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前,手中拿到一份資料:愍帝陵,位于許昌市東14公里張潘鎮政府院內,東望張潘故城遺址,為東漢獻帝衣冠冢。陵稱“愍”而不稱“獻”是昭烈帝所謚。獻帝禪位給魏王曹丕,丕稱帝后,封獻帝為山陽公。獻帝死后,葬于封地。因曾居許25年,后人為表紀念而建陵,陵高15米,面積1萬平方米,今存一長方形土臺遺跡。
經過一路顛簸,終于到了張潘鎮。
一路打聽,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已經廢棄不用的鎮政府老院子。沒有門衛,也不用門票,我們還在納悶兒,難道這里還會有什么景區嗎?突兀而起的一座方方正正的大土堆已經立在眼前。看上去也算巍峨壯觀,古樹殘枝,夯土裸露,滿地碎瓦,很有年頭兒的樣子。
資料中這樣記載這位東漢王朝的末代皇帝:“漢獻帝,名劉協。生年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年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崩,劉協為陳留王。董卓后來立劉協為漢獻帝。在董卓等人挾持漢獻帝作亂時,他采取以虎驅狼的辦法,利用曹操保駕卻被曹操控制。漢獻帝不甘為曹操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經發衣帶詔密令舊臣除去曹操,結果事情敗露,使多人喪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聯合劉備、孫權殺死曹操,又因事情敗露而致使宗族200余人喪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漢獻帝立其女為皇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自己被封為山陽公。”
后人稱漢獻帝為“傀儡皇帝”。周圍的百姓大概對這個“傀儡皇帝”也沒有太多的畏懼之意,沿著墓堆一側的臺階拾級而上,發現平整的土堆上面居然整整齊齊地長滿了一排排油菜花,迎風擺動。
繞著這方方正正的土堆查看一周,發現東側和南側各有兩個很大的盜洞,同時地上隨處可見散落著糊滿泥巴的碎瓦片。拾起一片,搓去塵泥,幾位同行者研究起上面的花紋來,紛紛猜測是不是墓中之物。按說秦磚漢瓦價值不菲,何況這皇帝陵中之物呢?連瓦當都散亂丟棄,陵墓的荒涼就更可見一斑了。
1700多年前,丟失皇位和尊嚴的皇帝,如今在此很無奈地落寞卻也不乏逍遙,是歷史又一次開了個玩笑吧。和曹操同時代相處,曹操需要的只是一個招牌,他才不需要一個有頭腦、有作為的皇帝,漢獻帝,您乖乖地坐在那里當傀儡吧!驹瓨祟}:愍帝陵 荒蕪孤堆 笑談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