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小浪底水利樞紐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庫截流蓄水后,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境內的“萬里黃河第一灘”——西灘將被完全淹沒。
為了保留西灘的一處印記,也為了大力發展相關的旅游產業,解決一部分西灘移民的就業問題,西灘村所在的坡頭鎮政府決定通過招商引資,在西灘上圍土筑島。
“萬里黃河第一灘”的后續開發該如何進行?招商引資能否使坡頭鎮重振旅游業?
當黃河氣勢磅礴地沖出最后一道峽谷——小浪底后,便進入了舒緩的丘陵地帶,在濟源市境內分成了兩股,環抱著一座12平方公里的灘涂島嶼。這便是黃河之上唯一一個人類常年居住的島嶼——西灘,也被人們稱為“萬里黃河第一灘”。
據傳,西灘是由治水英雄伯鯀從天帝那里偷來的神土“息壤”幻化而成,素有“神島”之稱,歷史上黃河有過數十次泛濫,卻從未能淹沒西灘。
然而如今,為配合小浪底水利樞紐的反調節工程——西霞院水庫的建設,西灘將在水庫10月份截流蓄水之后被徹底淹沒,唐代詩人李商隱所描繪的“左右名山窮遠目,東西大道鎖輕舟”的絕佳景致,也將隨著西灘的淹沒而從此消失。
“誰都不愿意看到這么美好的島嶼消失,所以我們在想辦法留下西灘的印記。”濟源市坡頭鎮政府主抓日常工作的武裝部部長趙戰勝說,“我們最終確定了一個方案:人工筑島。”
專家認為,實施西灘人工筑島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這不僅是對“萬里黃河第一灘”自然奇觀的合理延續,更重要的是通過造島,可以在西灘周圍23平方公里的水面上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成為西霞湖旅游資源最大的亮點。
難舍西灘
5月28日,烈日炎炎似火。但站在坡頭鎮岸邊遠眺西灘,清澈的河水令人心曠神怡,翩然的鳥兒更是賞心悅目,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木和整齊的麥田讓人心生對大自然的親切之感。
“西灘距離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13公里,是黃河上最大的河心灘。”趙戰勝說,“在西灘,村民們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
但是,按照坡頭鎮政府的安排,水庫要在今年黃河汛期后截流蓄水,島上850余戶村民已開始準備搬遷。西灘村支書鄭懷江說,1998年小浪底工程動工時,已經確定要上西霞院水庫項目。從那時起,西灘村民就已不再興建新的房屋。
在這個小島上,不時傳來鳥鳴聲。但鄭懷江說,鳥兒比以前少多了,“確定西灘要被淹后,村里人就開始砍樹,大片果林都被砍掉了。雖然現在看起來依然林木茂盛,但比以前要少很多,鳥兒們也都遷徙到西灘旁邊的一個荒島上去了。”
說到動情處,鄭懷江眼中閃現著淚花,這個生于斯、長于斯的西灘村人,對于西灘有著極為深沉的感情。
坡頭鎮政府旁邊,是正在為西灘村民新建的住房,但西灘人對這塊居住多年的灘地仍依依不舍。“村民們都舍不得西灘被淹。從感情上,我也舍不得這塊寶地失去。因此,我們決定,爭取用一切手段留下西灘的一些印記,使西灘這一黃河歷史文化景觀得以延續。”趙戰勝說。
兩難境地
西霞院水庫位于西灘下游約4公里處,是小浪底水庫的反調節水庫。所謂反調節水庫,就是當小浪底泄洪或調水調沙庫容減小時,位于下游的西霞院水庫可將多余水量存于庫中,并在小浪底蓄水時利用庫存水量發電,減少小浪底的發電負荷,同時承擔調沙以及保持有效庫容等任務。
自1998年小浪底主體工程截流之后,西霞院水庫的修建就已敲定。自那時起,西灘村的移民工作就已提上日程。為了確保這一工程的實施,自1998年起,省里便出臺了停建令,2000年,西灘村便已不再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
事實上,這給坡頭鎮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相當大的打擊。
據坡頭鎮人講,西灘“萬里黃河第一灘”的名聲十分響亮,坡頭鎮政府極力開發興建的自然生態旅游區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那時,島上農舍點點、綠樹掩映、牧童短笛、漁舟唱晚,大有世外桃源的韻味,珍奇水鳥、黃河奇石更是相當富有特色,由于環境保護十分到位,這一段的黃河水十分清澈,堪稱黃河中下游的一處奇景。
坡頭鎮的官方資料顯示,當年舉辦踏青節、桃花節和以“聆聽黃河濤聲”為賣點的“世外桃源”系列活動,每年接待游客可達5萬余人次,島上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在8000元左右。
直到現在,西灘島上還留有當年投資修建的度假村的遺址。那些面朝黃河的小木屋如今已斑駁不堪。然而,站在度假村前,似乎仍可體會到當年游人面對黃河時的心曠神怡。
好景不長。停建令的下發,使得2000年之后的西灘旅游業陷入了癱瘓狀態。“過幾年就要被淹沒了,投資根本收不回來,哪個投資商還愿意投資?”盡管國家對村民們進行了補償,但坡頭鎮的旅游業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低谷。
趙戰勝說,由于濟源市政府一直要求“寧可不要金山銀山,也要保留這一片碧水藍天”,因而坡頭鎮從來不興建大型工業項目,尤其是污染型項目。2000年前后,隨著停建令的下發,鎮上的造紙廠、明膠廠、機磚廠、粉絲廠紛紛停建,坡頭鎮的工業幾乎成為空白。據坡頭鎮政府有關工作人員透露,濟源市的很多工業項目,哪怕是坡頭鎮以一己之力促成的招商引資項目,也會由于濟源市政府的限制,不得不在市內其他地區選址。
為了保持良好的旅游資源,坡頭鎮忍痛犧牲了工業的發展;然而卻由于國家水利工程的建設,坡頭鎮的旅游項目也因缺乏投資信心而陷入低谷。1998年到2000年的兩年間,成為坡頭鎮歷史上最為尷尬的轉折期。而過去幾年間坡頭鎮經濟發展的低潮,也直接促成了坡頭鎮政府人工筑島,開發后續旅游資源的想法。
再造西灘
“2004年年底,我們開始著手移民準備工作,在談到如何保護西灘、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問題時,鎮里就提出在西灘上圍土筑島,將來此島可作為23平方公里水面的一處景點,開發旅游項目。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保留下西灘的一處印記,還可以大力發展相關的旅游產業,解決一部分西灘移民的就業問題。”趙戰勝表示。
事實上,他并不諱言當時提出圍土筑島方案,只是認為“12平方公里的土地淹掉很可惜”。再者,濟源市要求鎮政府的移民工作要做到“移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西灘村村民生活較為富裕,人均可達6畝地,但依據國家的補償標準,遷出后,人均只有0.7畝地,村民們難以接受,鎮政府的后期扶持也就成了個大問題。
2005年年底,坡頭鎮政府委托青島大學和河南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進行了多輪調研。2006年3月,它們拿出了《西霞院庫區西灘筑島可行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最終獲得河南省有關部門的許可。
經過與小浪底工程建設管理局、濟源市河務局以及河南省水利部門的多方磋商,坡頭鎮的圍土筑島方案最終浮出水面。同時,在討論圍土筑島方案的可行性時,坡頭鎮將保護“萬里黃河第一灘”這一歷史文化景觀、保護鳥兒的棲息地和移民后期安置綜合考慮,提出了更為充分完整的保護方案。
據這份《報告》顯示,筑島布置原則為:盡量減小對河勢的影響,盡量減小對西霞院水庫的反調節庫容和防洪庫容的影響,應考慮與岸邊的交通方便,結合西霞院工程庫區景觀,筑島材料盡量就地取材。
最終確定的西灘筑島方案工程,投資為2091.04萬元,筑島面積確定為200.28畝,需填筑高度為7米。“目前可能的施工方案是先用機械從四周向中間圍土,等高度適當后在周圍打樁圍堰,用鋼筋混凝土編網澆筑,然后填土加高到要求的高度。”趙戰勝表示。
事實上,《報告》也提出西灘筑島對河勢和西霞院有效庫容有一定影響,但是,水庫建成蓄水后,可形成新的景點,200.28畝的人工島將成為當地旅游的亮點,可解決部分西灘村的移民安置,對濟源市及坡頭鎮旅游業的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完備的開發體系
根據規劃,整個筑島項目預計投資5000多萬元,其中人工筑島投資2091.04萬元,建設水景特色餐廳、水上休閑樂園、游泳池、水底世界等旅游投資3000萬元。而為保護黃河水源不受污染,人工島上還要建設小型凈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各一座,以滿足旅游和環保需要,人工島的用電將采用水下鋪設電纜的方法解決。
而在《濟源市旅游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也將發展坡頭鎮旅游列入其中,坡頭鎮將以西霞院庫區西灘筑島的保護開發建設為龍頭,充分利用和發揮瀕水優勢,營造優美的旅游環境和人居條件,帶動全鎮發展。
而隨著西灘筑島項目的初步確定,坡頭鎮黨委書記王四戰也提出了“農業富鎮、工業強鎮、旅游興鎮、文化立鎮”的思路。據悉,在工業發展上,坡頭鎮將著力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污染小的項目,如電子加工類、服裝加工類等相關產業。
據悉,福州客商已投資300多萬元興建了濟源市華泰電子廠,而洛陽一家企業也與坡頭鎮政府簽訂了總投資500余萬元的發光二極管項目。
對于西灘筑島項目的后續開發,坡頭鎮政府的思路是,與上游王屋山、小浪底工程一脈相承,打造“紅色”旅游和“藍色”旅游。“紅”,指的是聞名全國的“留莊民兵營”系列旅游項目;“藍”,則是以西灘筑島為主體的突出“水”的旅游體系。
4月8日,“小浪底西霞湖投資項目推介會”在鄭州召開,國內40余家公司、大型企業的老總共同考證了西霞院水庫、西灘筑島等投資項目。據了解,坡頭鎮目前正四處出擊,積極參加大連、寧波等地的大型招商洽談會,與國內外客商進行廣泛交流。
趙戰勝說:“目前,我們正在實施駐地引資戰略,鎮干部常駐溫州、廣州等地進行招商。就筑島項目而言,目前我們已接到數十個合作意向,明確提出方案的有來自香港、上海的三四家大型企業。通過詳細論證和目前的招商引資情況,預計到2016年,西灘筑島項目將累計收益3億余元。”
西灘筑島這個大膽的設想,正在一步一步邁向實現。在“萬里黃河第一灘”消失之后,西灘筑島將繼續散發它的魅力。【原標題:西灘引資再造 演繹孤島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