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太祖安陵鞏義后,至宋仁宗之時,又先后有二位國君安息于此。北宋天圣八年,也就是公元1030年,宋仁宗為了解祭奠的奔波之苦,在鳳凰山上修建了會圣宮,作為祭奠宋代三位已故國君的行宮。當時,會圣宮的修建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土木之工極天下之巧,建筑之華盡人間之極,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會圣宮碑,高大精美、美輪美奐。錦唐繡宋,今人說起來,這兩個朝代總會讓人聯想起它的經濟繁華與華彩文章。
巨碑巍峨,立于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巨碑高約9.2米,寬2.22米,厚0.72米,在已發現的中原古碑中至今無出其右者,被譽為中原第一碑。碑身高4.9米,寬2.19米,厚0.55米,兩側浮雕舞龍四條,龍尾盤向頂端,龍首伸向四角,正面偏下有圭形題額,陰刻篆書“新修西京永安縣會圣宮碑銘”十二個大字,正面碑文36行、行84字。該碑不僅巨大,更讓人感到幸運的是今天該碑仍較為完好。 碑文詳述了建筑會圣宮的由來和經過,描繪了會圣宮的地理位置、建筑的宏偉壯觀和“奉安圣容”禮儀的隆重,以及“士庶朝謁”的盛況。其主旨乃在頌揚宋初諸帝太祖、太宗、真宗以及仁宗的武功、圣德、教化、政績。會圣宮碑高大雄偉,雕刻精美,文字端莊工整,有歐虞之風。即使現在走進細看仍會發現殘留有些許殘留的金粉。巨碑不僅造型俊美,而且其雕刻精巧,碑文周邊有纏枝牡丹文,造型流暢寫意,碑身兩側有云鶴文,飄逸秀美,碑額更是雕刻上乘,碑額之上還有佛像一個,碑額兩邊又有負屭(龍生九子之一,喜文,狀如龍)六條,栩栩如生,盡顯北宋皇家之風范。(原標題:宋會圣宮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