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芒碭山漢文化旅游區:“天下石室第一地宮”

2013/8/1 9:44:31 點擊數: 【字體:


    芒碭山漢文化旅游區是國家4A景區,位于商丘永城市。神奇芒碭,神秘幽奧,九龍會聚。在芒碭山中有神秘的西漢地宮群,且數量眾多,規模宏大,氣勢磅礴,令人震撼,已探明的就有22處。已發掘的梁孝王地宮和王后地宮,嶄山為郭、穿石為藏,為世界上最大的石室式地宮。王后地宮,長210米,面積1600平方米,容積6400立方米,里面有30多個回廊、廳室。地宮里面有八個世界之“最”:最早的冷藏系統——冰箱,最早的潔衛系統——浴室、馬桶,最早的存儲系統——壁櫥、保險柜,最早的排水系統——下水道,最早的照明系統——路燈、壁燈,最早的、也是世界唯一的地下漕運交通系統——地下運河,最早的西漢壁畫,最早的金縷玉衣。

  更為奇妙的是劉邦斬蛇碑,在夜晚燈光照射下,會出現靈光幻影,顯現劉邦和王后形象,被稱為天下奇觀。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紀念園,展示著朝代更替的原生動力和推動歷史前進的滾滾洪流。

  梁共王地宮

  該地宮于1986年發現。1991年發掘竣工,屬于大型崖洞墓,系人工在堅硬的巖石中開鑿而成,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系統組成,長約70多米,總面積383平方米,經專家考證,該地宮為梁孝王劉武的長子劉買的地宮。

  在主室的頂部和南壁繪有一幅將近30平方米的西漢彩繪壁畫,這幅壁畫是一幅由青龍、白虎、朱雀、靈芝及云氣紋等組成的圖案。專家們贊譽這幅壁畫為“敦煌前的敦煌,敦煌外之敦煌”。1991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梁孝王地宮

  梁孝王劉武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漢文帝劉恒的兒子,又是漢景帝劉啟的同母弟弟,深得其母竇太后的寵愛,景帝對他也特殊照顧,梁孝王每次回京師探望,景帝必出宮遠迎并且同車在上林苑游獵,就連孝王車旗的裝飾,也與他的皇兄無異。梁王劉武連年入朝一去可住半年幾個月,其他王侯卻不能,就連梁王的郎官,都可以手拿皇上賜的籍牌,出入皇帝殿門與皇帝身邊的宦官一樣。回到梁國,出入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于天子,制同京師。由此可見,梁王地位的特殊。

  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又有墓祀的習俗。梁孝王劉武生前財冠京城,權勢超人,死后自然是無限風光,梁孝王陵前原建有巍峨壯觀的寢園一座,在西漢末年廢棄,1993年,河南省文物孝考古工作者對基址進行了發掘清理,1994年被評為“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寢園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南北長110米,東西寬60米,面積6600平方米,主要建筑基址有前庭,照壁墻、寢殿、便殿、庖廚、回廊等組成,在建筑基址的外圍是一周單面出檐的走廊,再外邊是一周寢園圍墻。

  寢園基址均為青石砌成,主殿前后還保留有青石臺階,整個基址范圍內遍布著繩紋板瓦,筒瓦的殘片和一些卷云紋瓦當,其中部分筒瓦的脊上模印“孝園”二字,說明這是專為梁孝王寢園建筑而燒制的漢瓦。梁孝王地宮,是我國西漢早期的大型石崖墓,系人工在堅硬的崖石中開鑿而成,全長96米,最寬處32米,總面積約700平方米,整個陵墓由墓道、甬道、門道、主室、角室、回廊及排水系統組成。墓道東西向,由斜坡墓道和平底墓道兩部分組成,在墓道口處曾出土唐代瓷碗和“開元通玉”東漢“五銖”錢等,說明該墓在東漢末年及其后多次被盜掘。

  梁孝王王后地宮

  位于保安山北峰,南距梁孝王陵約200米,于1991年當地村民開山采石時發現,因在其頂部的陪葬坑內出土一枚“梁后園”銅璽和兩塊篆刻有“孝園”二字的筒瓦而斷定此墓是與梁孝王“同墳異穴”合葬的李王后陵,這種葬制與西漢帝陵以及時代相近的河北滿城劉勝夫婦的葬制相同。

  王后陵同樣是“斬山為槨,穿石為藏”的大型崖洞墓,該陵墓規模宏大,結構復雜,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崖洞墓,該陵墓有東西兩個墓門,兩墓門分別開鑿在山的東西兩側,墓穴穿透整個山體,主要結構有:前庭、車馬室、甬道、東宮、西宮、棺床室、回廊、貯冰室、浴室、廁所、排水系統及34個貯藏室組成,從東墓門到西墓門全長210.5米,最寬處72.6米,室內最高處4.4米,最高落差17米,總面積1600多平方米,容積6500立方米,堪稱“天下石室第一地宮”。

  1、前庭:

  王后陵的前庭同樣露天開鑿,在其底部中央鑿有平面呈“凸”字形的坑槽,專家推測:中間的長方形凹槽象征地面上的庭院,凹槽內東半部斜坡象征踏道,西邊突出部分象征臺階,四周石臺象征廊。當然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蓄水、排水。由于墓室規模很大又是露天,鑿制時需要很長的時間,為了不使山上的水注入墓室,于是設置石坑起到蓄水作用,水就可以通過坑底巖縫滲透下去。發掘清理時,此處是用大型塞墓石呈階梯狀封堵。

  2、甬道

  王后墓共有三段甬道,我們現在所處的是陵墓的一號甬道。該陵墓東西兩墓道和墓室內三段甬道長近200米的空內,全部用每塊約1噸左右的石塊封堵,防止陵墓被盜掘。在近3000塊封石上都有嚴格的編號以及確定該石所在的位置的文字,有的封石上還刻有干支記時,工匠姓氏,封石尺寸,施工次序,宮室方位等,不愧是一部漢代石刻方字書庫。

  3、車馬室

  一號甬道的中段南北各開鑿兩個室,東端對稱是兩個車馬室,發掘清理時出土有弩機構件,銅鏃、鐵劍殘段,陶車輪殘段,當盧也就是馬面上的飾物等,是為死者專門制作的明器陪葬品,由此判斷該室為放置車馬明器的車馬室,有迎送墓主人出行之意。

  4、東宮

  根據甬道及門道塞石刻有“東宮”字樣,又根據其布局結構有南北廂房及發現有陶,釉陶質生活用具,可以推測該室是仿地面宮殿建筑的主要部分之一----前堂,即墓主人接待賓客、議事、宴飲的生活場所。

  前堂后寢是漢代帝王陵墓的主要組成部分,前堂也稱前朝、前室等,是位于前面的主室;后寢即后室,是整座陵墓的核心,位于前堂之后,為宮室中的寢臥之處,形成“前堂后寢”的建筑格局。

  5、二號甬道

  二號甬道連接著東宮和西宮,為斜坡式甬道。甬道的南北壁各開鑿兩個側室為放置陪葬物品的貯藏室,發掘清理時沒有遺物出土。

  6、西宮

  有棺床室,廁間、浴間、貯冰室等,應象征宮殿中的“后寢”,即墓主人李王后寢臥之處。

  7、棺床室

  是放置棺槨的地方,因此該室為棺床室,由于陵墓多次被盜,發掘時棺木、尸骨已蕩然無存。

  8、西宮主室

  主室是整座墓葬的中心,主室中間有一尊李王后的塑像,陵墓設計十分巧妙,兩段甬道100多米,墓外的陽光還可以透射到西宮壁上。說明在當時,古人在山體內作業時應該有較先進的測繪技術和測量工具。

  李王后是梁孝王劉武的正妻,在平王劉襄時被封為太后,有關她的事跡,正史記載并不是太多,僅在《史記.梁孝王世家》中記有:在平王劉襄十四年(公元前123年)。因平王所寵愛的任王后想得到其祖父劉武傳下來的價值千金的樽,而劉武在生前曾告誡其妻李王后要妥善保存,不得與人。因此祖母李太后不同意,與其發生爭執,劉襄私開府庫取出樽給了任王后,李太后氣憤生病,撒手歸天。在李太后生病期間,任王后仍率性而為,也不去請安問病,太后死,任王后又不居喪守孝,她的忤逆行為被一個叫類犴反的人告到武帝那兒,武帝認為此事大逆不道,削梁國八城并將任后斬首棄市。

  9、浴室、廁間

  浴室又稱“便房”,是墓主人沐浴更衣的地方,室底部中間開鑿有正方形石槽,正中又刻一用于下水的圓柱形洞,這和用于沐浴的設施非常相似,漢代皇帝常將便房,和是以梓木制作的棺室,也稱“梓官”,一起賜給諸侯王或“鼎柱之臣”,因此也是具有較高地位的人才能享有便房。

  廁間與浴室相臨,它的布置讓許多前來參觀的游客擊掌叫絕。便池右側是一石質扶手,便池上方有兩塊靴狀畫像石,用陰線刻手法刻畫有樓房,常青樹和幾何圖案,線條流暢、細膩,具有相當高超的工藝水平,如同現代裝飾豪華的坐便池。

  10、貯冰室

  西宮東南角,有一個和南回廊相通的門,穿過回廊就到達貯冰室,該室分上下兩層:上層用四塊巨大的石板斗合而成,室內東北角有樓梯狀石階轉入石室下層,以方便取冰。據史書記載,兩漢時期,皇室、王宮內就建造貯冰室,冬天取冰藏于室內,天熱時拿出來置于案旁、床前降溫用,這就是仿地面建筑的貯冰室,也被人們稱為中國最早的冰柜。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人民網 2010-09-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