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二程洛學源流大觀(3)二程理學的活態傳承

2015/10/14 10:01:50 點擊數: 【字體:


  理學根植于洛陽,洛學誕生于洛陽。

  洛學因程顥、程頤兄弟在此居住和講學而得名。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二程理學由其弟子在不同地區講學而得以廣泛傳播,為世所推崇,代有傳人,形成了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事功之學等四大學術體系,各派均有師承,連綿不絕,呈現了有師有徒的活態傳承,貫穿了宋元明清各代。   

  一

  說來有趣:不久前,有人用動漫手法畫《程門立雪》,共有五個畫面。第一個畫面是宋朝閩人(福建人)楊時、游酢來洛陽向程頤求教,第二個畫面是程頤在堂上假寐,第三個畫面是楊時、游酢為不打擾老師休息而恭立門外,第四個畫面是兩位學生被籠罩于雪幕之中,膝下一尺雪! 

  上面四個畫面構圖生動,場景也很感人,其情其景也都符合歷史事實。但這位動漫大師接下來筆鋒一轉,畫了最后一個場面:程頤老先生在假寐后睜開眼睛,忽然坐起,哈哈一笑說:“兩位南方同學,沒見過洛陽的大雪吧?好了好了!這是我給你們上的第一課,題目叫做《洛陽的雪》。”

  “謝謝先生!謝謝先生!”

  兩位南方同學趕緊趴在地上磕頭,心里說:洛學就是高深啊,程老師就是厲害啊,竟然不講一句話,就讓咱們認識了雪!

  這組動漫,當然是現代幽默,最后那個場面更與史實不符。《宋史·楊時傳》記載“一日(楊時)見(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同門弟子)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的地點,一說在伊川書院,一說在嵩陽書院。

  伊川書院離洛陽有百里之遙,坐落在伊川縣鳴皋鎮,如今仍留有大成殿。大成殿前,一株古柏挺立,高約18米,需三人合抱。鎮上老人講:此柏乃程頤親植,歷經千年風雨,仍如鐵打銅鑄,樹陰匝地,樹梢沖天。

  說起伊川書院,不免牽出兩個人物。一個是宋代宰相文彥博,一個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元豐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程頤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回到洛陽。當時身居相位的文彥博,也是個不喜歡王安石的主,他來了一個“贈地表心”——把自己在鳴皋的一所舊園和10頃良田贈給程頤。程頤在此建了一座書院,初名伊皋書院,后稱伊川書院,教書授徒培養理學弟子。

  另一個人物趙孟頫,他的“趙體字”在伊川書院慷慨揮灑,寫滿了一塊碑。碑為“有元敕賜伊川書院碑”,豎在古柏旁,統高7米,寬2.8米,書法俊秀圓轉,刻法如錦緞走水,流暢之態溢于青青石面。

  這地方有文化,說不定你也想來旅游,但且慢——別忘了“程門立雪”兩位當事人,還在雪地里站著呢!

  其實那楊時(字中立,人稱龜山先生)來洛陽時,已經40多歲了,而且早已考中進士,學術上也有了名氣。但人家就是謙虛,辭官來洛先拜程顥門下,為“程門四弟子”(謝良佐、楊時、游酢、呂大臨)之一。后程顥逝世,又拜程頤為師?僧斔跻娺@位老師時,正值老師“閉目養神”和老天“開倉撒鹽”,于是制造了“程門立雪”典故。

  “程門立雪”有美感,雪地里兩位學生渴望學習的特寫,抬高了洛學的門檻,增加了洛學的魅力,平添了老師的威嚴,從此,理學弟子紛至沓來,不絕于途……

  二

  由于人們不真正懂得理學,印象中“二程”總是板著臉。

  其實面對理學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是不能輕易臧否褒貶的。

  楊時跟程頤學成后,成了一位忠臣——他看到童貫、張邦昌投降金兵,扯開嗓子就罵;看到主戰派李綱抵御金兵,揮筆就寫贊歌,并為其辯護。咱不說別的,就說二程教育出來的這些學生,可都是國家棟梁和耿直之士,可知這理學骨子里,還是讓人學好。

  還有游酢,這位“程門立雪”里的配角,福建建陽人,程門高足之一,他是閩地最早接受“洛學”的人,比楊時要早10年。楊時還是通過他的介紹,才來到程門學習的。

  當初,20歲的游酢來拜程顥為師,老師觀察他后斷言“其資可以進道”。同年八月,程顥出任河南扶溝縣知縣,特意舉薦游酢任該縣教諭。元豐四年(公元1081),游酢薦楊時拜程顥為師。兩人學業精進,回福建時,老師目送學生啟程,高興地說:“吾道南矣!”

  其時游酢已師事程顥十年,而楊時還不到一年,“吾道南矣”看來主要是對游酢說的。游酢傳播理學的功績在于編輯了《明道先生語錄》,將程顥平時言行記錄下來并整理成書。

  若非學道來伊洛,安得傳承到閩地?

  這兩個人,真是沒有雪地白站,站了幾個時辰,傳道千里萬里,開始了二程理學的第一輪活態傳承,開辟了理學入閩的康莊道路,為后來的朱熹集理學大成引來了一脈活水。

  “程門立雪”之外,還有“程門去矜”。

  這個“程門去矜”的主角,是河南上蔡人謝良佐。史載他和老師分別一年后,來洛拜見老師。程頤問其學問上有什么長進?謝良佐回答:“也只是去掉一個‘矜’字。”程頤問是何緣故,謝良佐說:“因為仔細檢點起來,所有的毛病都出在‘矜’字上?朔‘矜’這個大缺點,就能夠不斷長進了。”程頤點頭贊許。

  還有呂大臨,陜西藍田縣人,此人是理學入陜衍生“關學”的“助推器”。前面已經講過,洛學、關學、閩學等,都是理學地域劃分后的稱謂,表面看是并列和平級的,其實洛學才是老大,是根本。北宋以降,洛學再發枝杈:一是經歷了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代師承,形成了以朱熹為代表的閩學;二是經歷了陸九淵、王守仁傳承等形成以陸王為代表的心學;三是經歷了胡安國、胡宏父子傳承而形成湖湘學派;四是經歷了陳傅良、葉適等人傳承而形成了永嘉事功學派。

  其中的朱熹,是理學的大容器,他把理學梳理后,成了集大成者。由于他在這方面成績好,自此“程朱理學”這個新招牌便掛在了國門上,成為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正統的官方哲學。

  朱熹這個人,故事很多。

  三

  民間相傳:宋朝時期,尤溪縣尉朱松心憂國事,悶悶不樂。一日出得門來,忽見一人相貌清奇,仙風道骨,不由受其吸引,就上前求教一二。那人問朱松:“你有何事相問?”朱松隨口道:“但凡人問,總逃不過‘富貴’二字。”那人聽了哈哈大笑,用手指點朱松道:“你呀你呀!富也不過如此,貴也不過如此,若是生下小孩子,那就是一個‘孔夫子’。”

  朱松趕緊追上來問:“敢問先生高姓?”那人已轉身上路,遠遠飄過來一句話“洛陽安樂窩邵堯夫是也”。朱松大驚,才知此人是當今易學大師邵雍。

  此事定是民間附會,意在宣揚邵雍善卜,又說明朱熹生非凡人。但也真是怪了,邵雍離去不久,朱松的兒子朱熹就在福建尤溪縣出生了。

  兒子四歲,朱松指著頭頂的天告訴兒子:“這是天。”誰知兒子眨了眨眼睛問:“天上有何物?”朱松吃了一驚,是啊,天上有何物?自己也沒深思過呀!朱熹卻勤于思考,8歲能自讀《孝經》,并在扉頁上題字“若不如此,便不成人”以激勵自己上進。

  后人對于朱熹的了解,是因他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感到他很不近人情。事實上朱熹不僅是悲天憫人的仁者,更兼有儒家濟蒼生救急難的情懷! 臍v史發展長河看,朱熹是承前啟后的思想家,一生都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他精于孔孟學說,又不拘泥于仁愛之說。他從“格物致知”出發,要求人們在生活中,欲求不要太過分,一切不要太奢靡,這一切其實都是對的。

  但即使在他活著的時候,已經有人拿他開涮了。

  咋開涮?無非是制造緋聞。有人編了一個故事:說他半夜苦讀圣賢書,一個美女出現了,說是來拜師的。朱子見她很好學,就收了這個女弟子胡麗娘,兩人很快打成一片,可結果發現這個小胡是個狐貍精。還有個緋聞,說他與妓女嚴蕊很要好。

  這些事,最早出現在洪邁的《夷堅志庚》里。洪邁,就是寫《容齋隨筆》的那個主,因被彈劾“使金辱命”,到處受人譏諷。

  你想,這樣沒氣節的人,寫東西說人家朱熹有緋聞,假不假?真不真?在外交上,朱熹和他截然相反,是堅決的主戰派;在哲學上,朱熹發展了二程理氣關系的學說,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理學體系;在認知上,朱熹強調“知先行后”,又兼“知行相須”,注重行在認知中的重要性。朱熹還強調“天理”和“人欲”的對立,要求人們放棄“私欲”,服從“天理”,使封建社會意識形態更趨完備。

  平心而論,朱熹是個嚴謹的宋儒,他吸收佛道精髓,對于道德、經世的解讀,也都有新的理解。而后來的封建統治者,為爭取讀書人科舉入仕,把他搞的四書集注作為科場標準,讓他脫離了群眾,人們就認為他是個不近人情的圣人了。

  其實,你看看他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知他并非心如枯井之人。他的心中,原有一脈活水,天光云影,清清亮亮。而這脈活水就是二程理學,源遠流長,從洛陽滔滔而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8-06-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