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找到中國最早的長城――楚長城

2013/8/21 9:37:47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孫英民8日說,河南已用考古學的方法,找到了被稱為中國“長城之父”的楚長城,第一次確定了楚長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使后世逐漸迷失的楚長城分布線路及區域再次清晰地展現出來。

    初步掌握河南楚長城分布線路

    長期以來,楚長城只存在于文獻中。到底有沒有楚長城、楚長城在哪里、它是怎樣建筑起來的?考古界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2008年10月至今,為配合國家文物局長城資源調查項目及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根據河南省文物局的統一部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了豫南地區楚長城資源的調查任務。

    結合文獻和前期掌握情況,楚長城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平頂山、南陽、駐馬店、信陽4個地級市的25個縣(區)。依據楚長城的特點及任務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了兩個調查隊,分段進行調查。

    到目前為止,兩個調查隊徒步行走763公里,通過調查,目前確定的楚長城墻體30.51公里,被歷代破壞而消失的楚長城墻體約25.37公里、山險81.34公里,共計137.22公里。

    此外,調查和發掘確定了方城縣大關口和泌陽縣象河關等楚長城關堡2個,葉縣保安鎮前古城、泌陽沙河店古城、付莊古城等位于楚長城線上的城址3個。

    通過此次調查,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平頂山市葉縣、舞鋼市、南陽市方城縣和駐馬店市泌陽縣境內的楚長城分布線路。

    首次了解楚長城的建筑形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介紹說,從目前調查看,不同地段的楚長城特點是不一樣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3種:

    葉縣夏李鄉高樓山以東及方城縣楊樓鄉的楚長城特點一致,即以綿延幾十公里的人工修筑墻體為主。

    舞鋼境內的楚長城則是山險和扼守山谷的人工修筑墻體相結合,共同組成防御線。

    泌陽境內的楚長城則是以山險為主,以關堡或城址扼守古道、關口為主的防御形式。

    首次明確楚長城的建筑結構

    孫新民說,他們還對舞鋼平嶺長城遺址進行了發掘,對泌陽象河關遺址進行了試掘,首次以考古發掘的形式將楚長城墻體和關堡的結構及建造程序展現給世人,并用科學發掘出土的遺物斷定了楚長城的年代。這在楚長城研究上還是第一次,對于推動楚長城研究乃至楚文化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09年6月至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舞鋼市平嶺長城遺址焦桐高速葉縣至舞鋼市段穿越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揭露面積1500平方米。

    此次發掘的楚長城墻體內所出遺物大部分為春秋時期,少量為戰國早期,未見晚于戰國時期的遺物。平嶺長城年代下限不晚于戰國時期,亦與文獻記載的楚長城時代一致。

    發掘的該段楚長城墻體殘高1.56米,南北寬約10至16.1米。發掘的該段長城是東西向的,長城墻體南北兩側有兩道石砌墻體。墻體大部分部分為堆筑,局部系夯筑而成。夯層厚約3~7厘米。

    考古人員還揭示了該段楚長城的建造程序:兩道石砌墻體之間先鋪墊一層炭化的木棍或摻雜有炭化木棍的石塊層,然后再堆筑紅土層;紅土層之上堆筑了數層北高南低傾斜狀的黃土層。

    象河關是古代文獻和考古發掘出土遺物相互印證的楚長城關口之一。2010年1月至2月,調查隊對象河關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并利用自然斷面對部分墻體進行鏟刮。

    此次調查可知,象河關是集古道、關墻、堆筑或夯筑的土臺、天然護城河、生活區于一體的成系統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

    象河關關墻為東西向,古道從中部南北穿越關墻。象河關關墻墻體分內、外護坡和主墻體三部分。關墻寬約22.5米,殘高約2米。

    象河關關墻內出土有陶片和石器等遺物。所出遺物時代早者可達新石器時代,晚者不晚于東周。目前象河關發現的夯筑或堆筑的土臺3個,經鉆探和解剖看,這些土臺皆修建在地表上。其形狀呈圓形饅頭狀。部分土臺殘高約4.9米,夯層厚約3至6厘米。部分土臺內壁上發現有木炭和紅燒土。

    專家據此推斷,這些土臺可能為象河關烽燧。考古人員還在北距象河關關墻約5里左右、今象河鄉鄉政府所在地發現一處大型東周遺址,面積約182萬平方米,可能是與象河關緊密相連的生活區。【原標題:河南找到中國最早的長城――楚長城】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2010-03-10 作者:桂娟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