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二郎尋思不妙,急忙把他的孝天犬喚來并作一番安排。孝天犬立即跑到農戶各家去搗弄雞窩,結果各家雞子亂叫亂飛,同時把睡覺的人們也都吵醒了。各家各戶還都以為有偷雞賊,紛紛打著燈籠把滿院照了個通亮。這時,那些老公雞見到窩外一片光亮,以為是天明了,都“嗚嗚”啼叫打明兒。只聽這雞子一叫,三座土山和土城立即不再生長,這就形成了后來“一溜十八崗”上的土城“女媧城”,又稱“三土城”。
據傳因為當時土城正在生長,地勁沒有用完,所以多少年來,每當雨過天晴,只見三座土嶺頂端往上冒一溜青煙,后人稱之景象為“媧城曉煙”。
2、女媧陵
女媧被譽為“三皇”之一和“媧皇圣母”,是中華女神。她摶黃泥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殺死猛獸,治平洪水,使人類得以安居,給大地帶來生機和繁榮。相傳在一萬年前,女媧和傳說中另一位人祖伏羲是一對兄妹,他們生于甘肅天水,兄妹相婚,后沿黃河轉至下游中原大地,在宛丘、西華分別建立都城,亦即現今的淮陽“羲皇故都”——太昊陵和西華“媧皇故都”——女媧城。伏羲和女媧夫妻共掌江山,直至伏羲逝世后女媧統管天下,至壽終葬于西華當地。為緬懷女媧人祖創世功勛,世代先民接踵來此祭拜,綿綿不絕,并不斷添土筑陵,使這里成為聞名遐邇的女媧信仰祭祀中心。
3、思都崗村
思都崗村因人祖女媧后裔思念女媧故都并修建女媧城而得名。
相傳女媧生于甘肅,沿黃河轉入中原后建都于現在西華縣城北十公里的聶堆鎮思都崗村,而后這座女媧都城歷經數千年洪水沖刷,殘缺不全。女媧后裔們非常思念女媧之故都,為傳承這一歷史古跡,讓后人永遠緬懷女媧人祖的圣績和功德,便不斷整修這一古老的女媧都城。因而該地取名“思都崗”,并延用此村名直到如今。這里的人們世代祭奉人祖女媧,并吸引中原廣大民眾來此參拜,綿綿不絕,香火極盛。另據《三皇五帝》(中國社會出版社)載:“在淮陽宛丘西有西華縣女媧城,建在‘一溜十八崗’的山地上,是女媧裔在距今7120年(5123年B.C.)營建。山脈起伏不斷,象征后代連綿不息,是天母(女媧)的王位。‘一溜十八崗’是龍脈,在其上建都。春秋戰國時期女媧后人埋入祭物,祭奠女媧,又稱為‘思都崗’,香火極盛,至今不斷。”
4、女媧芪
傳說女媧用黃泥捏人的時候,要把泥人放在太陽下面曬干,但不防天空下雨淋濕泥人,因而傷殘了許多兒女。女媧非常悲傷,痛哭起來。不料淚水滴在地上的一種草上,被這些傷殘兒女吃了以后,竟然全都病愈了。又傳說有一年,大地流行瘟疫,人類死傷無數。女媧聞知人類的遭遇,就托夢給一位醫仙,讓他用這種草藥給人類解毒治病,結果十分有效,趨走了瘟疫,人們得以康復。為紀念和報答女媧拯救人類的功績和恩德,后來人們就把這種藥草稱作“女媧芪”,也就是現在的中草藥“黃芪”!驹瓨祟}:魅力西華·女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