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堂從策劃到開始營業,歷時長達9個月。呂俊濤將多年積累的能量,全部釋放在了這里。庖丁堂才是他大展拳腳的起點。
“如果可以申訴,我們一定要申訴。”河南庖丁堂酒店董事長呂俊濤對所獲獎項并不滿意,“即便金獎只有一個,那一定是我們。”
在5月27日舉辦的第三屆豫菜品牌大賽中,河南庖丁堂酒店獲得一個團體銀獎:豫菜經典筵席;兩個個人金獎:創新面點和創新豫菜。和他同場競技的是來自全省各地的500多位豫菜高手,其中有大家熟知的阿五美食、阿慶嫂、蕭記燴面、開封第一樓等。
在中原餐飲江湖,呂俊濤的名字尚未大寫,他何以口出狂言?
出 道
1989年,呂俊濤開始涉足中原餐飲江湖。這一年,他才17歲。
出生在中國廚師之鄉長垣的呂俊濤初中畢業后,經人推薦,進入鄭州中州賓館學習烹飪技術。當時的想法就是想當個廚師,養活自己。
三年的刻苦鉆研,呂俊濤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豫菜的烹飪技巧。年輕氣盛的他開始計劃從中州賓館出來,到外面的世界試一試。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又很無奈。初闖社會的呂俊濤雖有一手不錯的手藝,但找工作并不很順利,經常失業。他學習的豫菜烹飪技術在普通酒店無用武之地,因為這些酒店要求做得快,而不是呂俊濤的慢工出細活。
因為長時間找不到工作,他經常回長垣老家,村里有的鄉親譏諷他“不是百事不成,而是萬事不成”。氣得呂俊濤發誓:找不到工作,絕不回家。
第二年,呂俊濤終于有了第一份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在焦作月季大酒店做廚師。因工作出色,很快就晉升為行政總廚。一年后,領導發現他很有管理才能,就提拔他做餐飲部經理。在他任經理期間,營業收入每月都在180萬元以上,創造了焦作餐飲行業史無前例的銷售業績。
自此,呂俊濤走上了酒店管理工作崗位,人生的事業平臺第一次得到了良好發展。
鋒 芒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為了更好地鍛煉自己,呂俊濤開始尋找人生事業舞臺的價值延伸。
離開月季大酒店后,他先后策劃管理了焦作萬方大酒店、焦作世紀大酒店、河南雙豐飯店、安陽龍士達酒店等。
此前,焦作世紀大酒店開辦兩年多時間,一直賠錢。1998年4月,呂俊濤開始參與該酒店的管理,使酒店從此扭虧為盈。
他上任后,根據酒店空間大、5月份婚宴多的特點,決定主打婚宴牌。以“看上去有品位,吃起來有風味,說起來有特點”的設計原則,設計了不同的婚宴套餐來迎合不同客人的需求;菜品也一改往常平淡無奇的傳統搭配,增加了特色菜肴;并提供婚禮服務,來滿足婚宴主人的需求。所有的準備工作完善后,他在報紙上投放了4個版的廣告,強勢宣傳“世紀婚禮”。
功夫不負有心人。世紀大酒店的婚宴預訂熱線不斷,凡是5月、9月、10月、1月和春節期間的好日子幾乎被全部訂滿。由于生意火爆,最后不得不將他和董事長的辦公室以及兩個倉庫都改造成包間。
2002年,被焦作酒店業內人士稱為酒店“救火隊長”的他,被請到了安陽。
安陽龍士達酒店在他任總經理之前,財務赤字連年。
上任后,他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到,客戶對酒店的服務不滿意,菜品沒創新,價格高,環境也不好。針對這些問題,呂俊濤做出了徹底整改:對服務人員進行培訓,嚴格執行服務準則;重新更換菜譜,調整菜品,增加風味菜系;站在客戶的角度,合理定價;對酒店進行重新裝修;組建銷售部和質檢部,開發客戶,加強內部質量管理;并策劃“中國風味美食節”,酬謝新老顧客。
果然,一個月后,經營狀況出現根本變化,客人開始要預定餐位,第二個月就實現了收支平衡,第三個月餐飲部的純利潤就實現超過10萬元,并逐月攀升。
壯 志
2004年的一天,一位朋友跟他說:“這些年,你既有技術,又懂管理,為什么不自己開飯店呢?”呂俊濤說沒有錢開。這位朋友說:“如果你光靠打工賺錢,恐怕到80歲也難攢夠開飯店的錢。”
受此啟發,呂俊濤開始借錢作為啟動資金,在鄭州潁河路上開了自己的第一家豫菜飯店。飯店經營了三年,盈利大大超過了預期。與此同時,家鄉政府聽說餐飲能人呂俊濤自己開始經營飯店,馬上邀請他回家鄉長垣開店。在家鄉,他和博大烹飪學校合作開辦了第二家豫菜飯店。一年后,他又不惜投資千萬元打造豫菜文化主題餐廳——庖丁堂。
“庖丁,即‘廚師’。古代對廚師的統稱。庖丁堂,寓意廚師聚集的地方,是中國廚師之鄉名師薈萃的最高堂所。”呂俊濤如是解釋。庖丁堂從策劃到開始營業,歷時9個月。他將多年積蓄的能量,全部釋放在了這里。
庖丁堂才是呂俊濤自己的舞臺。
身為一個舞臺的主角,呂俊濤沒有退路。一直游走中原餐飲江湖的他,如同一名劍客,在豫菜振興的征程上,固執地要以文化的名義扛起豫菜振興的大旗,哪怕特立獨行。
呂俊濤說:“豫菜是最早形成的菜系,最有文化內涵,但如今在全國菜系中的地位十分差,很難推廣。我想證明豫菜是可以很好吃,很受歡迎的,也想為振興豫菜,提升豫菜的地位而努力,把中原的文化豫菜推廣到全國。”
厲 行
誠然,豫菜飯店很多,真正把豫菜做出文化味道的,庖丁堂算是一個代表。
呂俊濤試著把傳統中庸的豫菜進行改良創新,改變了以往“不酸不辣不甜不咸”的風格。專門設立菜品創新研究室,深入挖掘傳統菜肴的精髓,結合新的烹飪技法整理出庖丁堂獨有的歷史文化菜肴。
在庖丁堂,每道菜的味道里都藏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像美味的菜肴一樣,濃濃的香味,久久存留唇齒之間。每款文化菜肴都有歷史出處的考究,絕非杜撰。
呂俊濤根據歷史資料,將中國烹飪鼻祖商朝“伊尹”的“貢布鴣羹”,唐朝楊貴妃的“駝蹄羹”,宋朝的水晶膾,鱸魚膾,漢朝官吏“婁護”發明的“五侯鯖”,元朝韓奕的千里脯,明朝董小宛的董肉燜腌飯,清朝袁枚的王太守八寶豆腐等歷史名菜,用現代的烹飪技術改良成庖丁堂的席上名菜:“貢布鴣羹”、“金齏玉膾”、“素食五侯鯖”、“董肉皇母飯”、“袁枚八寶豆腐”等,可謂千年美食,萬代遺香。人們在細心品嘗精美菜肴的同時,一種歷史文化的精神大餐也在沁人心脾。
為適應人們日益挑剔的用餐要求,呂俊濤從菜肴的形式、口味、工藝等方面,對傳統豫菜做了較大的改造和創新。形式上,他借鑒西方的現代藝術裝盤,新穎別致;口味上,把傳統的咸鮮味改造成了甜菜,如牡丹燕菜;工藝上,改造了一些費時費工的傳統豫菜。
“庖丁堂的豫菜和一般豫菜店的差別就在于其不拘泥于傳統,在對傳統豫菜創新的基礎上,又不失原有風味。”呂俊濤介紹說。
曾經有兩桌廣東的客人,在品嘗過庖丁堂的文化豫菜后,專門找到呂俊濤聊了一個多小時。其中一位是通力電梯中國區的總裁,他感慨道,“來河南很多次,雖然吃過很多飯店,但還是第一次吃到這么難忘的豫菜。”贊譽之詞讓呂俊濤欣慰許久。
庖丁堂的環境,很容易讓食客不自覺地沉迷在一種文化氣場之中。呂俊濤在中式風格中融入現代元素,里面的一石一畫都體現了精心設計,為客人營造出一種濃郁的文化氣息。
為體現中原文化的豐富性和多元化,庖丁堂的每個包間都表現出了不同的文化風格,形成了獨有的包間文化。包間的名字也是獨具匠心,分別以中國古代十大名廚、八大為烹飪事業做出貢獻的文學家、五個鼎盛朝代的年號命名。
服務是顧客的精神食糧,其中的重要性,對于已經是餐飲專家的呂俊濤來說不言自明。庖丁堂酒店的服務員全部經過嚴格的軍事化訓練和魔鬼訓練營,他要求所有員工最大限度給予顧客尊重,最大限度滿足顧客需求。
庖丁堂不但是文化豫菜的扛鼎者,也是一個低碳的踐行者。現在,很多飯店倡導綠色低碳、環保健康,但真正做到的卻是屈指可數。“我們是用真正的行動在各個方面實踐著環保健康理念。”呂俊濤驕傲地說,“我們的筷子是合金做的,不會產生毒素;牙簽是淀粉做的,可以食用;吊湯用水,全部是純凈水;所有的甜菜都不用白糖,而用木糖醇;80%的菜不用味精,所有的菜品不含任何色素和化學調味品;菜品的原料也要綠色健康,比如豬肉用的是土豬肉……”
做一個事業很難,做一件關于文化命題的事業更難。對每個環節都不斷地追求完美、精益求精,這種原動力正是來自呂俊濤的文化豫菜夢想。如果此時,呂俊濤真是一名餐飲江湖的劍客,庖丁堂也就成了一個令太多江湖人向往的道場,里面讓人肅然起敬,外面使人欣喜若狂。(原標題:呂俊濤:敢為文化豫菜復興)