,董妃當時已懷孕在身,也被勒死。
“深宮承恩鎖嬋娟,天降無辜受牽連。身懷龍種五月孕,帝王掩面亦枉然。”這是后人寫的一首詩,雖有些直白,但讀之仍感到悲涼心酸。
伏皇后墓
伏皇后亦死于曹操手中,死的也更為慘烈。每個王朝的建立,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政治搏殺,可惜的是,東漢末年的最后王朝,是靠幾個女人在與強大的對手較量。
伏皇后的墓在許昌西南25公里處的冢字劉村。
伏皇后是山東臨沂人,其父是輔國將軍伏完,興平二年(195年),劉協立她為皇后。曹操殺董妃、董承后,伏皇后極為不滿,就寫信讓父親尋機刺殺曹操。幾年后,伏完病重,彌留之際,把信交給兩個兒子。伏氏兄弟加緊策劃,不幸被曹操看出破綻,先發制人,把伏皇后打入冷宮,逼其自縊,伏皇后也被殺掉。《三國演義》對此有生動描寫,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伏皇后是一個剛烈的女人,至少要比總是哭哭啼啼的漢獻帝強。
華佗墓
華佗墓至少有三處,陜西華山腳下、亳州、許昌。華佗死于許昌,華佗死時還是犯人,外地埋葬的可能性不大,許昌的華佗墓最有可能是真的。
華佗墓位于許昌城北石寨村西石梁河畔。墓高4 米,占地500平方米。墓前立有石碑一通,上書“漢神醫華佗墓”,系乾隆十七年許州名醫捐資刻立。墓地建筑簡潔而大方,翠柏青青,芳草萋萋,一片肅穆。多少年來,這里已成為人們拜謁華佗,祈求安康平安的地方,香火不斷。
華佗是一代名醫,也是曹操的老鄉。曹操因患頭疼病,就將其招到身邊做專職醫生。華佗不愿只為曹操一人服務,就借故離開曹操。曹操多次寫信讓華佗回來,華佗不從。曹操大怒,將其押送許都,后死于獄中。
毛玠墓
毛玠是曹操的重要謀士,也是提出“奉天子以令諸侯”戰略決策的謀士之一。他也是敢和曹操唱反調的人,后被曹操貶為庶人。毛玠墓位于許昌縣五女店鄉毛王村南高崗上。《許昌縣志》載:“毛王村,西有金龜崗,南有毛丞相冢。”
毛玠是河南封丘縣人。《三國志·魏書》說:“太祖(曹操)臨兗州,辟為治中從事。”毛玠獻策道:“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軍資,為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曹操迎獻帝入許都后,毛玠為相府曹椽,典選舉。
墓……
許昌還有許多三國名人墓,馬騰墓、賈詡墓、徐母墓、郗慮墓、夏侯淵墓、曹彰墓……
如果把這些三國名人墓開發成旅游景點,沿著這條國內獨一無二的旅游線,人們或許能夠感受到墓園文化的神秘,更深刻地感受到三國時代的叱咤風云!【原標題:墓:寂寞歸宿———神游許昌三國勝跡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