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登封天地之中 宗教建筑之美

2012/3/31 11:36:24 點擊數: 【字體:


登封天地之中   宗教建筑之美
少林寺常住院山門。

登封天地之中   宗教建筑之美
會善寺山門。

登封天地之中   宗教建筑之美
中岳廟峻極殿。  

    在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作為我國今年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河南省繼龍門石窟、安陽殷墟之后的第3處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第39處世界遺產。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天地之中”古建精華,共包括8處11項歷史建筑,其中的佛教、道教建筑飽含建筑藝術特色和文化價值。

  少林寺常住院:歷史的記憶

  少林寺常住院是僧人拜佛、坐禪、誦經、接待、藏書、開展大型法事活動的地方,也是主持僧及各方執事僧居住的地方。它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為7進建筑,從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

  山門橫匾“少林寺”為清代康熙皇帝所題。大雄寶殿是全寺活動的中心,左右兩廂自南而北為鐘樓、鼓樓,鐘樓前碑刻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攝的歷史依據。緊鄰大雄寶殿的是緊那羅王殿、六祖殿、東西禪堂和僧院。六祖殿和西禪堂后為塔院,院內有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建的磚塔兩座。法堂即為藏經閣,閣后地勢突起,形成高臺院落,即是方丈院,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乾隆游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的鐘為元代鑄造,此鐘只能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立雪亭亦名達摩亭,相傳是禪宗二祖慧可向初祖達摩求法的地方,殿內懸乾隆皇帝題“雪印心珠”橫匾,佛龕內供達摩銅像。千佛殿又名毗盧殿,是寺中最大的殿閣建筑,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毗盧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龕上懸掛的“法印高提”匾額是清乾隆皇帝御書,殿內東、西、北三面墻壁上是明代繪制的500羅漢朝毗盧大型彩畫,出自明代無名畫家之手,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殿內磚鋪地面上有4排48個站樁坑,是歷年少林寺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

  會善寺:元至清的建筑遺珍

  會善寺為元至清代的古建筑,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積翠峰下,左倚龍山,右傍虎山。該寺原為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所離宮。北魏滅亡后,離宮成為名僧澄覺禪師的精舍,始為佛教場所。隋文帝開皇年間賜名“會善寺”。唐武則天巡幸嵩山時,曾至此寺拜道安禪師,并稱之為老安國師,賜名安國寺,并置鎮國金剛佛像于寺內。

  會善寺高僧輩出,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安禪師即出于此,他的弟子數以千計。其中,讓會善寺耀如白晝的是凈藏禪師。斯人已逝,墓塔獨存,凈藏禪師塔位于寺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八角形仿木結構亭式磚塔,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于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冷禪室透水,照耀夕陽山……歸來余逸興,月夕媚煙鬟。”古人描寫會善寺的詩句透出了星光的清暉。寺內現存的主要碑刻有東魏《中岳嵩陽寺碑》,北齊《會善寺碑》,唐《道安禪師碑》、《會善寺戒壇記》等,具有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和歷史文獻價值。

  中岳廟:“深山故宮”

  中岳廟位于嵩山之上,其前身是太室祠,始建于秦,是歷代皇帝祭祀封禪中岳嵩山神的場所,也是我國道教文化發源地之一。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禪嵩山時,下令擴建太室祠。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年),太室祠改稱中岳廟。中岳廟經歷代皇帝(特別是清代乾隆皇帝)的擴建和整修,逐漸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中岳廟依山勢的傾斜坡度,由南向北、由低到高逐層建筑,前后高低相差37米,其建筑左右對稱。中岳廟沿中軸線,由南向北主要有太室闕、中華門、天中閣、中岳大殿、御書樓等,共11進院落。

  中岳廟的主體建筑是峻極殿,又稱中岳大殿。面闊9間,進深5間,面積達1000平方米,該殿為重檐廡殿式屋頂,七彩斗拱,桃檐抹角,四龍吞脊,黃琉璃瓦覆頂,殿內天花板中央為盤龍藻井,巧奪天工。

  峻極殿正中供奉著天中王塑像,高達5米。天中王像兩側是使臣侍者和鎮殿將軍方弼、方相塑像,像高7米,執斧荷鉞,威武有力。天中王像前陳列著乾隆皇帝所賜的銅鑄香案、香爐、燭臺和明代的鐵鐘、大鼓等文物珍品。

  中岳廟現在的建制是清朝乾隆年間按照北京皇宮布局重修的,故有“深山故宮”和“小北京”之美稱。現有殿、宮、樓、閣、亭、臺、廊、廡等明清建筑400余間,漢至清的古柏300余棵,金石鑄器、石刻造像等金石文物百余件,特別是北魏的《中岳嵩山高靈廟之碑》最為馳名。石碑碑文系嵩山著名道士寇謙之用魏體字書寫,碑文記載了重修中岳廟的經過,對研究中岳廟的變遷和魏體書法,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另外,中岳廟前的漢代石翁俑,刀法古拙,是研究漢代雕刻藝術的珍貴文物。

  嵩岳寺塔:塔中孤例

  嵩岳寺塔位于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頂重修于唐。該塔歷經1400多年風雨侵蝕,仍巍然屹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磚塔。

  嵩岳寺塔為磚筑密檐式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涂白灰,為密檐式,內為樓閣式,總高約41米,周長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邊十二角形,中央塔室為正八角形。這種密檐式十二邊形塔在我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絕無僅有,在當時也是少見的。

  該塔不僅以其獨特的平面形狀聞名于世,而且還以其優美的體形輪廓著稱于世。整個塔室上下貫通,呈圓筒狀。塔室之內,原置佛臺佛像。該塔雖高大挺拔,但卻是用磚和黃泥粘砌而成,塔磚小而且薄,歷經千年而依舊屹立,充分證明我國古代建筑工藝之高。

  少林寺塔林:規模最大

  少林寺塔林位于少林寺西南280余米的山坡上,現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古塔228座,現代塔兩座。加上少林寺常住院中的兩座宋塔,二祖庵附近的3座唐、元、明磚塔,三祖庵的一座金代磚塔以及塔林周圍10座磚石塔,共計246座墓塔或佛塔,占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是我國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塔建筑群。

  塔林中的座座古塔,從大到小,從磚到石,從平面方形到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從樓(亭)閣式到密檐式、覆缽式,從單檐式到多檐式,昭示著中華民族建筑水平的高超。

  唐“法玩禪師塔”是塔林中最古老的一座磚塔,建于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系方形單層單檐式磚塔,高8米。除塔門、塔剎和塔銘用青石雕成外,通體皆用水磨磚砌造。塔門以浮雕裝飾著飛天、嬪伽(人頭鳥)等古典圖案,門扉上排列整齊的乳釘和造型逼真的古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宋“普通塔”,亦為單層方形磚塔,建于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所謂“普通塔”即為一般寺僧們死后存放骨灰的共用基塔。

  金“衍公長老窣堵坡塔”和“鑄公禪師塔”,是少林寺塔林中較好保持印度古塔風格的兩座小型石塔。另有幾座六角多檐磚塔也屬金代建筑,塔下部須彌座上,雕有多層的圖案或花鳥,工藝極為精湛。
  ……
  少林寺塔林中這些雕刻精湛的石構塔剎和絢麗多姿的磚雕圖案,實為珍貴的磚石藝術佳品,是研究古代雕刻藝術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也是欣賞磚石雕刻藝術的殿堂。

  初祖庵:經典案例

  初祖庵位于嵩山少林寺西北兩公里五乳峰下的阜丘山上,是南天竺(印度)僧菩提達摩的后輩為紀念他在少林寺達摩洞面壁9年而建的一組小建筑群。中軸線建筑有山門、大殿和千佛閣。大殿前有一株六祖手植柏,傳為佛教禪宗六祖慧能于唐初用缽盂從廣東帶回植此,如今枝葉茂密。大殿后左、右兩側各有清式方亭一座,分別祀達摩父母像和達摩面壁像。在古建筑和蒼松翠柏之間,豎立著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蔡卞等題書的碑碣40余品。

  初祖庵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較北宋著名建筑學家李誡編修的建筑專著《營造法式》僅晚25年,所以,殿宇的許多構件及工程做法乃至石雕花紋,都為這部歷史建筑名著提供了實物例證。殿內檐柱、內柱、內外群肩石及佛臺四周的精致浮雕皆為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建殿時所刻。所有浮雕均以海浪為背景,刀法粗獷豪放,古拙勁健,刻工精湛,畫面構圖巧妙,意境深遠,使得初祖庵這座佛門大殿,好像建在洶涌澎湃的海洋之上,又像漂泊在茫茫無際的萬頃碧波之中,堪稱古代浮雕藝術瑰寶。(原標題:天地之中:宗教建筑之美)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