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城內西北角,臨近潁河的地方,至今保留一口古井,被人們稱為“禹王鎖蛟井”。傳說,大禹治水時,將為害四方、不斷制造水患的蛟龍鎖在這口井里。
大禹在治理水災時,歷經千難萬險。然而蛟龍一日不除,水患難去。于是大禹跋山涉水,深入民間查訪,希望得到蛟龍的下落。功夫不負有心人,大禹私訪終于有了結果,原來蛟龍害怕大禹捉到它,化為人形隱藏在潁河岸邊一戶漁民家中。
這天,大禹扮作外出討飯的來到漁民家。漁民熱心待人,問大禹想吃什么,大禹說只想吃一碗面條。漁民說這好辦,吩咐老伴趕緊去做。閑談間,大禹了解到,老兩口原本無兒無女。但不久前偶然在河邊撿到一個大水沖來的小孩,養在家中,視為親生。這孩子就是好水,常去河里游泳,今天早上出去,到現在還沒回來。
正說著,小孩回來了,高高興興地進了門。不料,看到大禹,一愣神,轉身拔腿就跑。此時,剛好漁民老伴做好了飯,端著一碗面條從屋里出來。大禹一把接過碗,隨手擲去。面條霎時變成一條長長的鎖鏈,向小孩撲去。蛟龍立刻現出了原形,同大禹搏斗。漁民老兩口嚇得魂飛魄散,不知所措。大禹同蛟龍展開激戰,最終擒獲蛟龍。
大禹將其用鐵鏈鎖了,投入井中。蛟龍哀求大禹放其一條生路,并問自己何時能夠重返世間。大禹說:“除非石頭開花,否則你將永世呆在井里。”
此后過了很多年,有一天,禹州的新任縣官想看一看井里的蛟龍究竟是何模樣。不料,剛移開壓在井口的石頭,還未站定,只見井水呼呼直往上漲,蛟龍探頭欲出。縣官嚇得急忙退后,大叫趕緊封住井口。原來縣官的官帽在石頭上映照出花花綠綠的影子,蛟龍以為是石頭開花,自己要被放出去了。
直到現在,蛟龍仍然被鎖在井里。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就在井上建了一座仿古亭閣,門額上刻有“禹王鎖蛟井”五個大字。如今,禹王鎖蛟井已成禹州一景。【原標題:禹王鎖蛟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