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天子駕六”——舉世無雙的“東周瑰寶”

2012/6/10 9:15:57 點擊數: 【字體:


    艷陽下,我們來到洛陽市中心的王城廣場。廣場氣勢非凡,兩側高樓林立。
        
    當我們站在廣場中央“天子駕六”雕塑臺基的正面,就發現這個臺基不過是一個地下博物館的屋頂。正前方是一個凹下去的箕形坑,有臺階通向下面,而在露出地面的寬大的臺基正面的花崗巖石上,雕刻著“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十個被漆成綠色的篆刻大字——“天子駕六”就在下面。
      
    “天子駕六”博物館位于洛陽市中心東周王城遺址區的東北部。它是依托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東周時期“天子駕六”大型車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遺址型博物館,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為主、輔以展示介紹東周王城概況、近年來王陵考古的新發現及部分東周時期珍貴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的專題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占地1700多平方米,分為兩個展區。步下石級進入博物館大門,我的心在升騰!駿馬的嘶鳴聲就在前面,金戈的鏗鏘聲就在前面,迎上來了,那恢弘磅礴的天子儀仗;迎上來了,那2700年前雄莽的歷史歲月。那厚重卻清越的編鐘告訴我,那龐大又不失精美的巨鼎告訴我,這是東周王城,這是歷史的神話,這是真實的神話!
      
    從正午的烈日下進入冷氣森森的地下,身上的汗在行走過程中變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第一展區。以東周王城、王陵等遺跡以及歷年來出土的東周珍貴文物為展示主體,詳細介紹了東周王城的發現、研究概況,王城的城區布局;王陵的發現、分區,王陵的結構,大型陪葬坑及其出土文物;一座座渾身是綠色斑點的青銅列鼎、斑駁的彩繪陶器、古錢幣,還有玉器、編鐘和片片的石檠……生動再現了東周時期洛陽地區以王室貴族為代表的上層社會生活的基本面貌。這里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古代歷史中那段諸侯爭霸、百家爭鳴、社會動蕩又充滿變革生機的古老歲月。在這里陳列的王城實測圖向人們揭示了距今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帝都的昔日輝煌,在這里陳列著的陶質建筑材料又使人們想象到當年天子的宗廟殿堂……
       
    與陜西省博物館、長沙馬王堆博物館相比較,這里的展品算不上精美,數量也很少,但是那些反映東周文化青銅器、陶器、瓦當、玉器等,還是值得細細觀賞品味的。禮器、樂器的凝重,陶器富于變化的花紋色彩,玉器的玲瓏古樸,等等,無不充分表現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以及王室貴族奢侈的生活情景,也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片刻著兩個很簡單的人字形線條花紋的東周瓦當,既像鳥又像人的形象,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這里很多的青銅器雖然銹蝕嚴重,但當年高超工藝,依然讓人贊嘆不已。
      
    看完第一展區,向西穿過一段走道,便進入了第二展區,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展區。這是一個長長的大廳,六、七十米長、二十多米寬。大廳中央是一個巨大的長方形的考古挖掘坑,深約有3米,周圍用欄桿圍了起來。這個坑是一個周天子墓掩埋車馬陪葬品的坑,類似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坑。這里展示的是2002至2003年,考古工作者發掘清理的18座車馬坑(馬坑)中的2座。其中北邊一座長42.6米、寬7.4米,規模系國內少見。站在坑邊可以看到,坑里面排列著兩列春秋戰國時代的車馬遺跡。整個車陣座北向南,呈縱向兩列整齊排列,長長的60多米,非常壯觀。該車馬坑葬車26輛,其中馭馬6匹者1輛、馭馬4匹者8輛、馭馬2匹者15輛,有馬68匹、狗7只,并隨葬1人。看整個天子出行儀仗的規模赫然在目,盛勢逼人,穿透千年時光,隱約間似仍可聽見車聲轔轔、馬鳴蕭蕭,看到旌旗飄揚、塵土飛揚,兩千多年前那生動逼真的歷史場境仿佛就在眼前。只是由于幾千年過去了,原先具有血肉之軀的拉車的馬,只剩下骨骸;而那些木制的輦車,經過數千年的歲月掩埋,均已礦質石化,朽化成為泥土。
       
    經考古人員的精心挖掘,車身和馬骨的形狀都保留得比較完整,圓形的車輪輻條也很清晰。講解員介紹說,從尸骸的姿態和車的形狀看,馬匹是被殺死后與車一起按照生前拉車的位置擺放的,而狗則是活埋的,6只躲在車下,應該是在躲避填土,而一只在坑邊高處,將要躍出坑去,被人發現,用石頭砸中頭頂而亡。車馬坑中還有一具人的骸骨,面部朝上,神態安詳,推測為一個忠心的仆從自愿陪葬。這與以往所知活人殉葬相比,東周天子文明多了。當時的車是單轅的,木輪木軸雙輪,輪軸上是一個方形的車廂,后背稍寬,兩邊是可以作為扶手邊框,前面是敞開的,想來人可能是盤腿坐在里面,前面是馭手。車輪很大,車廂陷在了兩個輪子中間。轅是一條丁字形的木桿,從車軸伸出來和車體連在一起處于縱向的中軸線上,而馬則是在車轅丁字的那條橫杠上駕車,兩邊對稱排列,是雙數。從出土的車輛青銅零件看,當時這些車的制作,應該是很精致考究的。
       
    沿著車坑向北走,當接近北端時,倒數第二行只有一輛車,這輛車車身并不大,但車轅的兩側各躺著3匹馬。就是說,這輛車是由6匹馬拉的車。反觀車隊,大部分是兩匹馬,也有4匹馬拉的車,因而這輛6匹馬的車,就特別地顯眼,位置也很特殊。在這輛車的車廂里,放著一塊提醒游客的白色木牌,上面用紅油漆寫著“天子駕六”。聽講解員說,這輛車就是周天子乘的車。至于天子究竟是東周何朝暫無法確定,只有通過主陵的挖掘考證才能有答案,但是主陵現在受保護措施等因素影響已經決定暫不發掘。在周朝,按照禮制規矩,不同等級官員的車乘,駕轅的馬匹是有規定的。所謂“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在這座墓葬沒有發現前,“天子駕六”只是《逸禮》中的上述記載,一直沒有證實,而且有爭論。人們在秦始皇兵馬俑挖掘中,得到的也是一具4匹馬拉的銅車馬。而周王城車馬坑的殉葬實物,給出了實證,證實了《逸禮》記載的真實性。當在地下沉埋了2700年的6匹馬同駕一車的殘骸穿越歷史時空重現時,不知牽動了多少對歷史充滿探究渴望的人的心!都知道東周王城在洛陽,因為史書上是這么記載的;都知道夏、商、周時期“天子駕六”,因為古文獻中是這么寫的。前者有考古發現的城垣遺址佐證,可后者所言是否屬實,對于許多只信“眼見為實”的學者來說,在漫長的一段時期,始終是個謎。“天子駕六”一朝驚現,應該說是非常了不起的考古發現,它向世人以直觀清晰的形式印證了古文獻中“天子駕六”的記述,最令世人矚目。“天子駕六”再現了2000多年前帝王出巡的壯觀景象,是一處堪與西安兵馬俑媲美的洛陽“車馬坑”,一個震驚世界的考古奇跡!
       
    在這座車馬坑里,還展示了“貴族駕二”和“諸侯駕四”的壯觀場面。“駕六”與伴出的“駕四”、“駕二”一起向觀眾展現了東周時期上層社會人們的出行等級。在“天子駕六”這輛車前面的一輛車,也是很特殊的。它的車廂是圓形的,且小一些。也就是車廂和圍欄不是直楞直角的方形,而是特意做成了舒適的圓形。解說員說,據考古學家分析,那可能是女眷,也就是王后乘坐的車,看上去更為精致。
        
    整個車馬坑還可以看到另外一處奇怪的“打破”現象,車馬坑中有兩個東周時期的墓葬從上至下穿越而過,應該后人不知前人已有墓葬的基礎上新建墓葬打破了原有的墓葬,也因此破壞了車馬陪葬坑中原有的車馬,然而幸運的是,“天子駕六”還完好無缺地保留著。
        
    巨大的長方形參觀大廳里燈光昏暗,三三兩兩地有人輕輕地走,看,驚嘆。一束黃黃的光束靜靜地照著車陣中的一塊不大的空地,小小的牌子在燈光中告訴我這是停放棺槨的地方,但現在空無一物。看看穹頂,想象這些馬、車、狗、人、器物被瑟瑟的黃土莊嚴又殘忍的慢慢掩埋起來,送葬的人最后乘著相同的馬車組隊走上通回都城的大道,穿過隨風飄揚的旗幡可以看到都城剪影在似血的夕陽中聳頂飛檐。
         
    關于“天子駕六”的發現,還有一段故事。2002年10月,洛陽市政府決定在城市南北主軸與東西主軸交會處的城市中心部位西工,興建一座規模龐大的城市廣場——“河洛文化廣場”。在建設過程的考古鉆探和考古發掘中,在1.6萬平方米的范圍內,發現了極為重要的古文化遺存:397座東周墓葬和18座車馬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型東周車馬坑中,“天子六駕”首次驚世出土,印證了古文獻中有關夏、商、周時期“天子駕六”之說,舉世矚目。與此同時,如何建設全新的“河洛文化廣場”的爭論也越來越凸現出來。原來規劃中的“河洛文化廣場”由四區組成,即市政廣場、游憩廣場、文化廣場、紀念廣場,分別位于中州路南北,兩段由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廣場連接。廣場將建成洛陽市政治中心,是組織集會、慶典、禮儀、檢閱的活動場所,也是政府與市民對話的活動場所。紀念廣場將設置大型城市標志,以紀念洛邑王城輝煌的歷史,突出廣場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文化廣場將布置健身、棋藝、音樂茶座等,以滿足市民和游人休閑活動的不同要求。這項設計方案得到了市民的廣泛贊同。
         
    當在“河洛文化廣場”工地不斷地發掘出東周墓葬群后,對要不要再建設以及如何建設“河洛文化廣場”產生了巨大的爭議。因為興建中的“河洛文化廣場”正坐落在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古都城址——東周王城的范圍內。這個城址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洛陽)建都的王城,至公元前256年東周滅亡,歷時515年,25任“天子”在此為王。在這塊天中之地上,東周諸王在長達500多年的輝煌歲月里,留下了影響至今的厚重文化和歷史遺存。“河洛文化廣場”工地即為墓葬區。據估計,這里埋葬的東周墓葬應當在600座以上,車馬坑也應在30座左右。文物是一座城市的記憶和歷史的縮影。為使“記憶”長存,讓厚重的歷史文化閃耀不朽的光輝,在廣泛征求文物專家和社會各界意見并得到國家文物局批準后,洛陽市于2003年對中小型車馬坑實施科研性回填保護,重點對“天子駕六”大型車馬坑遺址妥善制定保護方案,成立了專門文物保護機構,并投資建設了世界一流的遺址博物館,于2003年10月1日試開放、2004年9月30日正式開放,向世人展示這世間獨一無二的文物瑰寶。
         
    而今,漫步這個地下博物館,看著展區內精美絕倫的周朝文物,細究被文物專家譽為“東周瑰寶、舉世無雙”的車馬坑,聽著解說員詳述,我沉浸在歷史的長河里。王者的風采,古文明的燦爛……這一切都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存在過,又都消失了。洛陽鏟的起落中,飛揚的塵霧里,我們又看到了歷史的滄桑。我感到有點悲壯。
 解說員走遠了,帶著我被震撼了的思想。怔怔地佇立在坑道旁,迤馳的思想怎么也扯不回來,昔日天子王君鼓瑟擎爵的宴飲歡歌場面沸蕩在眼前。我只好收起思想,放緩了心境,無奈目光卻仍一再地凝向車馬坑……
       
    從昏暗泛黃的地下回到陽光燦爛的地面,我們猶如穿越了2700年的時光隧道。此時,太陽正掛在城市的樓宇間。老去的可以是人類,可以是物華天寶,不老的永遠是太陽。不管你是帝王貴族,還是一芥草民,都要隨著歲月的流失而堙埋于土中,要想讓后人知道你來過這個世界上,你除非留下點值得后人記憶的東西。
 
    我該留下些什么呢?我對著太陽問。(原標題:“天子駕六”——舉世無雙的“東周瑰寶”)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