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繁(音婆)塔,名氣沒有鐵塔大(鐵塔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譽),位置沒有鐵塔明顯(繁塔在開封城南,比較偏僻),但算起來還是鐵塔的“哥哥”,而且繁塔造型奇特,充滿了歷史傳奇。“鐵塔高,鐵塔高,鐵塔不及繁塔腰”,我對繁塔的了解,始于開封之行。
繁塔建于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為六角形樓閣式仿木青磚建筑,現存三層。繁塔結構復雜,每層構造都不同。一層為互不相通的兩個塔心室,二層有兩個通道,四個佛洞,三層僅有一個通道,前后有兩個佛洞。繁塔有南、北兩個門,兩門皆可進塔,但若要登塔須從北門進,經東西兩側塔道攀登而上。記得三層的窗戶非常狹小,好像上了鎖,我還很清晰的記得窗戶外面低空飛過的飛機~若要說遺憾,就是沒有能夠上到繁塔塔頂的平臺。管理員說以前是可以上到三層繁塔之上、小塔旁邊的,如果想要上到那個位置得從窗戶出去,從塔外繞塔半周才行,以前開放的時候每年都有失足跌塔的游客,后來就關閉了。可惜了的!……上面的視野一定非常開闊!
說來說去繁塔只有三層,56米高的鐵塔怎么會“不及繁塔腰”呢?長話短說~ 話說雖然現今的繁塔通高約三十多米,約為鐵塔高度的一半,將將過了鐵塔腰,但是原先繁塔有九層,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個子”。那么,“大個子”繁塔怎么只剩下三層了呢?
這要從朱元璋說起。朱元璋出身不好,天性多疑,這是眾所周知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很怕外人奪了他的皇位,令他郁悶的是太子又先他而去,弄了個白發人送黑發人,留下的皇太孫(就是后來的建文帝朱允炆)又過于年輕,根本不是叔叔們的對手。焦慮的朱元璋,開始找別人的毛病,就看著繁塔不順眼了。開封是七朝古都,朱元璋第五子朱肅被封于此,偏偏朱肅文韜武略,朱元璋以開封王氣太盛為名下令鏟平繁塔,后來經過一番周折,僅僅保留了地下的三層。繁塔就因為朱元璋的多疑被“鏟王氣”毀掉了。清朝初年,人們在三層繁塔上部修成一個平臺,并修建了一個七級實心小塔,繁塔呈現三層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繁塔的另一個亮點是遍塔的佛磚。繁塔塔身內外遍嵌佛磚,顯得更加莊重沉穩。塔表的每一塊磚都是一市尺見方,一磚一佛,有阿彌陀佛、菩薩、羅漢、樂伎等,佛像造型端莊,雕琢精細,有修繕時增補也有宋代原裝,塔內的一些造像甚至畫有彩繪。另外, 繁塔內鑲嵌有各類碑刻200余方,以宋代為主,其中以宋代書法家趙仁安所寫的“三經”(即《金剛經》、《十善業道經要略》和《圓覺經》)最為著名。(原標題:“鐵塔不及繁塔腰”-河南開封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