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滄桑“中原小故宮”——葉氏莊園

2013/8/6 11:34:16 點擊數: 【字體:

 

    蜿蜒曲折的沙河在古鎮鄧城輕輕轉了個彎,歷史的河流也在這兒緩緩流過,泊進了一處古雅清幽的去處——鄧城葉氏莊園。這是一個有著“中原小故宮”美稱的莊園,一個和鞏義康家、開封劉家齊名的莊園,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規模最大的清代民間莊園之一。

  夏日的周末,慕名前往。遠遠望見葉氏莊園巍峨的門樓,略顯古舊的城墻,隱隱呈現出不同凡響的氣勢和昔日的繁華。走進潔凈的院落,置身于曲折的回廊中,凝視著高高翹起的屋檐,仿佛時空倒轉,一下子讓人跌進了歷史的深處。

  先祖以誠信贏得財富 

  一直以來,葉氏住宅成為鄧城的標志性建筑,鄧城也成為葉家發達之地。

  鄧城原名嘉禾,東漢及魏晉時期皆為屯兵之地,現存碑文“鄧晨鄧艾演兵之所”可證。鄧晨為漢光武帝劉秀之妹湖陽公主之夫,二十八宿之一,為東漢中興名將。鄧城之名據其而來。

  葉家并非鄧城“土著”。他們的祖籍在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明末清初因“官派移民”輾轉來到西華縣今葉埠口地界。葉埠口在沙河北岸,與鄧城一河之隔。相傳葉氏先祖葉紹逸、葉紹孔兩兄弟落腳葉埠口黃葉村,他們開荒種地,生計艱難,后因一番奇遇扎下根來。

  據傳,葉家在黃葉村時曾找人算過命。算命先生說,葉家在黃葉村不利,葉乃樹葉之葉,樹葉怕黃,故難發達。葉紹逸家至第五代決定搬遷到鄧城,并從此迅速發達起來,成為良田萬頃、家財萬貫的富人。

  葉氏并非官宦門第,他們怎么會成為百萬富翁,并擁有如此華麗的莊園建筑呢?說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當時沙河航運發達,鄧城鎮與沙河毗鄰,行旅商賈多在鄧城鎮留宿中轉。葉紹逸夫婦在鄧城集開一小茶館維持生計。

  一日,一山西客商在葉紹逸夫婦開的茶館歇息飲茶,走時因疏忽將所帶的錢忘在了茶館。客商回頭尋找時,二位老人原物歸還,其中財物絲毫不少。客商為表示感謝欲留錢財,他們堅決不收。客商為二位老人的高尚品德所感動,以合伙做生意的名義,提供資金從山西運來貨物交其銷售。由于他們為人忠厚誠信,生意做得很有起色。加之客商毫無保留地授以經營之道,他們便很快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富戶。可以說“誠實守信”是他們發家的根本。

  發家建起“中原小故宮”

  在農村,發家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蓋一座漂亮的房子,葉家也不例外。歷時半個多世紀,耗銀百余萬兩,葉家建起了“中原小故宮”。

  自康熙年間開始,葉家開始陸續建造樓房,至乾隆嘉慶時期已經蓋成五六座莊園,成為一個長達200米、寬100米的龐大建筑群,可惜新中國成立前后陸續遭到破壞,至今只剩下3處,其中西建筑群相對比較完整,而中建筑群只剩下一個門樓和西廂房,東建筑群只剩下一個高大的門樓。

  與其他莊園相比,葉家蓋房追求的是氣勢磅礴。西建筑群為葉家第八代后人葉敷梓和兒子葉含文一起從乾隆60年開始建造,成于嘉慶12年。

  第一眼看到西建筑群門樓的人自然會想到北京故宮的午門。雖然葉宅的門樓沒有午門高,但它與現在的三層樓房相比絲毫不遜色。門樓下為高大的磚石墩臺,墩臺正中有兩個門,一為正門,一為儀門,正門呈長方形,后為券形,氣勢宏偉不俗。

  走入院內,可以看到整個院落房屋的布置也非常講究。它共分前、中、后3個院落,周圍為轉廂樓房,故沒有院墻。院內房屋錯落有致,前后高,中間低,而又以后面正房堂樓為最高。堂樓大門與中院大門、門樓大門在一個中軸線上,兩側房屋對稱排列,很像故宮的布局。

  更有意思的是,堂樓院的形狀像一把碩大的太師椅。一把太師椅寓意‘大一統’,因為經過康乾盛世,平三藩,收臺灣,國家實現統一,百姓穩坐太平,在建筑上也就反映出來了。

  從整個布局來說,葉宅前院為會客議事處,顯得華麗莊重;中院為過渡廳,小巧玲瓏;后院為住宿處,穩重優雅。葉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組合形式,又有深宅大院的建筑風格。

  而葉宅的房間更是闊大軒敞,二樓整個樓層房房相通。站在堂樓窗口,整個古鎮與蜿蜒曲折的沙河盡收眼底。

  中建筑群是葉含文為弟弟葉含明建造的,建于嘉慶20年,建成于道光9年。

  中建筑群現在只剩下一座門樓和幾間西廂房。其門樓遠看像一只展翅飛翔的鳳凰的頭部。

  據介紹,這處宅院完全是按照鳳凰的模樣設計的,其前院為鳳頭展翅狀,中院為鳳脊狀,堂樓為鳳尾狀。建筑也是按照中軸線即子午線形式設計的,一通到底,5點相照。更為奇特的是,從門樓到堂樓,共設置了5個高低一樣的門。建造伊始,若站在堂樓的門口,隔著5個門一路看過去,六七十米的距離,一眼就可以看到大門外街上的情形。這叫“五門照”。

  為了建造這組建筑,葉家顯然費盡心機。據傳,葉敷梓當時親自帶著兒子葉含文去北京參觀了故宮一趟。他們不僅看了故宮午門的樣式,還通過賄賂太監從宮內偷出了故宮布局圖紙,回來后按照故宮樣式設計自己房屋的建造圖紙。但因為建房只有皇家才能按照子午中軸線形式設計,百姓仿造無疑犯了皇家的忌。

  為免殺頭之禍,葉家在建造房屋時做了改動,在子午線上設置了5個門,以示與皇家有區別,風水不如皇家。西建筑群采用暗“五門照”,東建筑群為明“五門照”。 

  雕刻彰顯大家風范

  進入葉氏莊園,宛如徜徉在建筑藝術的長河中,門樓上、山墻上、梁架上、枋檁上、屋脊上大大小小的磚雕、木雕俯拾即是,數以萬計,或花鳥、或人物,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中院門上磚雕可謂蔚為壯觀、令人稱奇。圖案共由3部分組成,上部雕獅子滾繡球,寓歡樂喜慶之意;中部有佛、鹿、麒麟等,寓福祿壽喜之意;下部鏤刻有4個花瓶,分別插有菊、梅、月季等花卉,寓四季平安之意。所有雕刻采取浮雕、透雕、鏤雕等多種技法,工藝精湛,手法細膩,堪稱一絕。木雕多集中在門樓或柱頭上,丹青酣灑,色澤艷麗。中院門樓上一斗拱名曰百龍呈祥,在幾根僅有碗口粗的木柱上刻有大大小小各種形態的龍100多條,而且個個形神兼備、精妙絕倫。前后樓頂皆用花脊,所雕牡丹枝葉肥碩、雍容華貴。整個宅園顯得典雅、高貴、大氣,堪稱中華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凡來觀賞的游人無不被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所折服。

  走進西建筑群,處處閃現的徽雕風格的雕刻更讓人嘆賞不已:門楣之上,磚雕豐富多彩,形式千變萬化,牡丹、蝙蝠、鹿(象征富、福、祿、壽)等,栩栩如生;房子屋脊處,纏枝花卉或蓮紋,各展百姿,且多為連續的花紋;而正脊、脊頭、樨頭處又間砌奔馬、水牛、云龍等走獸。這些采用的都是技術難度較高的透雕、圓雕技法,活潑多姿,引人入勝。

  最值得稱道的是門樓之上的木雕,可謂徽雕中的精華之作。在西建筑群門樓之上有一“百龍競翔圖”,是用名貴的楠木透雕、圓雕而成。佇立在大門之上,瓦檐之下,遒勁的刀法在楠木上凸出渾圓而富于肉質感的龍身,卷舒出沒于云朵之中。百龍或昂首向上,似欲翱翔于蒼穹;或怒目奮爪而下,似欲吞噬一切;或屈身弓背,似欲騰身而去。

  在鄧城人的記憶里,最為有名的應該是“十八學士下瀛洲”的木雕,刻畫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等18學士成仙后帶著童子、毛驢前往瀛洲仙島的神話故事,形象飽滿,纖毫畢見。但已經被破壞掉,現在隱約可見的是取而代之的紅衛兵標語。為了雕刻這個木雕,當時葉家專門重金請來當時著名的徽雕大家李德秀,花費3年時間才雕刻而成。

  莊園發展喜迎春

  葉氏莊園區位優勢明顯,東鄰漢代白果樹和劉秀飲馬臺,西有宋壽圣寺塔,南望千年古剎北岳廟。距南洛高速和漯阜鐵路都不超過10公里,與穿鎮而過的縣級油路相連;背靠省內唯一一條內陸復航河流沙河,乘船可達南京、杭州,直抵上海。當地名吃鄧城葉氏豬蹄享譽省內外。葉氏莊園以其規模宏大的建筑、豐富的文化景點鏈和方便快捷的水路交通優勢,吸引眾多的游客來此觀光。2006年,葉氏莊園被河南省電視臺等媒體評為網民最喜愛的十大旅游景點之一。2009年,葉氏莊園被批準為國家2A級景區。 

  伴隨周口市委、市政府打造“旅游強市”的東風,商水縣提出旅游富民戰略,把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作為振興商水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周口至鄧城沙潁河一日游順利開通,葉氏莊園迎來了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同時,商水縣把修復葉氏莊園西院、中院,維修擴建葉氏莊園民俗博物館,復建西院、中院的“馬護院”,復建古式碼頭,綠化、硬化、美化周口至鄧城沙河大堤等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議事日程。

  對于葉氏莊園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以及那些悲歡離合的生動故事,該縣投入人力和物力,計劃用戲劇和電視劇的形式展現出來,巧妙地利用藝術作品的感染力來宣傳葉氏莊園,弘揚商德文化,展現豫商精神,進一步提高葉氏莊園在省內、國內的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瞻、游覽。目前,20集電視連續劇《葉氏莊園—商德行天下》已完成創作。該劇故事生動曲折,情節扣人心弦,構思堪稱一流,令人拍案叫絕。隨著電視劇的開機拍攝和播放,必將在省內、國內掀起一個探尋葉氏莊園的熱潮。

  清澈的沙河汩汩流淌著,而不遠處的南洛高速和漯阜鐵路就像商水伸展開的兩個翅膀,給人以展翅騰飛的無限遐想。我們有理由相信,沙河沿岸的人民將創造更美的歷史和明天,而那個華美的葉氏莊園將為這個美麗的地方獻上最真的祝福!【原標題:滄桑“中原小故宮”——葉氏莊園】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華龍都網 2010-06-0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