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城市芒山鎮碭山西南山麓青松翠柏環繞之中有一墓冢,墓前矗立一石碑,上刻由郭沫若先生手書“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眾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舉行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農民政權--大楚,陳勝被稱為楚王(因在陳地稱王,亦稱陳王),之后分幾路領兵攻秦,初時所向披靡,很快逼近了秦朝的首都咸陽。但隨后又一潰千里,全軍覆沒。因傳說芒碭山有"王氣",一名為呂臣的將領在陳勝死后便偷偷把陳勝的身首運到芒碭山埋葬。陳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被世代敬仰。
陳勝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位于永城市東北芒碭山主峰西南麓。現存墓冢高5米,周長約50米。周圍筑有青石圍墻,高頂,下有須彌座,正中鐫刻郭沫若書“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陳勝字涉,陽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漁陽,與陽夏人吳廣在蘄縣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舉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旗。在陳縣(今淮陽)建立張楚政權,聲勢浩大,震撼暴秦。起義失敗后,被車夫莊賈殺害,部將呂臣又斬莊賈,遷葬陳勝于芒碭山。西漢以陳勝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時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賦稅雜役,以守護墓地,東漢后漸廢。1975年,國家撥專款整修,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圍墓,載松植柏,置人守冢,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標題: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