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56個民族之一的水族,其實不姓水而是姓睢,何故?水族只是這一民族族稱的諧音之譯。主要聚居于貴州南部的水家人,自稱“睢”、“任睢”。從古老流傳下來的民歌中,我們水家人唱道:“吃睢水,成睢人;飲睢河,成睢家。”雖然年代久遠,重山阻隔,但是水家人沒有忘記自己從哪里來,沒有忘記自己的故地叫睢水。
河南省睢縣,因睢河得名,睢河原叫須水,也就是睢水。一個身處云貴高原的民族,一條流淌在中原大地的河流,水族人對歷史的記憶與睢水之一致,是巧合還是必然?
《睢州志》記載,位于睢河邊上的睢縣始設于秦朝,由始皇帝所設,建置有2200年的歷史。水族同胞至今仍然傳承使用的水書,我們稱之為“泐睢”,其形體與甲骨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水族人居住在深山僻壤,人口只有40多萬,卻一直傳承著自己的古老文字,這本身就是奇跡,說明這個群體的祖先曾經有過輝煌。有學者通過考察認為,水族乃貴族之后裔,因故遷入嶺南,復溯都柳江而上,入住貴州與廣西交界一帶。
在河南睢縣考察時,我們看到了碧波蕩漾的北湖,這個湖的面積位居全國四大名湖第三,在中原大地實屬罕見。2004年,睢縣成功注冊為“中原水城”,成為中原大地上唯一的一座水城。而貴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則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全國的兩個唯一,唯一的中原水城,唯一的水族自治縣,都因睢水而成唯一,巧合乎?淵源乎?
在睢縣北湖廣場上,有一座雄偉高大的鐵人三項運動標志的塑像,塑像基座上“鳳舞水城”四個金黃色行楷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鳳舞水城”,這幾個字為何如此耳熟?哦,原來它與貴州三都水族同胞常用的“鳳舞水鄉”僅一字之差。我問睢縣的領導,“鳳舞水城”四字從何而來?他們給我講了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秦始皇嬴政實現統一六國的夙愿后,到東岳泰山去封禪,路過睢縣并住宿一晚。他夜里夢見鳳凰三展翅,第二天醒來便問侍臣夢見“鳳凰三展翅”是何征兆。侍臣說,鳳凰是百鳥之王,古話有“起于一,止于十,成于三”的說法,皇帝夢見鳳凰三展翅,這是吉利祥瑞的征兆。于是,秦始皇命令在此建立一座城池,這就是此后的睢縣縣城。
無獨有偶,在水族人民主要聚居的三都縣,人們稱它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以三都水族為題材而創作的歌曲《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唱響全國;以“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水族教師陸永康為原型拍攝的電影——《水鳳凰》,催人淚下。走在三都大街上,冠以“鳳凰”的匾額、店鋪、旅館隨處可見:鳳凰賓館、鳳凰泉、鳳凰公園……“鳳舞水城”和“鳳舞水鄉”僅一字之差的契合,再一次顯示了兩地的文化淵源。【原標題:水族最初不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