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開封府里的沉思

2012/3/29 11:38:48 點擊數: 【字體:

 
    秋日,去河南開封市考察。開封,素有菊都之稱,因此于秋菊爛漫的季節,去開封是“最合時宜”的。在菊花吐金、暗香浮動的氛圍里,專程“朝拜”了心儀已久的開封府。古時,開封府號稱“天下第一府”,因為許多朝代都建都在此,相當于如今北京市的地位,故開封也稱京都。但現在的“開封府”,只不過是開封市里的一個名勝古跡罷了。
  
    國人對開封府最熟悉不過了——
  
    歷史學家說,開封,歷史悠久。這座隔著省城鄭州、與牡丹之城洛陽遙相呼應的城市,在古代稱謂很多,大梁、汴梁、東京、汴京等等,曾經都是其名其號,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及金等七個王朝曾先后在開封建都,故稱“七朝古都”。
  
    經濟社會學家說,開封,自古繁華。詩曰:“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古人就是這樣盛贊“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物華天寶之地的。我們翻閱宋朝歷史,也會感受到作為全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心的開封,其“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的盛況,是那樣的繁花似錦。
  
    當然,文人墨客們更會說,開封,文化燦爛。別的不說,光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就足見開封中原文化的至高地位了。這幅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就是這座古城在北宋時期作為國都的繁華盛景。文化,作為精神文明的構成要素之一,總是反映物質生活的,在這幅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的長卷風俗畫中,畫家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開封街上,此畫的復制品比比皆是,有心人若去細數畫中人、物,就會發現,在5米多長的畫卷里,有各色人等550多個;牛、馬、騾、驢等牲畜60余匹;車、轎20多輛;大小船只20多艘;而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然而,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對開封的了解,乃是源于“包青天”包拯。“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這句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詞,多少人耳熟能詳;“開封府有人將你告,你先打官司后上朝”,《鍘美案》中的這句唱詞,令多少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一代廉吏、北宋清官、百姓青天,就是這樣以其“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執法如山、愛民如子”的形象,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崇敬。
  
    我也是帶著對包公的無限崇敬之心,來到開封府的。
  
    從碧波蕩漾的包公湖東面徐徐行來,北側之處,威嚴的開封府迎面而立,躍然入目。那碧水盈門、白云飛渡、亭臺軒榭、雕梁畫棟的建筑,給人一派莊重、古樸、典雅的感覺。進入開封府,腦海早就翻江倒海了,這是包青天執法如山審理案件之地嗎?這是讓老百姓鳴冤叫屈、有冤可訴,令奸賊惡霸心驚膽喪、魂飛魄散之所嗎?開封府院內平排擺放的三架鍘刀,就是當年包青天“怒鍘陳世美”、“揮淚鍘包勉”的正義化身嗎?
  
    舉目望去,威嚴堂堂的包公塑像下,游客紛紛扮作包大人,拍照留影,大概是想過一過“清官癮”吧。與我同來的兩位村官,——一位村支部委書記、一位村委主任,在大家的攛掇下也換穿了包大人的官袍,戴上了包大人的烏紗帽,讓人拍起照來。他倆是先進村里的領頭雁、帶路人,借用古代的說法,是最基層的“父母官”,而今頭戴烏紗,身著官袍,在“公堂”上手舞足蹈,好一派“執法如山,愛民如子”的父母官形象啊。
  
    看著一個個“克隆”包拯,我的思緒沉重起來了。游人喜扮包青天,說明對忠臣清官,心向往之。假如,旅游路上有嚴嵩、秦檜等奸臣貪官的“賣點”,又有哪個游客會去扮演他們呢!不過,君知否,北宋為什么會出包青天,而從歷史上看,北宋為什么奸臣最少,忠臣清官最多,這與那時的吏治制度良好大有關系。你看,在開封府大殿的墻壁上刻有大宋真宗皇帝對文武百官的七條“戒諭”,一曰清心:謂平心待物,不為喜怒愛憎之所遷則,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謂公直潔己,則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謂以德化人,不必專尚威猛。四曰責實:謂專求實效,勿競虛榮。五曰明察:謂勤查民情,勿使賦役不均,刑罰不中。六曰勸課:謂勸諭下民,勤于孝悌之行,農桑之務。七曰革弊:謂求民疾苦而釐革之。七條“戒諭”,即可管見宋朝良好的吏治之一斑。
  
    這與當今要求黨員干部“德才兼備”、“清正廉潔”、“執政為民”、“服務群眾”,做到“八榮八恥”,是何其的相似。然而,現在有些地方的群眾卻沒有宋朝百姓的幸福了。宋朝老百姓有冤還可向包青天們告狀,而今某些地方,群眾告狀無路、申冤無門、上訪被拘的現象不時發生。又想到了今年年初,出現在開封的“5農婦開封府遞狀‘包公’申冤”的真實一幕,真的令人產生“今夕是何年”的感覺。那篇網上盛傳的“新聞”這樣說——
  
    2011年1月22日上午9:10,5名婦女跪在河南開封市開封府門前向包公遞交狀紙,為無辜被羈押150余天的家人申冤。當時,開封府景區在門口每天例行的“開衙儀式”接近尾聲。據了解,這5名婦女是河南省臨潁縣城關鎮邢莊村第14村民小組的村民,因不滿征地補償標準,其家人與開發商發生糾紛,后獲得政府主動提供的額外征地補償。2010年初,當地政府再次征地,其條件被這5個農民家庭拒絕。8月27日凌晨3點,這5位農婦的家人張雪珍、謝景甫、謝勝利、謝志平、謝德臣5位農民以涉嫌“敲詐勒索罪”被逮捕。自家人被羈押后,這5戶農民的家人四處申冤至今未果,于是發生了5位婦女到開封府向包公遞交狀紙、為家人申冤的一幕。
  
    “我們實在找不到申訴冤屈的地方了,只好來開封府找包青天!”當事人謝景甫的女兒謝曉慶的話,是對各地一些不作為、亂作為干部的絕妙諷刺,令人深思,“現代包公”們不知有何感想!
  
    她們的狀紙,宋朝的包青天自然是無法接收了;有關部門的公仆不知有否接收,至今有否審理,不得而知。我踏著碎步,徘徊在庭院深深的開封府秋光里,時而低頭沉思,時而仰天遐想,時而浮想聯翩,時而觸緒成章。千言萬語化一愿,神州處處有青天!(原標題:開封府里的沉思)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上虞日報 作者: 呂云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