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古老而美麗的朱仙鎮

2012/3/31 11:59:52 點擊數: 【字體:


    開封城西南20多公里的朱仙鎮,曾經是我國四大名鎮之一,不久前又被評為十大“中國最美的村鎮”之一。一時間,朱仙鎮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也給古鎮送來了再度復興的希望。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座古老的村鎮,領略一下她厚重的人文歷史和美麗的鎮風鎮韻吧!

    偉哉岳廟——王之功于是為極 
   
    為了紀念岳飛,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河南布政使吳節、知府張岫主持在朱仙鎮建起了精忠岳廟,這座岳廟規模宏大,占地12320平方米,坐北向南,三進院落,外廓呈長方形,殿堂巍峨,碑刻林立,雕繪塑鑄,十分壯觀,為全國四大岳廟之一。對此《祥符縣志》上是這樣寫的:“朱仙鎮岳廟是明代四大岳廟之一,岳廟始建于鄂(古鄂州),再建于杭,三建于湯陰,今建于汴梁南之朱仙鎮。在鄂者王開國地;王冤白時,已建于杭者王墓存焉;在湯陰者王父母之邦……而朱仙鎮者王之功于是為極,王之忠憤所不能忘者也……”
     
    朱仙鎮精忠岳廟歷經明、清兩代多次整修,香火十分旺盛。
     
    清末及民國時期,歷經天災人禍的朱仙鎮岳廟坍塌頹廢,無人過問。到開封解放時,荒涼破敗得已不成樣子。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有關部門對岳廟進行修復,新修了山門、拜殿、大殿、五將祠、五子祠等。步入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明代鑄造的“五奸跪忠”鐵像,五人蓬頭垢面、袒胸露臍、雙手反縛、兩腿屈膝。其工藝精絕,形象十分逼真。穿過拜殿院中立有幾通古碑,其中《滿江紅》及《送紫崖張先生北伐》兩通碑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岳飛手跡石刻,十分珍貴。大殿正中端坐的是新塑的岳飛彩繪塑像,帥盔金甲、氣宇軒昂。塑像上方懸掛著岳飛手書“還我河山”復制匾,金光閃閃、氣勢萬千。岳云、狄雷、何元慶、嚴成方四員小將分立兩旁,正是這四員小將揮動八柄大錘,沖向十萬金兵,如入無人之境,迫使金兵撤兵北退,譜寫了一曲“八錘大鬧朱仙鎮”的傳世佳話。
     
    朱仙鎮岳廟198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正式對外開放,2003年在這里曾成功舉辦了紀念岳飛誕辰900周年活動。

    朱亥遺跡只在楹聯中
   
    朱仙鎮是個古鎮,古到什么程度,沒有人說得清。有材料說,那里原來叫做諸仙鎮,鎮上原有一條仙人街,仙人街當然不會只有一個仙人。還有人說:“朱仙鎮最興旺的時候,大凡天上有的神仙,在朱仙鎮都能找到其廟宇。”話說得也許有點過,但卻可以為“諸仙”作個注腳。戰國時期,跟隨信陵君魏公子無忌“竊符救趙”、錐擊晉鄙的朱亥,在趙國居留8年后,復隨信陵君返回魏國,回到故里開封城西南10多公里、今天叫做仙人莊的那個村子。他被封為信陵君副將后,舉家遷往諸仙鎮。由于這朱亥曾為屠夫,重俠尚義,后世的屠戶就把他尊為屠宰業的祖師爺。于是,朱亥除了隱士、義士種種桂冠之外,又有了朱仙的尊號。也就是從這時起,他過去住過的那個村莊就被人叫做仙人莊,諸仙鎮也改叫朱仙鎮了。
     
    有人考證:北宋時朱仙鎮不叫朱仙鎮,而叫朱仙驛,是個驛站。改叫朱仙鎮是北宋末年或金初年間的事。不過這并不妨礙朱仙冠名的事實。仙人莊和朱仙鎮都是朱亥故里,這是大家都承認的事實。
     
    今天的朱仙鎮已無朱亥的任何遺跡,只有岳廟山門原有的一副楹聯:“若斯里,朱仙不死,知當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擊碎你這極惡滔天黑心宰相;既比鄰,關圣猶生,見此間鐵騎南旋,萬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報國赤膽英雄。”尚可以看出朱亥確實曾在這里居住過。

    岳飛北伐與相思槐的故事

    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飛第四次北伐。郾城大捷后,岳家軍北上,前鋒直抵東京汴梁西南之朱仙鎮,與金軍激戰。這就是老百姓傳說中的“八錘大鬧朱仙鎮”故事的底本。至今鎮上的老百姓還有一個傳說,說當年岳飛駐軍朱仙鎮的一個清真寺內(北寺),他的坐騎就系在清真寺大殿前的一棵大槐樹上。后來岳飛連接十二道金牌,奉命班師,大軍南撤,朱仙鎮重陷金人之手。這棵系過岳飛戰馬的大槐樹突然從樹葉里流出道道汁液,人們以為這是大槐樹思念岳飛的淚水;次年農歷臘月岳飛遇害風波亭,大槐樹再次傷心落淚。由于傷心過度,大槐樹逐漸枯死,人們就稱它為相思槐。痛惜之余,不肯把樹身毀掉,一直保存在寺里。 
      
    這個擁有相思槐的清真寺,就是今天朱仙鎮清真北寺。它始建于北宋年間。是河南省現存規模較大、較完整的伊斯蘭古建筑群之一,它的建筑很有特色,山門前有一對大石獅子,山門前后用八根石柱支撐,柱上刻有各式花鳥蟲魚,其中一塊“未雨先知”石刻,傳說與乾隆皇帝及紀曉嵐有關。前后檐上的雙面透木雕,技法高超,都是國內少見的珍品。其大拜殿由前中后三殿組成,雄偉高大,莊嚴肅穆,大殿頂上的寶瓶和殿門上的魚鱗窗也很有特色。前不久這座清真寺被國務院批準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戰國時期,朱仙鎮位于啟封城下,屢遭戰禍,只是個一般性的村莊聚落。隋開通運河后,汴水成為溝通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命脈,朱仙鎮因瀕臨汴水,得舟楫交通之便,成為水運碼頭,加上它地近開封,人來客往,貨物集散甚多,乃日漸繁榮起來。北宋時受京都商業的影響和漕運之利,更成為享譽全國的名鎮。但隨著宋金及金元戰爭的長期破壞,以及黃河河患的決淹,加上汴水淤塞,舟楫停駛,朱仙鎮逐漸衰落了下來。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正月,黃河決汴梁,再決于白茅,百姓流離失所,朱仙鎮亦受到嚴重影響。朝廷派賈魯先為行都水監,后為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專職治河事宜。這位賈魯字友恒,河東高平人,他治河注重實效和綜合治理。首先整修下游故道,然后先堵小口補修舊堤,最后集中力量堵塞白茅口,將黃河逼入故道。堵白茅口時正值秋汛,口大水急,無法合龍,賈魯果斷采取沉船法,將27條大船依次連接在一起,固定于決口處,再往船上裝石頭,裝滿后同時鑿洞沉船,終于堵住決口,一次合龍成功,創造了治黃史上的奇跡。 
      
    賈魯堵口成功之后,又引密縣水,經鄭州、中牟,折南至開封朱仙鎮,而后匯入古運河,直達商水縣入淮。賈魯此舉既消除了水患,又給朱仙鎮漕運帶來了復興的契機,豫人感其德,以其名冠河曰賈魯河。
      
    賈魯河橫貫朱仙鎮,作為開封的重要水運港口,朱仙鎮很快興盛起來,至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當時的朱仙鎮南至腰鋪,北到小店王,東至宋寨,西到豆腐店,要比今天的朱仙鎮大得多。據說最興盛時全鎮大小街道100多條,賈魯河碼頭日泊船200余只(據新中國成立后出土的船錨考證,當時已有相當噸位的大船在此?浚?蜕淘萍,帶動了商業的繁榮,各類商店、作坊、客棧以及說書唱戲、抽簽算卦、走繩賣藝,各行各業,應有盡有。所以有人認為:談朱仙鎮的二次繁榮,不論賈魯開挖賈魯河之功是很不公平的。

    朱仙鎮木版年畫源遠流長
 
    朱仙鎮岳廟的東側,與其毗鄰而居的是關帝廟,它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崇禎年間又增修了一座大舞樓。隨著商業的逐步興盛,清康熙、乾隆年間又三次修建增擴,作為商業廟會及文化娛樂活動的載體,關帝廟達到了鼎盛時期。其后,戲樓、舞樓先后被拆,F僅存卷棚主殿及東西廂殿,飛檐疊起,氣勢雄偉,仍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瑰寶,現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社社址。
     
    朱仙鎮是我國四大年畫產地之一,也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北宋時期,京城開封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民間木版年畫業開始發展興旺起來。每年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門神、年畫。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原在京城從事年畫創作的技藝工人,一部分被金人北擄,一部分隨宋室南遷,留下來的則大都轉移到朱仙鎮恢復生產。隨著朱仙鎮的逐步興旺,木版年畫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最多時年畫作坊達到300家,產品暢銷鄰近各省、區,頗負盛名。 
      
    朱仙鎮木版年畫構圖飽滿、對稱,線條粗獷、簡練,大多取材于人們熟悉和喜聞樂見的歷史戲劇、民間傳說的題材。人物造型不按常規、不求比例而突出人物性格,色彩濃重艷麗,經久不褪,極受歡迎,極具欣賞和收藏價值。魯迅先生生前曾給朱仙鎮木版年畫以很高評價,俄羅斯亞歷山大三世博物館收藏的一幅《四美圖》年畫是金代朱仙鎮所產,價值連城。
       
    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民族文化遺產,從上世紀末開始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注意,前不久傳來喜訊,朱仙鎮木版年畫榮列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近日又一喜訊接踵而至,計劃總投資1244萬元的中國朱仙鎮木版年畫博物館有望于年內動工,但愿早日成為現實。(原標題:古老而美麗的朱仙鎮)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開封市委統戰部 作者:吳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