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中國古老的歷史與文化 朱仙鎮木版年畫

2012/3/31 12:03:59 點擊數: 【字體:


    過大年,貼年畫,是中國老百姓歡度春節的傳統習俗。千百年來,作為祈福迎新的一種民間工藝品,年畫不僅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更記錄下了中國古老的歷史與文化。而在中國各種年畫里,極負盛名的要數朱仙鎮木版年畫。 
     
    朱仙鎮位于中國河南開封,當地的木版年畫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題材和內容大多取自歷史戲劇、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古老的民族風格。 
      
    木版年畫的制作要經過繪圖、刻版、拓印,染色等多道工序,每個步驟都要求精確細致。而制作一張年畫,需要刻制一個線板(即年畫輪廓)和多個色版。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木版年畫老店——天義德的傳人張廷旭介紹說:“木版年畫一般用木版套色(即為染色)印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熬色和刻版,刻出來的版一個毫米都不能錯,必須得精確。年畫都要木版套色,先把線版印出來,在套上紅色、黃色、綠色和紫色等等。在套色的過程中,一般從淺色到深色走。制作一張年畫,最少要五個版,幾種顏色就是幾個版,最多的達到九個或十多個版。” 
     
    朱仙鎮木版年畫色彩鮮艷,且久不褪色。這其中的秘密就是使用獨特的顏料。過去,工匠們使用天然礦物和植物原料手工制作顏料。比如,綠色顏料就是從銅鋁中提取的。張廷旭解釋說:“紅色過去都是用紅木,現在找不到了就用其他代替,但保證不掉色,我們都經過試驗的。最簡單的比如黃色,就是用國槐上開的花結的籽,名字叫槐米,大概有三、四種顏色都是用這種槐米熬制的。” 
     
    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雖然繁瑣復雜,但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和進步,它正面臨被機器印制所取代的局面。因此,很多藝人不得不選擇改行,而這種民間工藝陷入了瀕臨失傳的尷尬境地。是為生計放棄藝術,還是不顧生活艱難而選擇繼續堅守?傳承人張廷旭也曾徘徊在這兩難的抉擇之中。他回憶說,過去,經營木版年畫幾乎無法維持日常的生活。但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陸續出臺,不僅改善了民間藝術從業者的生活,也為這些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活力。 
     
    張廷旭說:“國家級傳承人每年補貼一萬元人民幣,省級傳承人一年八千元。這些年,國家對我們支持很大。以前年畫幾乎傳不下去,這兩年基本上還有人從事這行當,比如朱仙鎮木版年畫目前發展到五、六家。這都是國家的政策好,也是一個機遇。木版年畫被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又被定為傳承人,找我定做的人特別多。” 
      
    在2010年,朱仙鎮木版年畫被中國外交部指定為“國禮”,專供駐外大使館作為外交禮品贈送給外國首腦。借助這一契機,當地政府進一步加快了對朱仙鎮年畫的保護與發展。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推廣,木版年畫也開始走出國門,吸引了世界上更多的關注,這也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作為朱仙鎮藝人代表,張廷旭曾去過不少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展覽。他說:“像咱們中國的香港、臺灣、澳門都去展出過。特別是在香港,去年八月十五燈會我到香港,年畫賣到80塊錢一張,因為在廣場上舉辦展覽,能接觸到當地老百姓,大家都很喜歡。2005年我去過日本,今年八月我還要去德國。” 
      
    依靠國家政策的扶持、從業者的努力、社會各界的關心,像木版年畫這些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不僅得以傳承,還為世界上更多國家的人們所接受、喜愛。(原標題:中國古老的歷史與文化 朱仙鎮木版年畫)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國際在線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