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觀音文化之源:寶豐白雀寺

2013/8/12 10:20:47 點擊數: 【字體:


    提起觀音菩薩可謂世人皆知,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觀音文化的發源地就在咱們鷹城人身邊。日前,記者一行來到了位于寶豐縣李莊鄉境內的白雀寺,探尋觀音文化的根源。

    歷史悠久 規模宏大

    白雀寺位于寶豐縣李莊鄉馬莊行政村古城自然村南200米。陪同記者一同前往的李莊鄉常務副鄉長白杰告訴記者,該寺曾是楚莊王三女大悲觀世音菩薩出家修行的地方。舊時,這里萬柏參天,碑碣林立,塔影森森,鳥語花香,景色宜人,為古寶豐有名的“八景”之一。

    白雀寺歷史悠久,但因其幾次被毀并重修,故始建年代如今無從考證。白杰介紹說,據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73)修《寶豐縣志》記載:寺內現存最早的碑碣為北齊天保四年(公元553年)、十年(公元559年)兩碣,然此二碣未必是該寺之始建年歲。也曾傳寺為宋熙寧五(公元1072年)年修建,在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72)重修,然而沒有相關證據。曾有人傳說為莊王城,也是找不到史料依據。清初,寶豐文壇明星李橋水在重修白雀寺碑記中斷言:計邑境內佛寺無有先于此者矣。邑人白在重修白雀寺伽藍殿碑記中曰:則寺之創建,必在晉、宋、齊、梁間無疑,今父老相傳,寺之先前有異槐,白雀筑穴于其上,故以白雀寺命名。寺內殿前八梭碑碣載:香山白雀寺在宋仁宗期為院,宋徽宗始更為寺。白鉉撰寫的寶豐縣白雀寺考曰:白雀寺魏肅宗時作“瑤光寺”,故太后作“永寧寺”。至此考究,白雀寺實為歷史悠久。

    白雀寺隨著時代的變遷時盛時衰,鼎盛期為北魏,曾有僧侶60余人,寺產土地500畝,神舍殿堂200多間,規模龐大。至明代時,白雀寺主要有以下建筑:千佛閣(又名皇姑殿),陸祖殿,地藏王、藍齊二殿,水陸、天王二殿以及關帝廟、戲樓、鐘鼓樓、讀經齋、僧塔等。另有閻羅殿、僧房、廚房、伽藍等建筑。

    令人遺憾的是,這座千年古剎在明末毀于戰亂,清代在舊址上進行了重新修建。由于距今不是很久遠,史料對當時寺院的情況也記載得較為詳細。據李莊鄉政府多年來搜集的《寶豐縣志》等文獻顯示,白雀寺奠基時為長方形,南北略長,坐勢脊陰朝陽,四周圍墻一律石腳土身瓦頂。大門南向內分前偏兩院,前院臨門處有衛舍3間,迎門靠北是四大天王殿,殿內迎門有四大天王塑像,左右兩側為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天王殿東側為關帝廟,內塑關羽像。西側為陸祖殿,內置六祖神塑。四大天王殿之后為皇姑殿,又名千佛閣。此閣為三楹、四坡五脊形建筑,飛鳥挑角似展翅欲飛,殿脊呈灰邑筒瓦,拘設云龍圖案。背端各立古將軍像一尊,四角各有掛鈴一枚,微風吹來,悅耳動聽,遠近可聞。閣內有端坐蓮花臺上的千手千眼佛一尊,金光閃閃,塑藝驚人。佛像兩側各有大小不同的佛塑八座,各個神態自若。

    白杰告訴記者,相傳,寺前有一棵古槐樹,即“白雀異槐”,老樹虬蟠,枝繁蔭盛,枝壯如龍形,其葉狀如龍爪。據當地老人們講,此樹中間是空的,有洞口,他們小時侯常在異槐“肚子”里玩,也常有人在里面放一張桌子,四人坐在里面打牌。此外,寺內還有古柏一棵,株粗兩人合抱有余。遇到豐收年,就有白雀筑巢在樹巔,群眾中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紫云山上紫云氣,白雀寺內白雀飛”。此樹也是中空,高約9米,粗約1.6米。曾有人發現洞內有“百鳥朝鳳”圖案。有一年農歷四月十五古會,一些南方人來到這里,以做生意為幌子,用高大翠竹將樹圍住,從而盜走鳥柏珍貴之中心板。從此,這棵古柏就失去了往日的生機。1968年文革時期,白雀異槐被毀,柏樹也被一位翟集村村民挖走了。據當地人說,鋸開柏樹斷面,皆有“白雀”圖形,群眾看后十分惋惜。在千佛閣后墻壁下有鑲在墻體中的石碑,碑文謂官府保護古柏之法令,可惜現在也已經無存。

    古柏北面院內偏西有三楹建筑,名曰鐘鼓樓。在樓上東間內置一巨鐘,高達兩米,重約1500公斤,謂之鐘樓;樓上西間置一大鼓,直徑1米有余,高約2米,謂之鼓樓。每逢初一、十五祭奠之日,晨鐘悠悠,鼓聲陣陣。鐘鼓樓西北有3間單檐歇山式建筑,名大佛殿,也稱為后大殿,房頂青一色的筒瓦復扣,古樸典雅,殿內塑像也各具特色。大佛殿東西各3間殿堂,東為讀經齋,西為閻羅殿。讀經齋和閻羅殿前面也各有南北走向的小青瓦房屋5間,分別為僧房和廚房,寺內尚存寺塔一座,碑碣二十余通。這些碑碣記載著歷代對白雀寺進行修葺,使之香火延續的經過。碑刻字跡蒼勁有力,瀟灑清秀,悅目賞心。

    依理依史依民愿,白雀寺理應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和重點保護文物。可事與愿違,1940年,這座千年古剎大部分毀于國民黨第十三集團軍湯恩伯之手。“文革”初,寺院又重遭破壞,樓宇亭閣蕩然無存,碑林殘存無幾,致使昔日香火鼎盛的佛教寺院僅存遺址。   

    觀音出家之地

    如今的白雀寺雖然在規模上和以前相比有不小差距,但這并不能掩蓋它在觀音文化和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白雀寺南依落鳧山,東臨運糧河,西與香山寺遙遙相望。記者看到,山門、觀音殿和大雄寶殿等建筑均按以前的樣式進行了整修和重建。在白雀寺馬居士的引導下,記者來到了著名的白雀寺鵝皎井前,古井為古磚砌成,呈楔形。馬居士告訴記者,這口井的水質奇好,甘甜可口,原為寺內眾僧及父城居民之飲用。據傳這就是當年妙善澆花所用的水井,井口直徑1米左右,水深曾有20余米。

    在白雀寺東北方向500米左右的運糧河畔有三座墳,據說是三皇姑衣冠埋藏之地,稱為三皇姑墳,這三座墳呈三角形排列。今年71歲的丁延齡就在附近的翟莊村居住,他告訴記者,他小時候常在運糧河里洗澡,對三皇姑墳也非常熟悉,自小就聽大人講述了不少關于三皇姑的傳說。

    三皇姑作為“濟善救世”的化身,有著非常多的美麗傳說。據說在上古時期,西方世界有一古佛,名為正法明如來,擅長佛法,常給眾生演講佛法,教化大眾。東方(即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兵荒馬亂,大動干戈,民不聊生。為了拯救眾生于水火之中,正法明如來古佛神靈東渡,以慈航大士化身一顆明珠,投胎到中原父城楚莊王王妃懷中。莊王妃即將分娩時,大地震動,暴雨傾瀉而下,轉眼間,雨又急停了下來,一輪紅日當空映照,一道美麗的彩虹掛在空中,莊王妃產下一女,屋內頓時奇香四溢,院內百花齊放。同時各種鳥飛到后宮,出現了“百鳥齊鳴,紅光滿天”的美麗神奇景象。國人無不為之驚駭,深感奇異。此女生下之后,不用洗而非常干凈,且長相端莊秀麗。因有五色祥云覆蓋在后宮上空,楚莊王甚是驚奇,為女兒取名妙善。妙善公主聰明伶俐,智慧超群,甚得莊王及王妃喜愛。妙善公主長大以后,其行為舉止端莊大方,超凡脫俗。因莊王有三女,妙善最小,故國人尊稱秒善為“三皇姑”。

    三皇姑雖為帝王之女,卻穿著普通服飾,從不修飾打扮,且始終保持節儉的習慣。據說有時她一天只吃一頓飯,且不食葷腥辛辣食物,三皇姑如同出家人一樣,從不多言,言必勸人為善,講的大多是因果無常。宮中之人稱她有佛心。

    莊王不喜歡妙善的這種行為。妙善16歲時,莊王與王妃商議給妙善公主擇一駙馬,接替王位,同時,也是為了阻止女兒出家修行。妙善公主不從,決意持戒修行,學道成佛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妙善的舉動若怒了莊王,莊王大發雷霆,把妙善“囚禁”了起來,并派王妃和妙善的兩位姐姐去勸說她,而妙善執意修行。莊王無奈,便將白雀寺住持惠真招來,讓惠真住持勸妙善放棄出家修行的想法,否則就派兵封寺。惠真住持將妙善帶回寺中,欲與尼姑一道勸說妙善公主不要出家,然而,妙善對于佛法的理解已經達到了很深奧的程度,妙善談論佛法時竟使尼姑聽到入迷的程度。惠真住持將莊王的意思講給妙善,而妙善已經心意已決。惠真回稟莊王沒有辦法動搖妙善的意志,莊王下令讓妙善干重活累活,一切辦法都用了,卻始終不能改變妙善的想法。莊王大怒便派人火燒白雀寺。當天夜里,太白金星托夢給妙善,并施法將妙善救至香山寺。莊王火焚白雀寺,且燒死眾多無辜的尼姑,造下惡業,落下疾病,且久治不愈。國內名醫無數都治不好莊王的病,三年后他雙目失明。

    妙善三年來在香山寺修行已有成就,而此時莊王的疾病愈來愈重。一天有人為莊王獻策,要治愈此病,需用親生骨肉的手眼或無雜念之人的手眼做藥引子。莊王就派人去問他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大女兒以兒女小為由拒絕獻上手眼,二女兒以還未出嫁為由不愿獻上手眼。獻策之人告訴莊王在父城西南方有一火炷山(香山寺所在地),山上有仙人修煉,修煉之人無雜念,其手眼也可以做藥引子。莊王派人去詢問。在此修行的妙善決心要獻手眼以救父報恩,但要求莊王學佛向善,莊王答應了。妙善自挖雙眼,讓來人斬去雙手,此時山野震動,半空中有聲音贊嘆不已。

    莊王病好之后為了感激獻手獻眼之人,就和王妃一起去火炷山還愿。王妃看仙人酷似妙善,因悲傷而掉下眼淚。妙善忙勸母親并告訴王妃火燒白雀寺后自己并沒有死。莊王與王妃聽完后抱頭痛哭,后悔不已。莊王發愿:“天地神靈,讓我兒手眼重生,全手全眼,我必一心向佛。”莊王由于過于激動,將“全手全眼”說成了“千手千眼”。莊王發愿之后,天地震動,遍生五色祥云。空中傳來鼓聲,爾后,出現千手千眼大悲觀音。不一會兒,三公主妙善便恢復了手眼,躍坐合掌,已經坐化。

    據說三皇姑真身埋在香山寺下,現今的李莊鄉境內的皇姑墳相傳為衣冠冢。也有人說三皇姑坐化后,一夜間在白雀寺附近出現了三座墳墓,高約一丈四五,是眾生為紀念三皇姑普渡眾生而自發為三皇姑建造的。

    白雀寺建筑特色獨具,不僅風光秀麗,景色優美,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白杰告訴記者,近幾年,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他們對白雀寺部分殿堂進行了整修和重建,再加上觀音文化的魅力,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和香客。下一步,有關部門準備加大引資力度,爭取使觀音文化的發源地早日重現往日的光彩。(本報記者巫鵬/文王慶祥/圖)【原標題:觀音文化之源:寶豐白雀寺】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晚報 2008-04-2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平頂山白雀寺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