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是誰害了風穴寺? “探訪風穴寺”系列(下)

2013/8/9 18:20:57 點擊數: 【字體:


 


    1944年3月,戴笠從重慶攜帶大批茅臺和海味來到風穴寺,在方丈室外舉辦了一次盛大宴會,祝賀中美特種技術訓練班第三班第一期學員結業。聯系到1942、1943年河南連續受災,餓死300萬人,你就不能不“佩服”戴笠的神通廣大了。

  風穴寺周圍原本漫山遍野長滿了古柏,最大的有三人合抱粗。當時有一種說法:年輕人腳不沾地,攀著柏樹枝就能從1.5公里外的山口到達寺內。但這些古柏后來盡數被“殺”,成為古寺最大的憾事,也是古寺沉寂的最大原因。當地人說,1943年,寺里的和尚脫下袈裟,穿上軍裝,參加了中美特種技術培訓或后勤服務,這直接導致后來滿山古柏的滅頂之災。

    訓練班選址風穴寺

  風穴寺文管所辦公室門前,有一棵合抱粗的柏樹,樹皮從下到上螺旋般扭著紋路。文管所原所長常法定說,這是風穴寺特有的柏樹,木質好,做房梁幾十年后,鋸成板還香氣四溢。60年前,風穴寺里里外外漫山遍野都是這種古柏,但那些古柏都被“砍殺”了,只有這棵當年的小樹,因彎曲不成材,才僥幸活了下來,沒想到現在也長這么大了。

  撫摩著柏樹粗糙的樹干,常法定說,當年風穴寺因為柏樹古木成林,山水清幽,猶如仙境,被中美合作所第三特種技術訓練班(以下簡稱訓練班)選為班址,沒想到這些古柏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訓練班的班主任由戴笠兼任,副班主任是軍統少將文強。珍珠港事件后,中美兩國決定在重慶成立中美合作所,由國民黨軍事調查統計局代局長戴笠任主任,美國海軍準將梅樂斯任副主任。從1943年春開始,中美合作所在重慶、南岳、河南臨汝等地相繼開設特種技術培訓班。

  河南緝私處處長劉藝舟和文強負責選址,他們選中了深藏于嵩山幽谷、風景優美的風穴寺,或許他們也想象不到,這個選擇后來給風穴寺帶來那么大的災難。文強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說,1943年夏秋之交,他到風穴寺,向僧人提出戰時臨時征用寺廟。寺里的老和尚向文強訴苦說,當地久旱成災,蝗蟲遮天,民不聊生,餓死很多人,寺里20多個和尚也即將斷炊,希望能得到救濟。文強說,單純的救濟是地方政府的責任,這么大的災,恐怕地方救濟力量有限,不能解決問題。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到即將成立的訓練班做勤雜工。如果和尚們愿意,可以暫時脫了袈裟,穿上軍裝服務,以后訓練班停辦,再出家做和尚。餓得前心貼后背的和尚們大喜過望,馬上同意。

  今年2月25日下午,風穴寺木結構的金代中佛殿一片幽靜。佛像前,三縷香煙冉冉飄動,在房梁精美的金代彩畫處消散于無形。常法定告訴記者,1943年,風穴寺槍聲、爆炸聲不斷,這些歷代所建的佛堂僧舍成為美國教官和軍統學員的教室或宿舍,其中擺滿了卡賓槍、機關槍和炸彈。

  當時來風穴寺的美國教官有30多人,這批美國人都是從北非戰場抽調來的。

  按照文強的說法,訓練班是為了培養敵后作戰的現代化武裝游擊部隊,美國人主要教授卡賓槍等輕型武器的使用,其中有種軟性炸彈,威力比TNT硬性炸彈大六七倍,可以做成油條、燒餅,可以粘貼在被炸物上,用導電引爆。每期近2000名學員,開運動會似的在這深山古寺進行實彈演習,此起彼伏的槍聲、爆炸聲打破了千年古剎的清靜。

  1944年3月,正當日軍準備進攻鄭州、洛陽,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中原戰役前夕,戴笠自重慶來風穴寺視察。當時他除任軍統代局長外,還兼任財政部緝私總署署長和貨運局局長,地位極其顯赫。在風穴寺,戴笠親自主持了訓練班第一期學員結業和第二期開學典禮。典禮過后,戴笠在風穴寺方丈室外的后大殿熱熱鬧鬧地搞了個盛大宴會,小小的風穴寺到處擺滿餐桌,茅臺酒香四溢。大災未過,正當青黃不接的三月,一般河南人樹皮都沒的吃,哪兒來的茅臺?原來喜歡排場的戴笠,事先自重慶千里迢迢運來大批茅臺和海味。考慮到當時的戰爭狀態,讓人更不能不對戴笠先生的能量刮目相看。

  戴笠走后不久,有關方面考慮到訓練班的美國人會成為日軍進攻的目標,訓練班向南陽撤退,后來到了陜西。撤退前,美國教官帶學員炸毀了日本人修筑的汴(開封)新(新鄉)鐵路,算是沒白練一場。

  訓練班在風穴寺不過半年時間,但他們走后不到三年,風穴寺就遭遇了大劫難。

    古柏林慘遭滅頂災

  風穴寺周圍的山上,現在仍有不少樹,特別是龍山(風穴山)上柏樹成林,綠意盎然。常法定說,那些柏樹不過三五十年樹齡,是被“殺”的古柏留下的樹籽長成的。其他雜木,是國營林場種植的。

  按照文獻記載,風穴寺古柏是唐朝栽種的。唐玄宗開元年間,著名的佛教大師貞禪師入主風穴寺后,派人把數斗柏樹籽撒在了周圍的山野上。這里的土質似乎特別適合種柏樹,后來風穴寺周圍長成了古柏奇景。但長成用了千年,毀掉卻只用了兩年。

  常法定從小在風穴寺附近長大,親眼看著古柏被毀,向記者訴說這件往事的時候,他一次次地使用“殺樹”這個字眼,似乎在他的眼里,那些古柏不只是植物。說著往事,他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感嘆:“真可惜!真可惜!”聽著他的感嘆,我的心揪得難受,仿佛看見一件珍寶剛剛在眼前打碎。

  常法定說,他小的時候,風穴寺后面、東面、西面漫山遍野都是古柏林,從谷口到寺里一公里多路,更是高大茂密的柏樹林,進了谷口,走在濃濃的樹陰下,只聽得水聲、鳥聲、風聲,“真是壯觀”!當時人說,年輕人進寺院腳不用沾地,從谷口攀著柏樹枝就到寺里了。那時小孩子們是不敢到柏樹林玩兒的,“林太深,風太大”。最粗的柏樹要三個人才能合抱,一般石頭縫長出來的也有合抱粗細,看著沒皮了,可還活得好好的。

  在解放戰爭時期,中美合作所變得臭名昭著。1947年解放軍到達汝州一帶時,脫了國民黨軍服的和尚們自感有特務嫌疑,紛紛逃跑。風穴寺僧散寺空,寺廟和柏樹一時都沒了主。解放軍戰略轉移后,汝州城有一兩年的時間被土匪占據,整個縣處于嚴重的無政府狀態。風穴寺的千年浩劫就是在那時降臨的。

  以前有和尚們管理巡視,附近幾個村莊的農民也幫著看護,沒人敢偷柏樹。和尚一散,就有刁民進谷“殺樹”。風穴寺古柏木質好,蓋房、做棺木都是上等的料,價錢比一般樹貴幾倍。看有人偷樹發了財,更多的人來谷中“殺樹”。水聲、鳥聲沒有了,漫山遍野都是斧頭和鋸的聲音。

  “全縣的人都來了,殺了兩年多,大車小車天天往谷外拉,這樹就沒有了。剩下的幾棵大樹,像谷口的‘三炷香’、‘一棚傘’,特別大,三四人合抱粗,看上去凜凜有威,沒人敢殺,后來縣大隊的來殺了。”常法定說,“當時我七八歲,看殺‘三炷香’時還挨了兩巴掌!”

  “一棚傘”樹冠異常龐大,遠看像一把巨傘,周圍半畝多地盡被其覆蓋。“一棚傘”樹下曾是當地百姓聚會、聊天的場所。“三炷香”在“一棚傘”北邊,這樹根部的土被水沖走了,裸露的樹根空空地翹著,六七人才能圍攏,有的根就有合抱粗細。一米多高的樹干處,均勻地豎著三根樹枝,都有合抱粗,整整齊齊排列著,如三炷禮佛的香,非常奇特。

  “三炷香”太大了,人們伐這棵樹,只好從樹枝下手。當時七八歲的常法定不知深淺,站得近了些,有人就照頭上打了他兩巴掌,“人家也是好心,怕樹枝倒了砸著我”。樹被砍光后,又有很多人上山刨樹根,那時人窮,刨了樹根當柴燒。然后就有人去放牧、耕種。

  1952年,政府開始進行管理,有的地方柏樹籽生根發芽又長了起來,但與以前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了,風穴寺如被人剪光羽毛的鳳凰,大傷元氣。

  漫山的千年古柏,曾是風穴寺的驕傲,也是這座幽谷古寺名揚天下的重要原因。明代詩人王洙對風穴寺評價極高,在詩中說“若論風穴寺,應在少林前”,那是因為他愛極了風穴寺的古柏,在他看來,“疊嶂云千樹,平橋月半川”的美景,實在足以與少林武術之優勢抗衡。

  深藏幽谷的風穴寺,如今仍然可說有山有水,風景不錯。觀音閣前的大慈泉、閣后的龍泉一年四季泉水旺盛,水潔味甘。風穴寺最后面,是幽谷的谷底,一條瀑布從峭壁上飛流而下,這里喚做白云灣,瀑布叫珍珠簾。但知情人說,這里的生態環境與當年古柏參天時差得太遠了。以前山上到處是泉,深林中鳥語花香,物種豐富,山澗的水比現在多幾倍,嘩嘩地流出山谷奔向汝河。白云灣的瀑布蕩起水霧,遠觀狀若升出朵朵白云,所以古寺又叫白云禪寺。我聽到不止一個汝州人嘆息:如果今天風穴寺還有那樣的柏樹,會是什么樣的福地洞天!

  風穴寺如今平時水少,雨季卻很容易暴雨成災,1996年和2000年,這里就兩度發生嚴重的洪災。河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調查后評價說,如今的風穴寺周圍濫墾嚴重,水源枯竭,洪災威脅大,植被被破壞后,還加劇了地質災害。

  汝州市文化局請省古建研究所做了一份《風穴寺重點保護區總體規劃設計》,目的是保護風穴寺古建筑及原生存環境,盡量恢復風穴寺原有的秀麗風景和獨特韻味,并整修、恢復曾經聞名的附屬景點。據說這項規劃的實施需要4億多元。而要想恢復柏林奇景,還不單純是錢的問題,還需要至少數百年的時間。

  走出風穴寺的山門,看著空空的荒山,回頭望望幽谷中的古寺,記者很想追問,漫山遍野的千年古柏被“殺”,有沒有人該負責任?戴笠沒有“殺”這些樹,雖然論起前因后果,這事和他不無關系。但依記者看來,這盆臟水完全潑到他身上,戴笠在地下恐怕也不會服氣。那該找誰算賬?是戰亂?是貧窮?是無政府狀態?還是那些見利忘義、目光短淺的砍樹人?

  親手砍樹的那些人,如今沒有作古也已是風燭殘年,追究他們的責任不現實。對難以復生的風穴寺古柏來說,這種追問也已經不重要了。但作為一個整體,中國人不應該忘記那些古柏,我們需要一種追問和自責,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避免類似災難的發生。 (全文完)【原標題:是誰害了風穴寺? “探訪風穴寺”系列(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4-03-03 作者:姚偉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